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五
  新處理器是32位內核,16位的外部總線,生產的時候完全一樣,必要時候隻要將外部封裝一改,那就是一個嶄新的32位處理器。

  計算機的架構很難發展,如同武學一般,能夠另辟蹊徑開宗立派那都是令人仰視的存在,隻圖靈、馮·諾伊曼、大衛·帕特森(risc)、約翰˙軒尼詩(ips)等寥寥數人而已。

  長久的架構是他記憶中的大路貨,純正血統的risc,精簡的不能再精簡了,千錘百煉之下的設計,這也是為什麽晶體管那麽少卻性能超群的原因。

  相對cisc處理器來講,risc型處理器的內核和設計比較容易找到,因為都是開源的,甚至如同ar公司那樣的變態,隻要你使用他的內核設計,啥都給你。

  長久在夢中頗是研究了幾個經典的架構設計,8位的是練手,因為這個記得最清楚,至於32位的也做過,隻是大了許多,公認的最簡單結構也得塞上3萬來個晶體管。

  後世市場做的最好的處理器是risc型是ar,鋪天蓋地,隻不過這家公司並不生產,隻是提供內核設計搞授權,而且係統精簡,價格便宜,因此是係統集成商們的最愛,絕大多數的單片係統用的都是ar的內核,比如手機。

  隻是這家公司主攻係統繼承,名聲不顯,桌麵領域則是ib的poer係列長盛不衰,sun的sparc也是很有名。

  處理器從設計到製造,投資巨大,長久可沒有多餘的銀子交學費,不得不仔細考慮自己的產品日後得向哪方麵發展,桌麵還是單片係統。

  單片係統要得就是一個量,類似於電子元件了,零售價格都在五美圓以下。長久打死也不想自己的工廠生產這種貨色,這些都是定製項目,沒有百萬銷量妄談利潤,隻是日後有可能倒可以授權製造,因此pass。

  主攻桌麵係統的話,那競爭可算的上殘酷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實力公司都對這一塊虎視眈眈。90年代後的激烈市場搏殺,長久至今記憶中依然清晰,邁出這一步費盡思量。

  萬幸,長久好歹也是一能人,先手以得,英特爾天下還未盡收,若是有了後世這麽多的經驗還打不贏還不得後悔死?

  更何況還有虞博士這等強人相助,那可是日後英特爾的頂梁柱啊。

  以桌麵係統為目標,占領主流市場,至少要攻下歐洲,製定標準芯片,這才是和美國一幫子公司競爭的砝碼,否則後果難想。

  畢竟生產的是標準化的東西,就可以賣給所有的廠商,與定製的係統投資一樣,而回報則是許多倍,而且不依賴一家公司,這樣才是王道。

  時日無多,長久拉了一幫人開始閉關。之前長久還特意谘詢了一下虞博士,英特爾是怎麽搞處理器項目的,自己隻是野路子,甚至連中科院的人都不如。以前做的021是小把戲,自己單幹尚可,現在要開發32位cpu,沒個規矩和計劃那是不可想象的,效率立即不同。

  虞博士也是過來人,英特爾的項目管理、質量控製很有一套,算是獨具一格,在幾十年弱肉強食的競爭中沒有倒下,這些製度有大作用。

  虞博士給長久講了當年他在仙童的事情,和英特爾的經曆做了對比。仙童的人才不可謂不多,領軍的全是大神級的人物,隻是大頭領肖克利刻薄寡恩,禦下甚嚴,導致手下幾員大將集體嘩變,搞出了英特爾。

  後來的仙童被收購,能拍板的都是外行。當時矽穀有個說法,就是營銷管理人才在那個行業都能做出成績來。

  這個說法有點道理,隻是在仙童身上沒體現出來,電子工程師是一個接一個的跳走,徒呼奈何。

  其實也不能算是仙童的過錯,這是那個時候的風氣,隻要作出了成績,誰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風險投資商,開辦自己的企業。

  英特爾也吃過這方麵的虧,開發出第一塊微處理器的工程費根出走,讓英特爾很受傷。

  也許這就是高科技企業的魅力所在,隻要你有技術,錢不是問題,這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個人的才華可以支撐起一個王朝。

  但是有著微處理器基礎的老公司豈同泛泛,英特爾是個整體,最不怕的就是項目負責人一走了之。任何人或小組另謀他就,總會找出第二梯隊。

  而且英特爾公司決不吝嗇給新人出頭的機會,隻要有實力你就是上位,隻要有潛力,你就得擔擔子。而且新人做事沒有包袱,元老們也樂於幫助,因此成功的幾率遠大於失敗。

  因此虞博士建議長久招兵買馬,先拉起一支隊伍,由長久自己做項目經理人,而不是總工程師。

  “我不懂管理啊,那個項目經理人是蝦米玩意?”長久為難道,自己隻精於技術,難道要轉行?

