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四
  “國內應該還有不少計算機企業吧,我所知道的各類配套企業多如牛‘毛’,相關的新技術發展雖說沒有國外那麽先進,但是一直在做。”長久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據我所知,至少每個計算機配件生產廠都在研發自己的技術,若是你們能把資金同技術、人才統統整合到一起,沒有可能依然像這樣落後的。”

  “這個問題現在不能說,有些東西說也說不清楚。”餘所無奈啊,這哪是他能解釋的清楚的,“我隻能跟你這樣講,若是國內自己做,恐怕十年也做不完,若是你來做,阻力會小得多。”

  “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長久不知從哪裏想起來冒出了這麽一句話,把餘所說的臉‘色’‘潮’紅,尷尬無比。

  “中國人就這樣,要麽全部打倒,否則新東西是不會被接受的,這點大家都很清楚。”餘所滿臉悲哀,“說實話現在國內的人才流失實在太嚴重了,年輕一點的還有闖勁,大多不在國企裏麵拿那點死工資,哪怕賣個茶葉蛋也比研究所活的滋潤。我們這些老的就不行了,看著這樣的局麵心痛啊,那些歐美的企業還好說,大多是一步步的試探著向中國市場進發,看得出來是想把這行當實事做的。可是那些小日本就不行了,完全是蝗蟲,我所接觸的都是這樣的人,撈一把就走。偏偏現在國內的產業喑弱,大眾還特別認同這些進口的產品,盲目的跟風,我們現在急需一個標榜。”

  “上所好,下必效之。”長久並不為所動,“這個局麵不是民眾的錯,國家采購的東西都是進口的,你還指望老百姓怎麽辦?”

  “……”餘所沒話說了,眼睛都紅了,“領導也不是不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又能怎麽樣,國內做不出來符合標準的產品,不爭氣也沒有辦法啊。”

  “大眾不是傻子,有困難也會理解。”長久想到哪說哪,畢竟這口氣已經憋了好久了,再世為人還怕什麽,“國家掌握著的宣傳機器是做什麽用的,難道隻是用來‘蒙’蔽老百姓的嗎?開國這麽久,哪有什麽困難國人沒經曆過,要說世事‘洞’明誰沒有自己的算盤。一次兩次好哄,再多那就難了,人民素質提高了,不是唱唱高調就能吃飽肚子的。既然決定放開了市場,那就要做好接受競爭的打算,不要以為對外商優惠就能幹等著別人為你發展經濟,其實那些狼都眼紅著呢,你不放開市場都千方百計的想鑽進來,更何況你們把他當爺供著,莫欺少年窮,靠錢是買不來尊嚴的。”

  這番話可算是振聾發聵,餘所目瞪口呆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正待辯解,卻見長久揮一揮手“今天就到這裏吧,我頭有點暈,好些東西到了嘴邊就是說不出來。等我寫點東西,過幾天我給你,你帶回去給上麵看看,若是同意,我就回去。”

  曆史的車輪還是不可阻擋的啊,同餘所告別之後,長久回家躺在‘床’上,點起一根煙皺著眉頭思索。

  自己在國內的時候沒有能力改變,那很正常。原本想點起幾個火種或者可以起到杠杆作用,沒想到幾年不到依然慢慢的要回到原先的軌跡上。

  長久依然清晰的記得,當年小時候還玩過國產的ttl70xx係列,組裝過無線電、收音機,隻不過到了80年代之後,這些東西在市場上已經完全不見了蹤影,到處充斥著的都是進口貨。

  這些進口的很便宜,質量又好,很快就把國產的給擠垮了。從此,價格就任別人定了,你不買還沒辦法。

  依然記得八十年代的時候,家裏買了第1部彩電,三四千大洋,進口中檔貨。貌似這個價格一直持續了不少年,日本人隻要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是不會想到降價這個事情的。若不是國產的彩電生產線起來了,我們現在估計還是用著昂貴的鬆下、sony。

