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保障會議下
  同時,高城又在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模式。當然,這個模式不是他總結歸納出來的,是根據目前這個星球上軍事實力最強的那個國家的作戰策略進行的總結。

  這個是無可厚非的,有些憤青可能單純的認為國產即強大。但是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盲目排外甚至是閉關鎖國隻會造成一種後果,那就是落後,落後就會挨打,這是我們過去幾十年親身經曆過的悲痛史,所以高城不會覺得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有什麽不對的。

  其實高城提出的也不是什麽高深的作戰策略,這種作戰形勢燈塔國從去年就開始進行演練,隻要關心他們的部隊演習,就能夠從中發現一二。

  根據高城對於對方的作戰形勢研究,高城把這種模式稱為“多域作戰”。

  所謂的多域戰是指打破軍種、領域之間的界限,以實現同步跨域火力和全域機動,奪取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和社會域方麵的優勢。

  而“多域作戰”概念的出現根本上源於燈塔國的作戰需求和軍種競爭。從2014年“跨域”概念演變為“多域作戰”,標誌著其正式以陸軍作戰概念形式將這一定義確定下來。

  “多域作戰”概念的核心在於依托和發揮其陸軍機動靈活、反應力強的地麵部隊,從陸地向其他領域投送戰鬥力,奪取具有相對優勢的位置,確保聯合部隊行動自由,從物理上和認知上挫敗高端對手。

  具體做法包括建立靈活的作戰編隊,實現兵種力量高度融合,提升在新型空間領域創造優勢窗口的能力等。

  在這一點上,高城希望他們網絡部這邊能夠利用在燕京這邊的作戰實驗室進行虛擬模擬。

  最起碼要對其作戰特點,作戰形式,指揮形式以及在作戰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進一步總結歸納。

  是的,高城並沒有貿然的推進這種多域作戰模式。

  一個是不合適,他不是軍委大佬,這種涉及部隊根本作戰戰略的方式肯定不是他能夠決定的。

  還有就是時機不到,他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把現有的模式整合起來。隻有整合好現在的部隊才能進一步去研究新的作戰方法。

  他在會議上提出這個,主要也是讓他們這裏對於世界上其他部隊的發展有了解,而並非隻是局限在他們戰支這一塊地方。

  同時,高城在會議上強調了一個最重要的一點,顛覆性技術。顛覆性技術集聚有效威懾和實戰製勝雙重優點,在世界新軍事革命中的戰略地位不容小覷,將會是各國戰略威懾體係中的重要支撐。

  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和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顛覆性技術無疑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牽引力。

  “顛覆性技術以其高度的前瞻性、創新性和對傳統模式的大破大立,顛覆性技術關係到世界軍事變革和軍事技術發展的未來,對推動科技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影響。”高城在會議上為這個方麵大吹法螺。

  相對於前麵幾點,他其實更加關注的是這裏。無論是作戰形勢的製定,還是互聯網對抗的發生,其最根本的表現就是基礎技術實力的比拚,更加準確的說是高新技術的比拚。

  顛覆性技術是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的突破口,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和突破,都以顛覆性技術出現和成熟為標誌。

  火藥槍炮、蒸汽機、無線電、核技術、集成電路、互聯網等技術伴隨國際戰略對抗孕育而生,催生了新的武器裝備,改變了作戰樣式和戰爭麵貌,展現了顛覆性技術的基礎性、替代性、前沿性、對抗性以及時效性的基本特征。

  同時顛覆性技術是大**事博弈的製高點,人類戰爭曆史表明,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推動戰爭形態呈現“冷兵器→熱兵器→機械化→信息化”的變革,從而不斷豐富了戰爭勝負要素,呈現出“材料對抗→能量對抗→信息對抗”的更迭。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革命的交織推進,納米材料、生物技術、認知科學、量子計算與通信、能源替代、信息技術、海洋科學等方麵湧現出一批新興交叉前沿方向和領域,為顛覆性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曆史機遇。

  世界主要大國也都將顛覆性技術發展作為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推進顛覆性技術的發展,搶占軍事博弈的戰略製高點。

  “誰掌握了顛覆性技術,誰就會搶占未來戰爭的製衡權。”高城在會議上放言道。

  當前,世界主要軍事大國都非常注重顛覆性技術的研究,尤其在國防和軍事領域,主要通過以下四種形式牽引推動顛覆性技術的發展。

  一是建立靈活高效的專門機構,就比如說燈塔國1958年成立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其研究重點是“技術突襲”,而能夠構成“技術突襲”的那些技術實質上都具有顛覆性含義。其重點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計算、數據挖掘等。

  二是開發和設計重大國防需求牽引,軍事需求永遠牽引著新技術的發展方向,才能使新技術有效抵消敵方勢力改變對抗局麵。

  三是扶持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基礎研究是一切新技術的源泉和根基。

  無論是對軍事需求開展攻關獲得顛覆性技術,還是通過轉化重大科技突破獲得顛覆性技術,都必須夯實基礎研究。

  四是建立軍民結合的技術轉化應用機製,顛覆性技術與其他新興技術一樣,都要經曆從實驗室孵化到產業應用的成長過程。

  燈塔國除了軍方外,企業、高校也都開展了顛覆性技術相關的研究。軍民互動、軍工與企業互動、軍事需求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促進顛覆性技術的培育和生產。

  根據這種情況,高城在會議上宣布,他們初步成立技術小組,主要是推進在一些改變未來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顛覆性技術。如腦科學技術(腦機接口、類腦芯片)、自主係統技術(自主武器),使“意識作戰”和“無人戰爭形態”成為可能;能源革命(替代能源)改變對礦物能源的依賴,用新型能源(核能、頁岩氣)和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等替代。

  當然,不要認為這是高城在胡亂製定計劃,作為一個“深不可測”的部門,經過高城將近一個多月的熟悉,他所製定的計劃都是在他認為有能力解決的情況著擬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