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並肩作戰
  晉文公返回絳都執掌國政的同年,周王室發生內亂——襄王弟弟叔帶夥同狄人討伐成周並侵占洛邑,襄王不得已避難於鄭。周王室無力抵抗,隻得派出使者分別向晉國和秦國求救。

  為此,晉文公特召集群臣商議是否要向周王室伸出援手。眾臣爭論激烈,各說其理。

  一種意見認為,晉國剛剛結束近二十年的內亂步入正軌,國力積弱,百廢待興,努力發展生產維護內部穩定才是當務之急。再者,秦國和楚國國力均在晉國之上,一旦晉國有什麽動作,擔心兩國趁機偷襲。所以,暫緩對周王室的援助為好。

  以狐偃為代表的一派則認為,援助周王對國力衰弱的晉國來說,是一次絕好的展示晉國實力的機會。狄國與叔帶等人的勢力並不強大,晉國隻需以少量兵力便可擊敗他們進而送歸周王。此舉一出,可向諸侯展示晉國的威望。

  再者,周王在晉,秦楚兩國料定也不敢輕舉妄動。這對剛剛走出泥淖的晉國來說,是以小搏大,值得一試。所以,他們主張勤王。

  兩派各執己見,文公仍猶疑不決。時間很快來到第二年春天。據可靠情報顯示,秦國準備派出軍隊接納周王。

  聽聞消息之後,狐偃請求單獨麵見文公。他再次重申,扶持周王室對晉國在中原謀求地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他再三懇求出兵。文公考慮再三,終於下定決心出兵。他派出先軫、趙衰為統領的軍隊前往鄭國,要大軍務必趕在秦國之前擊退叛軍,送周王返回洛邑。

  趙衰出征在即,趙姬和叔隗都很擔憂。

  趙姬畢竟年輕,孩子仍在繈褓,婚姻也還在甜蜜期,對趙衰十分依戀。一想到他要上戰場,她是不舍多於恐懼。

  叔隗又不同。一家三口剛團聚馬上又要分離,這還不是普通的分離,而是出征打仗,想來就覺得害怕。她聽趙盾提起,趙衰曾中過箭,差點丟掉性命。於是腦海裏浮現各種征戰的殘酷血腥,心裏更是七上八下,恐懼彷徨。

  趙盾仍是一如既往的淡漠。從“青青穀”回來之後,他變得有些溫度了。可是話依然很少。外表看沒什麽很大變化,隻是外出時間多了不少。他還不時在院子裏舞刀弄槍。在先且居的指導下,他對許多兵器日漸熟悉,慢慢有了些架式。身體也愈見壯碩,與剛來時候的蒼白瘦弱不可同日而語。

  晚飯過後,趙衰問起趙盾的功課。一問便明顯感覺到他的進步巨大。平日少言的趙盾,說起跟先且居習武更是神采飛揚。趙衰很高興,父子倆不覺說了許多。

  叔隗喜在心上,趙姬則另有打算。她對趙盾說:“盾兒,看你進步不小,老爺和我都替你高興。”一邊說,她望著趙衰,又看看趙盾,“此次你父親出征,我不放心,如果你能隨他一道就好了。一來,可以彼此照顧,二來,也可讓你長長見識,不知你意下如何?”

  趙衰看著趙姬,眼睛瞪得老大卻不發作。自打她主動開口提出將趙盾母子倆接回來那天起,他對這位夫人做的決定基本都是讚成的,他相信她這麽做必定有理由。

  叔隗不敢出聲。能夠被趙姬接納,她已經感激不盡,別無奢求。隻是兒子年輕不懂事,毫無作戰經驗,她擔心……

  趙盾的反應很平靜:“一切聽憑夫人作主。”他無意間聽說,是趙姬提出把他們母子接回來的。本來他心存忌憚,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趙姬對母親客客氣氣,為人處事也落落大方,他終於放下戒心。不僅如此,還對這位與自己年紀相當的當家主母油然生出幾分敬意。

  趙盾的反應讓趙姬很詫異,以為他隻是表麵虛應自己而已。她覺得還是要把話說開,畢竟她的想法也是即興而起,估計趙衰也是懵的。“今日有此一提,一來,你父親身為一家之主,是全家人的主心骨,他一人在外,我不放心。若你能在一旁照應,我和你娘在家也安心;再說,相信你娘也跟你提過,將來你是咱們趙家的繼承人,”