  彩電啊,說實話,國內並不是那麽的落後,早在69年的時候國家就製定了pal彩電標準,七十年代初的時候四川長虹就研製了第一代的彩電。

  那時候發明了漢字的‘棒’子兄弟還在學習怎麽造黑白電視呢,三星公司70年才和nec合資生產黑白顯像管,隻因為那時候日本已經全麵轉向彩電,這才將黑白技術輸出,做最後一筆生意。

  這個長久記得很清楚,因為小時候他老爸就是在國營電視機廠上班,這些東西接觸的比較多。三星公司生產的黑白電視根本沒有銷路,畢竟當時日本的彩電技術已經成熟,三星的黑白電視出口急劇萎縮,其在生產線上的投資都沒收回來,搞得三星在七十年代末的時候都快破產了。

  隻是這個世界就是快吃慢,大魚吃小魚。八十年代初的時候,中國國內的黑白電視急速普及,國內的產能不足,隻能大量的從三星進口黑白顯像管,一度占到了三星銷售總額的80%,利潤額的100%,這才讓三星完成了起死回生,轉向了彩‘色’顯像管的生產。

  所以說中國人養虎為患也不為過,關鍵就在對待產能不足的態度上,兩國政fu的思路完全不同,歸根結底,還是追求不同。

  ‘棒’子完全拷貝日本人的發展思路,追求的是核心技術力,因此當韓國的三星和金星(現lg)與日本企業合資生產黑白電視的時候,韓國政fu命令它們盡早獨立,實現技術自立,一定要擺脫對日本技術的依賴。

  同時‘棒’子政fu限製市場,限製黑白電視的內銷,因為此時的黑白電視核心技術還沒有掌握,通過出口積累資金經驗,以培養本土的核心部件產業。

  隻是跟著別人後麵隻能喝湯,甚至會餓死。畢竟沒有利潤的技術別人才會給你,因此‘棒’子企業向彩電轉型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日本不願意提供彩電技術,隻有靠自己‘摸’索。

  為了不讓日本人自己彩電技術沒掌握的時候占領市場,韓國政fu一不做二不休,幹脆禁止彩電廣播,直到1980年底才解禁,此後依然嚴格限製彩電內銷,隻為了等待本國的技術成熟,等待自我核心技術逐步完善,等待產能逐步增長。

  長久越想越氣,幾十年前的思路異常的清晰,一翻身坐起身來,打開了電腦,借著酒勁,劈劈啪啪的開始把這些都碼了下來。

  中國當時的技術並不缺乏,還是以長虹為例,78年的時候,長虹借著自主研發的彩電技術為底牌,從日本引進了一套彩電生產線(若是中國當時沒有這個技術,恐怕也隻能同韓國一樣從日本買個黑白生產線了)。

  長虹憑著軍工技術的底子,土洋結合,以這條生產線為根基,一下子就克隆出來十三條生產線。據說當時的日方代表看了之後,大吃一驚,對中國的技術有了一個更新的評價。

  不過長城通常都是自己人挖掉的,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研究非常透徹,深知我們這個苦難民族的弱點。因此日本人拋出了殺手鐧,於1986年大量的向中國傾銷新一代的彩電生產線與部件。

  這一來可就擊中了國人的死‘穴’,既然進口的東西這麽好、這麽容易、這麽便宜,為什麽不用?

  長虹當機立斷,立即停止了自主技術的研發,解散了隊伍,從此進入了無芯時代,淪為了組裝車間。

  沒有比免費更貴的東西了!

  長久打完這一段,休息了一下,想起以往種種,感覺不知悲從何來。

  85年之前買彩電要徹夜排隊找關係批條子,86年之後卻是急速普及,消費者是得到了實惠,但是卻摧毀了中國企業的根——自主技術。

  曾幾何時長虹做彩電的時候,三星才學著做黑白,現在長虹的廣告卻在標榜自己用的是三星的機芯,何其悲哀也。

  就在日本成立國家半導體實驗室的時候,中國卻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發展生活水平,果斷的停止了半導體研製計劃,幻想著gdp到了一定程度什麽都不用管就能自動生成或換取技術,這就是不同,對經濟發展認識上的不同。

