第75章 喜中有憂(1)
  距離上一次主持召開群臣大會,已經將近兩月。這一次,趙盾明顯從容得多。

  先克等人和監督組前後歸來。他們帶回的消息,前後對比,差異之大,舉朝震驚。從前的一眾官吏,徇私枉法,欺壓百姓。所犯罪行,觸目驚心。新的縣令及其衙屬到位後,氣象一新。公開審理冤假錯案之後,百姓對官府的信任回升。流民歸田,民心漸穩。一派穩定祥和的氣息。

  新任的縣令大人和藹可親,勤勉盡職。離開縣衙,他就做尋常打扮,去到農家,下到田地。去集市看手工製品,到酒樓問食漿酒水的買賣製作,跟販夫走卒親切攀談。

  總之,這位新任縣令,不僅和威風八麵作惡多端的舊縣令不一樣,跟在任的任何一位縣令都不同。他身上有平民的和善,鮮少官家的霸道。

  說到他的種種表現,評價分為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官場中人均不以為然。認為他是離經叛道。不顧上下之禮,不分尊卑必致行為錯亂,百姓不知所措。恰恰相反,百姓對這位勤勉政事、主動深入普羅大眾生活的縣令,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喜愛擁護。

  錢鑫以個人名言給賀文寫了封信。信中除了感激賀文的知遇之恩外,還提到一些瑣事。他目前的所為所想,也一一向賀文剖析。說完,他還請賀文給他提意見。賀文拿著信,與趙盾有過一番長談。

  “你們找的這位縣令,可說是處處出人意表。大有拋卻前賢古禮,獨辟蹊徑之意。”趙盾說道。最近,不少大臣在他麵前提及此人。不待賀文說,這位縣令的事跡,零零碎碎就聽了不少。

  “他的種種作法,確實與如今通行的規矩格格不入。”賀文說道:“他在來信中提到,過去,看到種種不平,他總在想,如果官府能夠親臨百姓,設身處地的體諒百姓,許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比如,采取的措施會更溫和,反對之聲就會變少,實施起來成效也會更顯著。”

  “如果主事人能夠深入民情,就會了解,許多義正辭嚴的法令,其實是有悖常理,強人所難。”趙盾輕輕頷首,賀文繼續說道:“錢鑫跟我說,他出身平民,做過捕快,又釀酒經營客棧,所知所遇非常淺薄。”

  “而今,身負一方百姓生計。涉及事項,林林總總。大小巨細,均非熟識的領域。所以,他必須日夜奔波,多方調查取證,才敢裁定。實在不是故意賣弄勤懇,討好上官。而是能力所及,所知有限,不得不如此。”

  “不錯,是個腳踏實地、務實本分的人。”本來,趙盾對錢鑫的預想是——他會發揮所長,著力肅清當地的刑獄亂象。至於民生政事,自然由其它主管官員去做。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這位縣令大人,竟是個求知旺盛之人。對自己要求還頗高,大有捋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架勢。

  “‘樂隻君子,民之父母’,”趙盾對錢鑫如此肯定,賀文說得更帶勁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縣令為百姓父母官,必知民之所好,所惡,方可稱父母。錢鑫所為,正是要探求實情,力求做出準確的判定抉擇,從而揚民所好,避民所惡。其行為與前賢遺訓一脈相承,並非眾人所說之‘離經叛道’。”

  “有道理。”趙盾對賀文向來敬重,願意與他分享心事。“最近,總有人有意無意的暗示,新任平陵縣令,不務正業,置禮不顧,讓同僚蒙羞等等。我就在想,難道說,高坐公堂,困於縣衙四壁,埋首案牘,才是為官之道?”賀文所說,引發了趙盾的思考。

  “如果隻是困在四壁,我們如何得知,平陵縣百姓身處水火?這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縣。還有其餘的,加起來,全國上下,多少百姓處境艱難?”這些官吏所說,賀文是大大的不滿。“這些官員是惶恐不安。因為,錢縣令一旦開了頭,他們閑閑坐在縣衙,大筆一揮即可判人生死的好日子,恐怕是一去不回頭了。所以,才要極盡抵毀之能事。”

  “你們這支奇兵,不知打碎多少官員的前途。”說到這,趙盾有幾分得意。“當初派你們前去,本意是,讓先克受點苦,積累點實戰經驗。以便多些曆練,穩穩立於朝堂之上。想不到,你們卻出人意料的,把縣令大人的老底掀翻。整個縣衙被你們弄了個人仰馬翻。多少人為此抱衾飲泣。你們這一役,叫做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他們隻顧防禦我們的明牌,卻忘了還有暗碼。先克將軍,他們是輕視習慣了,才會栽跟頭。”這些人的嘴臉,賀文可說是非常之清楚。“先克將軍,出身將門,自小約束甚嚴。天資聰穎,隻是欠缺經驗。年輕衝動不假,偶爾也會感情用事。卻並非他們認定的,一無是處,隻知食君祿,毫無作為之人。”

  與先克和四大侍衛在平陵縣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處,賀文對先克的了解與日俱增。談到先克,如今,他最有發言權。過去,聽到有關先克的傳聞甚多。賀文總報著凡事要眼見為實的原則,不先入為主。實際接觸過後,更堅定了這條原則。

  先軫元帥,一生正直忠貞。先且居將軍也是耿介忠誠。一門兩元帥,除了天賜恩澤,必定是家教嚴謹,才致福蔭綿長。先克小小年紀便身居高位,有些霸道任性在所難免。就算是普通人家,獨得寵愛的孩子,也會如此。何況出身顯赫的他?

  但是,他自知經驗淺薄,必難服眾。所以,主動要求前去查訪地方。到達平陵縣,他從未抱怨一字,從沒嚷著要回絳城。反而經常為所見所聞牽動神經,悲天憫人。他心地善良,是塊質地厚重的璞玉。隻要有心人耐心雕琢,他日,必可在晉國政壇大放異彩。

  “賀總管對先克的評價如此之高,我心甚慰。”趙盾想栽培先克。一是因為先且居的托付。二來,趙先兩家,本為世交。淵源頗深,相互信任。兩者攜手,互為台階。形成同盟,便可穩居晉國政壇高位,富貴與共。

  先克還年輕,未來不可限量。趙盾之後,必是他代為晉國六卿之首。趙盾有此打算,並且也積極謀劃,步步為營。

  出發前,先克與臾駢、郤缺在趙府議事。當時,先克的表現,可說是稚嫩膚淺。前幾日,慶功宴上,先克明顯成熟了許多。言談舉止比之前更有禮,態度也沉穩了許多。開口論事,看法也比原來深入有理。

  “是大將軍慧眼識珠,小的不過是道出實情而已。”趙盾對先克的一番苦心,賀文怎會不知?此次遠行,他也是盡心竭力,牽線搭橋。總算是天時賜予,地利占據,人心和諧,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