  說著她還看看抱在奶娘手上的嬰兒,“弟弟還小,等他長大還需要時日。身為趙家繼承人,將來不僅要繼承家業,還要保護弟弟,家中一切都需要你照看庇護。隻有具備多種技藝才幹,方能勝任。此次出征,正好多看多學。”

  趙姬的一番話成功的將趙衰和叔隗心中的疑慮消除。

  身為君主疼愛的女兒,又嫁給君主器重的左膀右臂,趙姬待人處事注定要目光長遠。這是為趙家,也是為她和她孩子的未來布局。

  但是,她始料不及的是,若幹年後,她的親生兒子親手將她苦心經營的棋局輸得一敗塗地,還險些令趙家陷入萬劫不複。當然,這是後話,此處略過不提。

  晉國軍隊如期出發。先軫為主將,趙衰為副將,先且居和趙盾兩兄弟則並排在後。行進在出征隊伍中,趙盾仍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左顧右盼,看看前後的戰車馬匹,打量身穿鎧甲的軍士,漸漸意識到,這不是平時在家耍花槍遊戲,這是真刀真槍要流血要衝鋒的戰鬥。

  看向並肩的先兄。隻見他目光注視前方,堅定而自信,騎在戰馬上的他,一身盔甲,英姿颯爽。走在前麵的父親和先軫伯伯,邊走邊四處張望,神情警惕,不時叮囑斥候注意前方地形變化。

  父親自信從容,揮手抬臂,將士均要嚴陣以待。十多年前的那個父親、徘徊在他腦海裏‘無情無義’的父親、眼前的父親,三者是如此不同。

  眼前這個父親漸漸占據上風。

  趙盾忽然很期待與這個父親的配合。他甘願做他的小兵,任他調遣,惟命是從。此刻,他為成為父親的小兵而自豪。

  晉國軍隊很快到達鄭國。順利將周王接到之後,軍隊急忙奔赴洛邑。大軍行進到距離出發地點約摸五十裏時,斥候來報,在山頭眺望,疑是有灰塵飛揚,猜測應是敵軍正趕來。

  前方有座峽穀,如果能占據地利之勢,戰役的主動權將控製在我方手中。於是先軫吩咐軍士分為兩列,分別由他和趙衰節製。兩隊人馬速速趕往峽穀,待敵人落入圈中,我軍即可痛打敵軍。

  幸虧前方情報及時,我方又當機立斷,迅速占據要地。叔帶與狄人組成的叛軍趕到時,晉國軍士已經隱蔽好。眾人屏息以待,靜候兩位將軍發令。

  叛軍顯然也收到了前方來報。看他們行色匆匆,似乎也在趕路,想要搶先占據天險。來到峽穀,他們四處仔細打量。為首的幾個貌似指揮官,有的在指指點點,還有的翹首以盼。顯然叛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趕到,還有小部分在後。

  忽然一名騎兵衝到指揮官麵前大叫大嚷,指揮官頓時臉色大變。恰在此時,叛軍後軍趕到。後來的頭頭正要向為首的稟報,隻見那人大叫“撤”,叛軍將士紛紛掉頭,急急要跑。

  說時遲,那時快,先、趙兩列人馬同時收到下令進攻的信號。隻見漫山遍野均是人頭,寫有‘先’、‘趙’兩字的無數麵旗子在風中飄舞,呐喊聲響徹山穀。

  叛軍剛要轉身,兩支隊伍迅速向中間移動,左右兩側形成包圍,眼看叛軍已是無路可走。

  隻見一員須發濃密,長相異於中原的大將殺出陣來。趙盾立馬辨認出此人應來自北狄國。北狄國地處偏遠,氣候惡劣,正是這樣的環境磨礪出無數吃苦耐勞、不怕流血犧牲的好男兒。北狄大將手握一把鐵錘,武得是虎虎生威,連傷好幾名晉國士兵。晉軍士氣受挫,無人敢上前,眼看包圍圈就要被他殺出一個口子。

  危難之時,晉國陣中殺出一員大將。隻見他身形高大,虎背熊腰,一把赤焰槍揮舞得靈活異常,像條飛龍在空中上下翻騰。趙盾定晴一看,正是自己的兄長先且居。

  先且居的槍和北狄大將的鐵錘在空中‘嘭’的一撞擊,先且居立馬後退了半步。看來對方力量勝過自己,他決定將計就計。他繼續往後再退,並將馬尾向著對方,對方以為不敵,步步逼近。先且居不慌不忙的把槍往後一挑,整個人趴在馬背上。