  “不懂沒關係,你隻要記住一點就可以了。”虞博士道,“項目經理人的職責,其實很簡單,就是確保其他研究成員的計劃能夠順利執行,你隻管掌握大方向,具體困難由其他人解決。你的設計厲害,總不能自己去繪圖吧,那是一種浪費。”

  長久點點頭“有點道理,我就覺得自己好像忙不過來,分身乏術。”

  虞博士嗬嗬笑道“忙要忙到點子上,否則就是瞎忙,事倍功半。你帶一些項目負責人,隻要每天和他們探討一下研究進度,提供一些建議,就行了。”

  長久睜大了眼睛“就說說話能行?那其他時間呢?”

  “恩,其他時間你就看看書,做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你英文好,這裏有幾本管理方麵的書,拿去多看看。”虞博士列了一份書單,“我以前也有點轉變不過來,要知道我可是做半導體物理研究的,初次做管理人很迷茫,後來也就這樣,談談話提建議,適當的給你的部下一點鼓勵,手下幹得比你快多了,多餘的時間就做做自己的研究。管理上不需要你花太多的精神。”

  長久迷糊了“聽起來很悠閑,感覺好像混日子。”

  “當然悠閑,因為生產線還沒開張,這是我在仙童的經曆。”虞博士道,“但是英特爾的管理不是這麽悠閑的,就比如一個小組三個人,人人的任務都很重,分工合作,分頭解決不同的問題,齊頭並進。而項目管理人則像一個馬車夫,要努力的控製好前進的方向,還要讓所有的馬合理使勁。”

  長久驚訝了一下“好難啊!”

  “這還不算什麽,這個小組還要不住的將研究成果寫成報告,讓生產係統了解開發工作,實時試驗最新的方法。為了成品率,還得和品管打交道,總之整個英特爾公司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交流處。”虞博士慢慢說道,“而仙童,大家都是獨立作戰,喝喝茶,聊聊天,多數的產品也上不了生產線,因此互動很少。”

  長久笑道“我都被您說胡塗了,到底是喝茶聊天還是互動協作呢?”

  虞博士說“你現在的角色就是總設計師,指引方向就行了,而且你也沒有什麽製造的經驗,設計是你的強項,你隻做好底層設計的事情就可以了,至於其它的事情,等生產線完成之後由其他人解決。”

  長久想了想“我明白了。”

  有了這次探討,長久還惡補了一下管理的知識,帶著一幫學生就開始32位微處理器的研製工作。

  長久定下了研製目標,晶體管數量控製在3萬~4萬,性能至少要比現階段出現的68000處理器快4倍,尋址空間要達到64兆(為了成本,否則就是4gb)。

  同時,長久估算了一下時間,大概定下了10個月的開發周期。

  虞博士看了長久的開發計劃,大吃一驚“怎麽這麽短時間!這是不可能的。”

  長久道“我覺得可以啊,似乎還有富餘。”

  虞博士道“你也太狂了點吧,英特爾用了上百人,也要花幾年時間才發布16位的處理器,到現在32位的處理器還沒出來,你一點基礎也沒有就想直接做32位的,時間還這麽緊,如何能夠實現?而且32位的處理器,隻有3萬個晶體管,這怎麽做?”

  “有兩點理由!”長久扳著指頭數說道,“第一,不要拿我的東西和英特爾的比,他們那是傳統的複雜指令處理器,而且還用的是微碼控製,光設計這一控製部分就得累死,而且還不容易找到錯誤的地方。我的就不一樣了,由於指令少,控製部分使用硬連線,設計簡單,易於實現,而且製造也容易。”

  “3萬個晶體管,控製部分隻需要三千個晶體管實現,至於其它部分都是規整的、相同的,完全可以自動化布線。第二,設計這個處理器我已經成竹在胸,隻是實現的問題。基於以上,我覺得10個月綽綽有餘。”

  虞博士又看了一遍計劃書“聽起來有點道理,精簡的……若是真如你所說,工廠還沒建成,你的東西就要出貨了啊!”

  長久笑嘻嘻的說“是啊,總不能讓我等米下鍋吧。”

  虞博士道“那咱們走著瞧,看誰先完成。雖然你有你的理由,但是我保留意見,10個月、三萬個晶體管,這也太離譜了。”

  “打賭!”長久伸出手,“誰輸了誰請吃龍蝦。”

  “好!”虞博士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長久竊笑不已,這個32位的芯片早在他的心中醞釀多時了,估計這會伯克利的帕特森等人正在奮力的研製他們的risc-i吧,82年這東西也該出來了,自己得抓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