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財帛
  林凡沒去關心王子良到底在想什麽,也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

  而是反問道“大人可知之前申州各營每年要從那些大戶手中收取多少好處嗎?”

  說到錢的事,王子良也比較感興趣,他也就不再糾結剛才的想法,問道“多少?”

  “我從一名書吏那裏得知,申州十六家加在一起,每年單單是用來打點原先幾名參將的,就要一萬多兩的白銀,這才讓他們對大戶們侵占軍屯田畝的事情視而不見。”

  “而那些大戶願意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收買軍中將領,那他們從中得到的,也隻會比這個更多。官員貪墨、大戶侵占,這些原本都應該是屬於朝廷的錢糧,就這樣不聲不響的進了私人的腰包。”林凡說道。

  “這又說明了什麽呢?那麽多的銀子擺在眼前,他們會感到動心也是人之常情吧?就算是換作你我,也未必真能免俗!”王子良也不是沒見過錢財的人,他知道上萬兩銀子放在眼前會有多大的吸引力。

  王子良很清楚,兩袖清風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極難。

  要是有人風輕雲淡的說他自己不在乎錢財,更不會收受賄賂,那一定是他沒處在那個位置上,更沒見到過那麽多銀子。

  這世上沒人會嫌錢多,哪怕是一個人再有錢,當他麵臨更多的錢財誘惑時,也很難忍住占有欲。

  他最終或許可以堅守住本心,不去拿這些錢財,但要說內心裏絲毫不動搖,幾乎是不可能的。

  人的眼珠子是黑的,銀子是白的,無論是誰見到這麽多銀子,不管他是否貪財,都很難挪的開眼睛。

  “是的,當我聽到那些大戶拿著一大把的銀票就等在門口的時候,我也不是沒有動心過。”林凡附和道。

  “那林大人為何又拒絕了呢?”王子良饒有趣味的問道。

  “因為這樣不劃算!”林凡斬釘截鐵道。

  “哦,那你說說看,到底是怎麽個不劃算?”林凡的話讓王子良越發的好奇了。

  林凡道“大人應當知道,申州各營每名軍卒可領田二十畝,然後每年要上繳糧食十二石,用以地方養兵。”

  王子良雖然不通兵事,但作為一州知州,這些事情他還是知道的。於是他點點頭,示意林凡接著說下去。

  “可隨著軍屯田畝逐漸被那些大戶侵占,各營上繳的糧食也逐年減少。剛才我也說了,那些錢糧都進了將領和那些大戶的私人口袋裏。現在每年上繳的糧食不但不夠養兵,反而還要每年從兵部和戶部調撥錢糧來補這邊的虧空。”

  “我上任了之後,他們還是打算用原先打點參將的那點錢財打發我。於是我就算了一筆賬,發現這樣著實是有點不太合算。”

  “按照他們給的數目,每年總共也就一萬兩銀子出頭,就這些我還要拿出相當一部分分給另外兩名參將和營裏其他大大小小的武官。就算我拿大頭,每年到最後能落到我手上的,往大了說也就不過幾千兩銀子。”

  “可我若是從大戶手中收回這些田地,把他們分給本地百姓呢?百姓每畝每年要上繳一石糧食,二十畝也就是二十石。這個要比原來軍卒上繳的要多出八石,三千六百人的份額就是兩萬八千八百石。”

  “除了這些糧食之外,還

  有賦稅,百姓種的是官家的地不假,但我可無權免去這些百姓的賦稅,百姓們該交的賦稅還是得交。如此一來,朝廷每年又可以從這些百姓身上多收一筆為數不少的賦稅。而占地的那些大戶們會不會交賦稅,交又能交多少,我想大人心裏也有數。”

  話說到這個份上,王子良也有些明白了“可每年讓百姓們交那麽多糧食,百姓們願意嗎?”

  林凡哈哈一笑“百姓們自然是再願意不過的了。那些領地的百姓,一戶人家少的領十幾畝,多的幾十畝,就這還嫌少呢,恨不得多領一些。”

  “為何?明明知道要上繳糧食,百姓又怎麽會願意呢?”王子良又問道。

  林凡解釋道“雖說每年都要上繳不少的糧食,但這對百姓來說依然是劃算的。本地水田豐年的時候每畝地一季可產稻穀兩石多,一年兩季,也就是四到五石;就算第二年因為肥力原因休耕一季,耕種的那一季也能收糧三石往上。而遇到欠年的時候會少一些,但隻要不是遇到大的天災,導致全年絕收,交完糧食之後剩下的也能顧住全家人的口糧。”

  “百姓一畝地一年隻需要繳納一石糧食,平均算下來不足每年收成的三成,這樣一年下來百姓不但能吃飽,還能剩下一些糧食來以備不時之需。”

  “相比起租種那些大戶的田地,每年都要把六七成以上的收成作為佃租上繳,百姓們一年到頭的辛苦,全家人還要忍饑挨餓的日子不知要強到哪裏去,百姓們又怎麽會不願意呢?”

