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 泗水
  當然了,對於目前的徐誌來講,這些都是解不了近渴的遠水,實際上現在他隻能寄希望於藍色閃電號盡快趕來了,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藍色閃電號的距離最近。

  徐誌估計,最好的結果是:藍色閃電號收到了驕傲號的電報後,就立刻晝夜不停地全速南下,那樣的話,大約在四到五天後,他就能看見寶貴的援軍了,幸運的是,他的這位舊世界的朋友兼好哥們,確實是這樣做的……

  盡管徐誌對老朋友朱北國的反映估計得很準確,如今藍色閃電號確實是全帆全動力,正在以平均十五節的航速南下泗水,但是因為電訊通訊距離的原因,徐誌尚未得到確切消息,所以他和田家立米安飛和孟向陽哥仨目前隻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

  在此期間紅樓還傳出電報消息說,由於大家都意識到丹陽號所麵臨的局麵,因此一股擔心的情緒彌漫在紅樓裏。

  據說伊姍靜還找到孫老哭鬧過,說是要把小米給叫回來,以後不讓他出海了……

  丹陽號在經過了度日如年的三天後,半夜時分,丹陽號的電訊室忽然傳出一陣歡呼,這動靜讓本來就難以入睡的徐誌從床上驚起,然後是幾乎撞門而入的田家立米安飛等幾個人,田家立手裏拿著電報稿紙在徐誌的床邊揮舞著,他們七嘴八舌地告訴徐誌,朱哥收到電報了!藍色閃電號就要來了!

  “頂多還有三天,我們就能見到朱哥他們了!”

  此時的徐誌早已打開隨身攜帶的海圖,在地圖上量了量距離後對哥幾個說道。

  其實北大年距離泗水的直線距離大約隻有兩千三百公裏的路程,當然了,實際航程是這個直線距離的一倍不止,如今看來,朱北國在第一時間就接到了驕傲號的電報,並像自己預計的那樣是雙動力全速航行,上帝保佑……”

  徐誌在心裏默念了一句。

  “……那麽,我們隻要自己在泗水堅持大約兩三天的時間,就能獲得援助了……”。

  這天晚上,徐誌終於睡了一個踏實覺……

  按照聯邦參議院前幾天通過的一個議案,哪怕會暫時減少對外貿易量,也要不惜代價地實施《艾奧尼亞黎明》行動,要趁機派出武裝力量對爪哇島的土著王國進行武力幹涉,此舉的目的,是最終建立澳洲聯邦在爪哇的影響力,顯然,這個影響力不僅是針對華人的,更是針對土著王國和荷蘭人的。

  徐誌也知道,紅樓裏的人們之所以一反常態通過了如此大動幹戈的決議,原因之一是除了道義和民族情感這個因素外,大夥還清楚地意識到,援助泗水華人其實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這是一件對澳洲的未來很有益處的事情。

  當然,丹陽號在一個月前來到泗水的目的也是這個,徐誌在初次抵達泗水港後,就給中興島發去了一份詳盡的匯報電報。

  這份電報通告告了泗水華人的現狀,徐誌在電報裏,首先報告了澳洲貨的銷售情況——由於當時荷蘭人的船隻還沒有到達泗水,因此徐誌順理成章地最先接觸到的生意對象是當地的華商。

  然而令徐誌他們感到失望的是,貿易情況很不理想。

  根本原因華商的購買力極其有限----徐誌在電報裏說,如今的泗水,還處在初創階段,這裏的華人絕大多數是新移民,這個群體在爪哇島既沒有人脈根基,也沒有積累其向舊世界後世那樣的財富,顯然,原因是這群華商是初來乍到,立足未穩,屬於無根之木,所以目前這個群體根本談不上有什麽經濟實力。

  徐誌報告的情況有點出乎中興島大夥的預料,紛紛要求徐誌來電說明具體情況,於是徐誌又發出好幾封電報,他自己也帶著船員下船到泗水城裏進行了實地考察,徐誌在電報裏說,丹陽號興致勃勃地滿載澳洲貨首次抵達泗水的時候,我們按照事先訂好的銷售預案,優先找到了當地的華商,希望盡量讓當地華商主導澳洲貨的銷售,畢竟這是由顧晉、李三多和徐誌三位常務董事組成的“澳航”董事會早就確定下來的生意套路,是“澳航”在各個港口做銷售的既定方針。

  然而出乎預料的是,徐誌帶來的澳洲貨在華人群體裏並不暢銷,如果不是荷蘭人的船隻在兩天後抵達了泗水港,這批在其它港口會被瘋狂搶購的玻璃器皿、玻璃窗、玻璃鏡子、白糖、仙人洞乳酒等等貨品,很可能會積壓在船上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了,通過實地考察,在短暫驚訝後,徐誌他們立刻明白了原因----如今的泗水不是後來的著名海外華埠泗水,目前來講,無論對於是泗水城還是這裏的華商群體來講,整體上講還處於草創階段,泗水的華人在這裏開拓創業,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後,才會讓這個港口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城市。

  而如今展現在哥幾個眼前的,是各種簡陋和初創的場景。

  畢竟,從最初荷蘭人有組織地讓華人移民登陸到現在,華人們抵達這裏僅僅五年時間,而且華人群體中絕大多數就是一無所有的難民,少數人稍微有點財富,但頂多算是小商販,而且這個商販群體在整個泗水華人圈子裏也是極少數。

  事實上這裏的華人移民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和工匠出身,甚至還有相當多的人出身大明的軍戶,有一些人就是大明軍隊裏的低級軍官、普通士兵及其家屬,這些人成分頗為複雜履曆,履曆也很曲折。

  徐誌在訪問泗水城的過程中,甚至還認識了一些操著陝西口音的老鄉----大明時代的陝西口音跟徐誌生活的時代雖然有一些區別,但隻要是老鄉,就一定聽得出來。

  徐誌的老家就在那裏,多年沒有聽到鄉音的徐誌非常激動地跟老鄉攀談起來,然後他吃驚地了解到,自己眼前的這幾位老鄉居然還當過李自成的兵!還是闖王老營的……

  好吧,徐誌發現了一個事實,這些人盡管身份各異,出身三教九流,來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窮。

  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除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外,隻有一些單一的農具,初來乍到的華人們沒有耕牛、沒有家禽,需要跟當地人交換一切,而此時的泗水港,除了一圈土牆和幾座荷蘭人修的石頭建築外,絕大多數華人都居住在用圓木搭建的吊腳樓裏,這些所謂的吊腳樓,也僅僅是用圓木拚就的,注意,不是木板,而是原木----因為缺乏鋸子,華人們甚至沒有條件讓原木變成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