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決定
  周暢對林凡說的這些,都是他作為長輩的經驗之談,林凡自然不會把它當做耳旁風,而是將這些全都牢記於心。

  而且周暢其實不知道林凡早已從他自己先生那裏獲得了不少有關於滿真一族的消息。

  這讓他心裏對滿真一族,尤其是滿真大軍的可怕之處也是多有了解,根本就不存在有任何的輕敵小視之心。

  不過對於周暢的善意提醒,林凡還是很感激的。

  他鄭重道:“還請叔父放心,我此去定然會小心再小心,絕不會有絲毫的疏忽大意,更不敢心存輕敵之意!”

  周暢見林凡雖是少年得誌,身上卻無絲毫年輕人的狂傲驕縱之氣,反而有著同齡人大多不具備的沉穩老練。

  這讓他心中暗自讚許,感歎自己的那位老朋友生了個好兒子。

  隻是他覺得自己還是不能太過嚇唬孩子,年輕人還是要更有朝氣一些才行,敢想敢幹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萬一林凡因為他的話,在做事的時候變得束手束腳,反倒不美。

  於是他接著道:“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擔憂,這一去既是風險,但同時也是機遇!”

  “你此去京師,等於是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打仗,一舉一動都在被陛下和天下人關注著。以你的本領和才幹,隻要有合適的機會,大放異彩不是難事。”

  他哈哈笑道:“那時候你可就是一朝成名天下知了!”

  周暢的調笑讓林凡很是不好意思,他尷尬道:“叔父還是不要打趣我了!”

  “哈哈哈!好了,說正事!”周暢止住笑聲。

  “總之,你這次如果能好好表現,甚至能讓陛下對你印象深刻的話,會對你以後的前途大有好處,可以讓你在官場上路走的更容易、也更順暢一些。”

  “說不定,都不用等到我這個年紀,你就可以像我一樣位列封疆或是封侯拜相了。”

  從周暢的話中不難看出,兩人這雖是才第一次見麵,但他其實是對林凡這個友人之子寄予厚望的。

  林凡連忙道:“叔父過譽了,我還差的遠!”

  周暢笑道:“你不用太過自謙,你出仕以來的種種作為,我都看在眼裏。你的才幹、膽識、以及魄力,都稱得上是上上之選!”

  “在朝廷年輕一代的眾多官員裏,包括那些依靠祖蔭的世家子弟在內,能夠與你相提並論者,寥寥無幾!”

  “誠然你現在還有許多欠缺,尚需一些曆練和成長。但沒有誰是天生就能擁有這些能力的,就算是天縱奇才也不行,大家都是這樣一步一步過來的。”

  “你現在還不行不代表以後不行,人都是會進步和成長的。”

  “你隻要堅實的一步一步走下去,當你有一天回頭望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那些對你來說觸不可及的東西,都在不知不覺中被你超過,被你遠遠的甩在身後,成為了你旅途中的一道又一道風景!”

  麵對長輩的期許,林凡大受鼓舞,他振奮道:“是,叔父,我會努力的

  !”

  “這才對嘛,年輕人要有誌氣。你還年輕,暮氣太重不是好事!”周暢再次露出笑容。

  說完了林凡,兩人又說起接下來要做的事。

  林凡這時突然問道:“在我去揚州之前,我和安寧他們曾經分析過陳州的局勢。以中原道官軍陣線的嚴密,陳興隆按說已被困死在城中,是出不來的。請問叔父,為何突然會被他衝了出去,還恰巧被我給攔下了?”

  周暢歎了一聲:“京師有危,接到陛下勤王詔書的可不止你們淮南道。我中原道同樣接到了陛下的詔命,所以我派出部將紀明嵐率軍五千北上,解京師危局。”

  “而這也就導致了中原道官軍的陣線出現了縫隙,被陳興隆抓住機會逃了出來。”

  “要不是你們正好堵在前麵,還真有可能被他逃出生天。要真是那樣,朝廷這一年多來的種種努力可就前功盡棄了!”

  “哦,原來是這樣!”林凡若有所思道。

  隨後他又問道:“如今陳興隆已然伏誅,中原道戰事也大體結束,叔父是否也要領兵北上,衛護京師,驅逐滿真大軍。”

  周暢搖了搖頭:“我暫時沒有這個打算!”

  周暢的這個決定讓林凡吃驚不小,他詫異道:“為何?”