  身為地方官員,每年春秋兩季勸農是王子良的份內事,因此他也並非不懂農務。隻是以前沒有深想,聽林凡說到這裏他也反應過來了。

  他笑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我聽說隻用了短短兩天的時間,那些百姓就把軍屯田給搶完了。”

  “這樣做的好處還不僅僅於此,除了百姓,對地方還是對朝廷,都有很大的好處。”林凡又說道。

  “都說來看看?”王子良說道。

  “首先是對申州地方來說,此舉不僅可以解決營中軍糧問題,也可使申州附近數千戶百姓不再無地可耕。有了糧食,百姓就不再願意鬧事,更加不會去當什麽賊寇,等把現有的這些賊人剿完了之後,申州以後就不會再有太大的亂子。”

  “然後是對朝廷,朝廷不但不需要再往申州調撥糧食補這邊的虧空,反而除了多收的賦稅之外,申州每年還可以向朝廷那邊多繳納兩萬多石的糧食,就算因為各種原因折損掉一些,最少也能有兩萬石。而如果再能把那些大戶曆年來拖欠朝廷的錢糧一次性討回的話,就更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說完這些,林凡喝了口茶水,才悠悠說道“最後是對大人!”

  “我?”王子良有些詫異。

  “沒錯,這件事對大人同樣有利。”

  “大人想想,您剛剛上任不久,不僅整治了申州的亂象,就連錢糧這邊也為朝廷解決了不小的麻煩。雖然相比天下各州縣拉下的虧空來說,省下的錢糧不算太多,但正因為處處虧空,您這裏卻能往朝廷那裏繳納錢糧的政績才夠顯眼。當您這樣的成績展現在天下人眼前,到時候您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都能獲得極大的聲望。”

  “其實不止是您,整個申州各級官員在吏部那裏的評定,最少都能往上調上一檔。”

  林凡說到這裏,王子良眼睛一亮,一手用手指不停的敲打著桌子,猶豫了一會才說道“既然如此,能不能?”

  林凡知道王子良吞吞吐吐的想說什麽,無非就是想要從百姓那裏多征收點糧食,以充作政績罷了。

  他搖搖頭“沒必要,這件事關鍵的是往朝廷繳納錢糧的態度,至於具體數目是多是少反而不太重要。”

  王子良想了一下,覺得林凡說的也有道理,過猶不及,要是逼迫百姓太甚,反而會出問題,於是也就不再提起此事。

  其實讓百姓繳納更多的糧食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林凡心夠狠,他完全可以讓百姓上交兩石的糧食,其中一半他都可以揣進自己腰包。

  隻是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又陷入到忍饑挨餓的境遇中去。這就失了林凡最初的本心了,因此林凡並不願意這樣做。

  “說了這麽半天,林大人還是沒說這樣做到底對你有什麽好處?”王子良雖然已經在心底認同了林凡的做法,但他也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很快還是發覺了林凡話中的問題。

  林凡一直都在有意識轉移話題,沒有正麵回答他最初的那個問題。

  林凡笑道“這樣一來,每年養兵的糧食就有了,怎麽能說對下官沒好處呢?”

  “這是對申州軍中的好處,而不是對林大人你的!”王子良意味深長的說道。

  “好吧,既然如此,我就直說了吧!把地分給百姓,申州軍中每年總共可得糧食七萬兩千石,除去要上繳給朝廷的兩萬八千多石,還剩四萬四千餘石。”

  “現在不比太平年月,糧食金貴,價格都是翻了倍的往上漲,就是一石糙米也能賣到二兩三錢到四錢的銀子。”

  “精米價格更貴,能賣到三兩十一、十二錢,價格最高甚至能賣到四兩銀子一石,這還是有價無市,隻有手裏有糧食,就不怕賣不出好價錢。”

  “這樣一來,四萬四千石糧食,總價值絕不低於十萬兩。這麽多錢,隻要隨便有一點漏進我的手裏,也要超過那些大戶送給我的要多上不少。而且這筆錢糧可都由我說了算,總比去吃那些大戶剩下的那點殘羹冷炙要好的多吧?”

  林凡這樣一說,王子良馬上就相信了,在他看來,這個理由比所謂的為了朝廷和百姓靠譜了百倍。

  就這樣,林凡用名和利說服了申州知州王子良。申州官場向他這邊傾斜,不會再成為大戶們的助力。

  林凡不願意用這樣的辦法,可他也隻能用這樣的辦法。他心裏明白,現在的官場已經糟糕透了。

  從兩人談話之時王子良的表現林凡就清楚,如果他不這樣做,而是直接說自己這樣做沒有任何私心,隻是為了百姓過的好一點和整頓營中的風氣。

  這位有能臣之稱的知州大人絕不會相信這是他的真心之語。他要麽以為林凡是在開玩笑,把他所說的當成一個笑話;要麽他把林凡本人當成笑話來看。

  申州其他官員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要麽把林凡當成任意妄為的瘋子,要麽就會認為他是欺世盜名的偽君子。

  無論是哪一種結果,林凡都很難把這件事再辦下去。

  隻有用利益,他才能把王子良和自己綁在一起,有了當地政務主官的支持,事情才有辦成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