  什麽是發展經濟?國人大概就是認為賺到了錢就是發展了經濟,因此美元越揣越多,人民的生活成本反而越越來越高。

  日本人則是認準了造東西,隻有造了東西才是真正的發展經濟,自己不能製造,所謂的賺錢都是假的。

  長久越碼越快,所有的觀念、例子、想法仿如流水一般的自心頭而過。這些東西都是曾經的記憶,本來不是太懂,但是同現在的情況一印證,馬上豁然開朗,對發展的種種弊端算是一針見血。

  幾個小時下來長久完全不覺得疲累,反而‘精’神舒爽無比,抑鬱已久的心懷大暢。稍微審視了一下,長久發現居然碼了五萬多字。

  長久正奇怪自己怎麽這麽快,把窗簾一拉才知道已經是白天了。

  長久在屋子裏做了幾個伸展動作,又泡了一杯咖啡,重新坐在了電腦旁邊,將所寫的東西整理了一下。

  那些過於‘激’憤的長久也就刪除了,酒醒之後這些文字看起來非常刺眼,影響不好,畢竟現在經過這麽多年的磨練,長久的棱角已經磨去不少了。

  與後世相關的同樣公式化了一下,至少不能長久與眾不同不是。

  等稿子到了餘所的手上,餘所是大吃一驚,裏麵的內容翔實字字見血,沒有深厚的功力完全不可能有這種見識。

  “領導說要‘摸’著石頭過河,有你這篇文章,那可要少走不少彎路啊。”餘所看的是冷汗直下,額頭上亮晶晶的,“但是這也太‘激’進了一點,沒有你說的這麽糟糕,若是貿貿然的發出去,估計又是一場大辯論。”

  “一家之言,你可以選擇把它燒掉,但是絕對不可以刪改一字一句。”長久麵無表情的說道,“這是我一個朋友在國外考察了五年才得出的微言大義,我隻不過是將他的觀點複述出來,你們能從中得到多少就看你們自己了。”

  “請放心,我會轉告的!”餘所珍而重之的將這份稿子收進包裏,又問道“那麽您回國的事情……”

  “我會回去的,就看你們對這份東西態度了。”

  “那就告辭了,請等好消息吧。”

  ~~~~~~~~~~~~~~~~~~~~~~~~~~“你又要回去啊。”張怡淡淡的說道,“教訓還不夠嗎?”

  “任那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往前衝。”長久決定了的事情,從來沒有改變過,“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國內的技術力量等死的等死、出國的出國,最後搞得所謂的軟件工業隻有財務軟件。”

  “財務軟件?”張怡疑‘惑’了一下,“大陸現在的技術環境已經惡化到這種程度了?”

  漏嘴了,長久尷尬的了一下“誇張的猜測,嗬嗬。不過縱不及也不遠矣,現在正在往那個方向發展。”

  “這樣啊……”張怡默默的想了一下,“那你打算怎麽辦?”

  “國內不缺技術不缺人才,連錢都不缺,缺少的隻是眼界與觀念,就像一盤散沙。”長久說道,“我就要把他們缺少的東西帶回去,能撐幾個是幾個,最好能造就一個世界級的大企業,這就好辦了。”

  “出頭鳥難當,你要有心理準備。”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那這邊怎麽辦?”

  “事情已經走上正軌,論能力徐誌行比我強,我同他定下的發展方向沒有什麽大問題,以他的眼光肯定可以做的很好。再說了現在聯係方式這麽多,不會出什麽簍子的。”

  “既然你決意要走,那我也不攔你,隻能祝你好運了,另外,你最好搞個國外護照,也好有個退路。”

  餘所的效率很高,回去之後兩個月就傳來了消息,說文章發在了內參上,每個人看了都很震撼,依然還是那句話,長久若是回來,將可以得到最大的優惠同政策。

  這份保證有跟沒有基本都是一樣的,作為一個外商身份,長久自然也能享受到這一切,但是有了這個卻是對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有很大的好處。

  有了目標,脫出了纏身的俗務,長久自然可以放開手腳為所‘欲’為,畢竟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一文不名聲望全無的小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