  林凡的這個反應,讓周暢還以為他不去勤王讓林凡擔憂勤王兵力不足。

  “以京師周邊現有的兵力加上天下各地的勤王兵馬,其實就已經足夠了。京城那邊不會有什麽問題的,滿真大軍遲早也是要退出去的。至於我去與不去,都不會影響到大局!”周暢解釋道。

  “何況我雖不去,但淮南道官軍領兵之人既然是你,你又是文官,所以我會給紀明嵐修書一封,讓他盡量配合於你。到那時你們的兵力合起來,也不算弱了。”

  “而且如果我大軍現在開拔勤王,由於人數太多,還有糧草和各種軍需緇重要準備,行軍必然會受影響,反而會拖慢你們淮南道官軍的行軍速度。”

  林凡見周暢誤會了自己的意思,連忙又道:“我說的不是這個,而是陛下那邊…!”

  很多話在朝堂之上都很容易犯忌諱,因此林凡不敢明說。

  但以周暢在官場上的多年經驗,自然不會聽不出其中的含義。

  周暢這才反應過來,林凡原來不是擔心勤王兵力問題,而是在擔心自己。

  如今外邊雖是冰天雪地,眼前這個第一次見麵的小輩卻是讓他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意。

  但他還是說道:“我不能去勤王,除了剛才那些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中原道這邊目前還離不開我!”

  “陳興隆雖說已經死了,但還遠遠算不上高枕無憂。無數的賊兵勢力散落各地,別看他們現在的不成氣候,隻能在官軍的追剿下東躲西藏。”

  “但如果不能及時清剿的話,以中原道現在災民遍地的情勢,用不了太長時間,他們就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殺了一個陳興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陳興隆。到時候恐怕遍地都是草頭王,隻會更加的生靈塗炭!”

  “所以我得留在這邊組織剿匪的各項事宜,把整個中原道給過一遍,絕不能給那些賊軍死灰複燃的機會。要不然,朝廷往後的日子,隻會更加的不好過!”

  對於周暢的這個選擇,林凡是大為擔憂,他憂心道:“可是這畢竟是陛下明發詔書,號令天下兵馬勤王。”

  “大雲內地的精銳官軍,除了遼東邊軍之外,如今大半都在叔父手裏。之前有中原道戰事拖著,叔父還可以有理由不去,而今戰事既止,陳興隆和他的興王軍已然敗亡,叔父如果還不去,陛下那邊該怎麽交代?”

  周暢身為一道總督,不會意識不到這個,而他既然能做下這個決定,就更不會沒想過這個問題。

  很有可能在遇到林凡之前,他就已經無數遍的思考過這個問題了。

  而且相對林凡,周暢就少了許多忌諱,很多林凡不能說的話在周暢這裏就算不了什麽了。

  他十分平靜的說道:“我這樣做,陛下肯定會不滿。以陛下的性子,說不得還會懷疑我擁兵自重甚至別有用心,就此失去陛下的信任,事後被陛下秋後算賬都有可能。”

  “隻是我卻不得不為,我若是領兵北上,固然是討好陛下,令陛下歡喜,可以加官進爵。可若是為了這個錯過剿匪的最佳時機,以致賊人得到喘息之機甚至東山再起的話,那就是對朝廷、對百姓、更是對大雲江山的不負責任。”

  “為了我個人的前途,而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我不為也!”

  見林凡的擔憂神情,周暢朗聲大笑,開解他道:“你不用為我擔心,陛下還要我為他打仗呢,暫時不會動我。”

  “最多也就是把我手中的兵權分出去一些,再派一些人來製衡於我。然後等到中原道的戰事徹底結束,給我一個三公三孤的虛銜養老,讓我混吃等死也就是了,不會把我怎麽樣的!”

  “所以我才會說陳興隆死在你手上對我不一定是壞事,或許可以為我爭取一些時間。”

  他的這些話讓林凡心中的擔憂減輕了不少,但還是難掩憂慮之情。

  失去聖心的下場,曆朝曆代的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哪有周暢說的那麽簡單。

  尤其是當今天子,那是一個眼裏揉不得沙子的人,龍氣之盛古今少有。

  對於膽敢悖逆自己的人,無論你是先帝舊臣還是功臣名將,陛下向來不留情麵。

  陛下登基十幾年來,被下獄的文武大臣不計其數,很多都沒能活著出來。

  而開刀問斬者亦不在少數,京城裏的刑場之上,處決朝廷官員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其中不乏一二品的大員。

  這些前車之鑒曆曆在目,林凡哪能不擔心。

  林凡自問若是把他放在周暢今日的這個立場上,他或許也會做和周暢同樣的選擇,但卻很難做到如此的坦然。

  而心中那抹不去的擔憂也讓林凡做下了一個決定,所以他開口說道:“小侄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叔父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