  對方正全力前衝,不料突然出槍,不得已隻能往後退。由於用力過猛,險些摔下馬來。先且居抓住空隙迅速轉身,赤焰槍連續幾個回旋,連綿不絕。最後一刻,槍頭直插對方咽喉,北狄兵摔下馬來一命嗚呼。

  晉軍士氣大受鼓舞。隻聽趙衰一聲號令,趙盾與其餘將士一道衝向叛軍。大將被殺,叛軍瞬時亂了陣腳。隻顧抱頭鼠竄,陣形潰散。再經這次衝擊,合圍又緊,無法逃脫,隻能是待宰羔羊,束手就擒。

  這一仗,晉軍大勝叛軍。殺死王子帶,將周王順利送回王城。

  此戰過後,各諸侯對內鬥頻仍、積弱積貧、岌岌可危的晉國登時刮目相看。周王室對晉國的雪中送炭更是令感恩戴德。周王設宴款待晉文公,並賜樊、溫、原和攢茅等邑之田給文公。又發文傳遍各諸侯國,表彰晉國。大意是身為諸侯國,王室身處危難之時,忠心維護王室,其它諸侯要依此看齊,列為表率雲雲。

  通過周王室的宣揚,晉國從此揚眉吐氣,在諸侯國的威望得以提升。這一切,都為將來晉國的中原霸業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步關鍵至極的棋,晉國走了上著。從此,外部形勢對晉國越來越有利。

  得勝歸來後,文公又大力推進內部改革,重用賢臣,勵精圖治,整個晉國開始慢慢恢複元氣。‘五賢士’均被重用。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趙衰、胥臣輔政,欒枝佐事,郤溱、霍伯將兵,賈佗、陽處父製禮,魏犫、荀伯禦戎。

  同為開國元勳之後,性格投契,又加一起上過戰場,先且居和趙盾來往愈加密切。

  這日,趙家新來一位貴客——他身材矮胖,圓頭圓腦,慈眉善目,笑起來十分討喜。他一出現,先且居馬上認出了他。“狐兄,今日怎麽有空過來?”

  此人叫狐射姑,是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兒子,也就是文公的表弟。狐偃隻長文公五六歲,年齡上算是同輩,他的孩子年紀跟先且居、趙盾相當。

  趙盾與狐射姑是第一次見麵。先且居把趙盾拉過來,為他作介紹,“這是狐伯伯的兒子,狐射姑。”

  趙盾不知對方年紀,想想還是客氣點好,於是稱呼道:“狐兄好。”

  狐射姑早已聽說趙家的事,知道趙盾是從翟國回來的,心中頗好奇。今日清閑,路過趙家,順便過來見識見識。他回道:“趙弟好。”

  三人互通生辰,先且居最長,狐射姑次之,趙盾最小。想不到無意中稱兄道弟竟然歪打正著對上了,三人相視,哈哈大笑。

  趙盾引二人到堂屋說話。

  “上次勤王一役,聽聞先兄和趙弟英勇殺敵,如今可是聲名在外啊。”狐射姑對兩位拱拱手,以表敬意。

  “狐弟過獎,”先且居也衝狐射姑拱了拱手,算是回禮,“隻是戰場上為何不見狐弟?”據先且居所知,狐射姑可是練得一手好刀法的。

  “唉,我爹不讓我上,說是要讓趙弟多見識。”說起這個,狐射姑撇撇嘴,顯然是有點不高興。

  先且居笑笑,“你是兄長,照顧弟弟是應該的。趙弟年紀小,需要磨練膽量。不過說真的,就是我,雖然跟著我爹東奔西跑,也是頭一回見這麽大場麵呢。”

  “我也一樣,小打小鬧見過幾回,這次好容易——”畢竟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又有一身武藝在身,狐射姑仍是耿耿於懷。

  “知足吧,狐弟,”先且居指指趙盾,對狐射姑努努嘴,“你爹隻是這次不讓你去而已,人家趙叔叔的謙讓又何止一次?”

