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獨放不是春
  方卓對《華夏經營報》不太熟,他在電話裏聽到的自我介紹也是沒加前綴的“經營報的記者沈楠”,直覺上認為這是個地方報或者區域報。<r />

  <r />

  但實際上,這份報紙是全國發行的經濟類大報,它誕生於經改之初,辦報方針便是“為改革開放鼓與呼,為實踐者出謀劃策”。<r />

  <r />

  所以,當鵬城這座改革前沿的城市一出現“醫療在線”這種打著“對醫療領域大膽改革”旗號的企業便立即引起了報社的注意。<r />

  <r />

  也因此,報社在深入了解互聯網和醫療領域的特色創新時意外發現國內居然已經有一家類似企業在中部大省開展了業務。<r />

  <r />

  時間線捋一捋,新聞上查一查。<r />

  <r />

  “掛號網”這家公司明顯是最開始展開線上掛號的公司,它最初引起反響是在互聯網發展論壇的會議上。<r />

  <r />

  這也是記者沈楠找來的最直觀原因,報社內對於“醫療在線”的爭辯很激烈,有的視之為大膽創新,有的則斥責步子太大,很多人想聽一聽另一家類似企業創始人的看法。<r />

  <r />

  “方總,你具體說說看法?”<r />

  <r />

  記者沈楠等了好一會不見下文,忍不住催了句。<r />

  <r />

  方卓在心中組織語言,衝她笑了笑:“我之所以說認真對待,是因為掛號這個事屬於社會的基礎民生問題,單就‘基礎民生’四個字來說,不管是說還是做,就不得不慎重。”<r />

  <r />

  “首先,線上掛號的創新並不能解決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它隻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發展而來的分配創新。”<r />

  <r />

  “當然,實踐之中,我們其實也發現,線上掛號能一定程度上引導病患進而解決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r />

  <r />

  “舉個例子,病患的胃不舒服,要去消化內科看,但臨安最好的一附院已經沒號了,他網上一看,二附院有號,於是,去二附院,也看好了。”<r />

  <r />

  “很多地方其實是醫療資源既匱乏又分布不均,掛號網目前可以在這方麵做出新的嚐試。”<r />

  <r />

  方卓緩了一口氣,看記者聽得很認真,他回身拿杯子喝了口水才繼續說道:“其次,我們聊回線上掛號和線下掛號的問題,總量不變,前者肯定會對後者造成擠壓,這個邏輯很簡單。”<r />

  <r />

  “但是,所有的新技術和創新都會對老的那一套造成擠壓,我們就因此不發展不創新了嗎?”<r />

  <r />

  “答案是否定的。”<r />

  <r />

  “我和很多領導討論這件事,我們都認為反而更得發展和創新,所以,你上掛號網能看到我們的業務已經幾乎遍布整個浙省的大城市,包括皖省的廬州,我們也鋪設了很多醫院。”<r />

  <r />

  方卓語氣裏頗有些自豪,他轉身指了指桌上擺著的“先進單位”獎杯:“這個過程中,我們受到很多認可。”<r />

  <r />

  “但這份認可不僅僅是互聯網特色創新的發展,也因為我們在這個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克製。”<r />

  <r />

  記者沈楠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時聽見“克製”這個詞,立馬感覺到是個關鍵點。<r />

  <r />

  她生怕麵前這個年輕的創始人隨口帶過,連忙追問道:“你們是如何保持克製的?又為什麽要克製?剛才你不是說要大力發展嗎?”<r />

  <r />

  方卓平靜的說道:“大力發展和保持克製是一致的,比如,我們一個月內上線了很多醫院,這是大力發展,但每家醫院的線上掛號,我們隻調用了原先10的比例,這就是保持克製。”<r />

  <r />

  “之所以保持克製,是因為大城市的互聯網和計算機發展更好,一股腦的把比例提高太多會很顯然的造成資源集中,可很多人不會使用網絡,仍舊隻會線下排隊這麽一種方式,那就很不公平。”<r />

  <r />

  “打著發展和創新的名號,死板的定出一個比例而非根據現實情況調整,那就不是創新,是死板,是教條。”<r />

  <r />

  方卓意有所指,又拿出自家的宣傳資料。<r />

  <r />

  這資料不是對外宣傳用的,而是他近期跑浙省不同城市醫院時對領導使用的。<r />

  <r />

  上麵拿不同醫院進行了舉例說明,浙大一附院的線上比例是10,二附院的則變成15,最高的是臨安七院,它是30。<r />

  <r />

  同時,上麵還介紹了本地和非本地的p掛號區域分配。<r />

  <r />

  以及,醫院方麵應該做的配套宣傳方式。<r />

  <r />

  可以說,很多部分確實很顯克製。<r />

  <r />

  記者沈楠驚訝的瀏覽一遍,她感覺這裏的“掛號網”似乎更成熟更理性更完備。<r />

  <r />

  “方總,這個我能帶走麽?”<r />

  <r />

  方卓頷首道:“可以,但你今天看到的和一個月後的可能又不一樣,不僅僅是醫院上線的掛號比例,不同科室的看病情況,我們也做了大量的調研。”<r />

  <r />

  “我之前說這是新的分配,既然是分配,那必然要基於事實情況,這個情況又時不時在變化。”<r />

  <r />

  沈楠暗暗點頭,問道:“為什麽我看這上麵最多就是30?為什麽不是35甚至40?”<r />

  <r />

  40,你要不直接說醫療在線好了……<r />

  <r />

  方卓心裏說了一句,開口道:“30已經很高了,而且,你看到的那家臨安七院是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換句話說,它麵對的病人群體在地理範圍上更廣,也就更需要線上這種節約病人成本的方式。”<r />

  <r />

  “地理範圍上更廣?”沈楠沒太理解。<r />

  <r />

  “簡單說,臨安或者浙省需要去看精神疾病的患者少一些,可放眼整個華東區域乃至全國,病人量又多起來。”方卓認真解釋,“所以,我們嚐試了30的線上比例,觀察數據和走訪醫院後認為可以繼續推行。”<r />

  <r />

  沈楠恍然。<r />

  <r />

  “至於40或者更多的比例,我們暫時不認為有這個必要,數值提高到那個程度,反而覺得造成的問題要多於便利。”方卓笑了笑,“這是度上麵的把握。”<r />

  <r />

  “什麽問題呢?”沈楠詢問。<r />

  <r />

  方卓直白的說道:“病人線下掛不到號而不得不學著使用線上的問題,病情這個事,有時候耽誤不得,沒有經過發展和積累,一下子提高太多比例,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r />

  <r />

  沈楠對這個答案心滿意足。<r />

  <r />

  末了,她詢問道:“方總對於同類型的競爭企業怎麽看?你知道鵬城有一家企業也在開展線上掛號麽?”<r />

  <r />

  方卓搖搖頭,真誠的說道:“不知道,我們目前做的是華東區域,沒太關注其它。至於競爭對手,我覺得隻要努力發展,有利醫院和病患,那就都是好的。”<r />

  <r />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歡迎競爭,認為這個事能提高很多人對於線上掛號這種模式的了解。”<r />

  <r />

  沈楠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後招呼攝影師拍了數張照片。<r />

  <r />

  然後,她辭別掛號網創始人後直奔臨安的醫院進行實地拍攝和調查,了解更多更真實的情況。<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