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七、媽媽的過錯
  曆史斷片:我感激我所處的那個年代,在那個年代學生獲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學習那些後來注定要忘掉的無用的知識。我很同情現在的學生,他們即便認識到他們在浪費青春也無計可施。我至今堅持認為之所以強迫年輕人讀書並以光明的前途**他們,僅僅是為了不讓他們到街頭鬧事。——王朔

  基礎知識是應該學習的,但如今學習的出發點和意義完全被扭曲,孩子們都好辛苦!

  昨兒看了一篇關於如今教育的文章,說導致如今教育的現狀大半是做母親的過錯,我倒是很有感觸,也有所認同,若家長能以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作為目的來撫育孩子,那麽學校教育壓力便會緩和一些。至少可以給孩子們減減壓,我一直對孩子的成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要她有一個認真學習做事的態度,故而我的孩子成為一群羊裏麵那隻不安分的“狼”,老師所謂的聰明才智沒有用在學習上的嫌惡也是孩子要麵臨的壓力。好在我的要求不是那麽高,孩子的童年還是輕鬆快樂的。長大後童年不再的孩子一定會為有一個快樂輕鬆的童年而心存美好。

  細數小孩子做過的事情:手工:一直都在做各種不同的東西;畫畫:從幼兒園開始一直樂此不疲;唱歌,學校的合唱團、每年每屆歌唱比賽都去參加,雖然不得獎,但也一樣積極參與;樂器:小學的樂隊,薩克斯吹了三四年,還常常說自己肺活量是全班女生最大的得益於吹薩克斯,也有道理,上初中後又去樂隊敲揚琴;然後是學校廣播站從小學開始一直參與,如今初中的廣播要自己寫稿自己播音,樂在其中;最近又自己通過和學校團委申請成立了一個文學社,自己做社長,看到她在設計和組織社員們開會、設立各種規矩,做得井井有條;自己還在網上寫各種小文章和小說,打字速度比我還快。

  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惋惜地重複一句話:這個孩子好聰明的,就是社會活動太多,影響學習,學習也不是很努力,所以成績就不能名列前茅,如果努力一定是前三名的孩子。我都同意使勁點頭,但我在孩子的成績保持班級前十名的水平,就不幹涉孩子的活動。有一些調查發現,有所作為、成就的孩子都不是成績特別好的,反倒是中上的有自己想法和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況且用孩子的快樂童年去換取一個孤單的好成績我覺得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