  趙盾不太明白,他一臉疑惑的看向先且居。

  狐射姑也不出聲,先且居自顧自的往下說道:“自打回到絳都之後,趙叔叔向君主舉薦了郤榖叔叔、郤溱叔叔、狐毛伯伯、欒枝叔叔、我爹、胥臣叔叔,太子的老師陽處父也是趙叔叔引薦的。”

  “可是我父親也陪伴君主流亡了十九年。”狐射姑不服氣,先且居對趙家太過偏袒。“此次勤王也是我父親定計,還幾次三番勸說君主出兵,這才讓我國聲名大震。”狐射姑雖未能出戰,其父獻計在先,他也是與有榮焉。

  “狐伯伯和我父親一道輔佐君主,趙叔叔也一樣啊。”狐射姑似乎有點胡攪蠻纏,先且居有些不悅。“我並不是說狐伯伯沒有功勞,而是說趙叔叔為君主引薦了許多人才,自己卻甘居其後。”

  狐射姑沒反應,先且居喝了口水,有點要詳細說下去的意味。“歸國後,君主把公主許配給趙叔叔,趙叔叔與君主,除了君臣,更是翁婿,親上加親。照理趙叔叔的排名不是第一也是第二。”當然,狐射姑父親是君主舅舅,排在趙衰之前也是應該的。

  “可是,今年‘三軍六卿’設立時,君主又提出要重用趙叔叔,趙叔叔又是推拒。”這些事情,先軫都跟先且居說起過,所以他知道得非常清楚。“趙叔叔對君主說,‘欒枝忠貞謹慎;先軫足智多謀;胥臣多聞廣識,皆可以為臂膀。’,君主本來還要將他排在自己舅舅之上的,”

  說到這,先且居特意看了狐射姑一眼。心想,你可能還不知道有這一出呢。“趙叔叔極力推辭,說是狐氏有大功,趙氏願居其後。另外,他還列舉,朝中賢人,像箕鄭、胥嬰、先都等都可擔大任,所以——”

  “所以什麽?”狐射姑忍不住追問。

  “所以才變成現在的排位。”先且居把話說完,沒好氣的看著狐射姑。

  經過此次改革,軍中的格局變成——中軍將:郤榖,中軍佐:郤溱;上軍將:狐毛,上軍佐:狐偃;下軍將:欒枝,下軍佐:先軫。“也就是說,趙叔叔並未進入六卿。這也意味著,他放棄了進入晉國最有權力的排行之列。”

  聽到這番話,趙盾的心裏登時五味雜陳。他心目中那個‘愛慕虛榮’的父親瞬間崩塌,他馬上心疼起父親,替父親不值。為什麽辛苦經營多年,卻要將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拱手讓人?這些年的辛酸苦楚到底是為什麽?

  他沒有意識到,那棵仇恨的樹已經漸漸枯萎,枯枝掉落,根莖萎縮。他慢慢向父親靠攏,越來越接近陽光,開始與這世界做親密的融合。

  公元前632年,晉國與楚國爭雄,爆發了史上聞名的“城濮之戰”。晉文公流亡楚國時,受到楚王熱情款待,雙方約定,未來兩國交戰,晉國當‘退避三舍’。此次文公遵照約定,與楚軍交戰時,退後九十裏。

  先軫擔任晉軍首領,將兵約三萬二千人。楚國以令尹子玉為元帥,將兵約四萬二千人。兩軍相遇於‘城濮’,遂展開會戰。戰爭以晉國的勝利告終。

  自勤王之役之後,晉國又一次向諸侯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是年,晉國大會諸侯於踐土。參加會盟的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等國,晉國被推為盟主,史稱“踐土會盟”。

  這是自齊桓公“葵丘會盟”之後,諸侯國間舉行的最大規模的一次盟會。此次盟會也正式昭告天下:春秋時期,中原的第二個霸主非晉國莫屬。

  曆經近二十年的政權更迭,宮廷內鬥,上下失和,晉國重新煥發新機,並且還走到號令諸侯的巔峰。晉文公為晉國創造的聲譽超越其父,晉國的曆史會永遠銘記這一刻。

  來到陌生的絳都,走出那個陰暗狹窄的巷子後,趙盾被這個時代煥發的光芒深深吸引。

  參與勤王一役過後,二十歲的他懷有強烈的渴望親身參與到晉國的霸業中去。為此,他求知若渴。他讀書越發上進,把父親給他請來的先生教過的功課完成之外,他還主動翻閱典籍,對勵精圖治的改革尤其上心。

  有一天,他看到這樣一段描述:

  “管仲,字夷吾,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其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公元前685年,年僅34歲的管仲出任齊國臣相。此時的齊國已被前朝宮廷內鬥折磨得奄奄一息。管仲上任之後,改革事業興起,齊國一躍成為春秋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

  管仲的高屋建瓴、大度能容、智慧機變,令年輕的趙盾仰慕不已,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暗暗的想,如果有一天,可以將理想付諸實施,彰顯才華,必定痛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