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省試
  郡首城的新店很成功,卻是多虧了胡大娘子之前給好幾位大儒都送了禮,還得了一位大儒的幾句點評。

  流行向來都是從上到下的,打通了這幾位大儒的關係,就相當於打通了整個郡首城的文人圈子。

  徐杏兒和胡大娘子商議後,在郡首開了兩家店,一家是杏桃裏的分店,裏麵賣的主要是女兒家用的香膏、香珠還有些香胰子什麽的。

  另一家店則做的是文人的生意,賣的就隻是善香和香器,徐杏兒也是在回到江南才知道,這造型獨特的香器,比著善香的利潤還要高。

  胡大娘子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和徐杏兒合計買了一家瓷窯一家木坊,還挖了好幾位老師傅專門做這香器的研製,不得不說專業的就是專業的,那些老師傅雖說比不得徐杏兒的奇思妙想,可是他們有著經年的經驗,在多次嚐試之後也做出了不少令人經驗的香器。

  徐杏兒所製的善香,除了一般香帶給人嗅覺上的享受之外,更多的便是以香造型,在嗅覺之外也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香器對善香的造型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

  想要玩好善香,香器是不可或缺的。有了一款善香,搭配不同的香氣就可以有不同的造型,或是暢遊山水,或是飛天翱翔。

  若說徐杏兒在泉州賣的還是善香,在回家後經過這兩年的磨練,已經因地製宜的賣起了善香和香器的組合,甚至有將香器更往上推的趨勢。

  因著前期準備的很充足,徐杏兒在郡首城隻是盯了盯店鋪裝修的進度,就連開業也隻是坐在對麵茶樓看了看熱鬧,一切都交給了之前選好的掌櫃們。

  而讓她親自跑的隻有答謝這件事。

  在兩家店都火爆開業之後,她帶上準備好的禮物一家一家的去拜訪了大儒們。雖說是拜訪,但其實這些大儒輕易不見人,徐杏兒也隻是將禮物恭恭敬敬的送到,瞧著管家在名薄上記下了便完成任務了。

  前麵幾家倒還順利,最後這家大儒家的側門車水馬龍,徐杏兒她們在這裏等了兩三個時辰,都沒能見到管家一麵。

  梅良使人去打聽了,才知道這王大儒是今年省試主持的先生,便一下子成了香餑餑。

  “這樣...”徐杏兒聽了打探的消息,覺得自己手中的禮薄了幾分,“走吧,咱們回去,重新備了禮再來。”

  梅良提議道,“要不要給二公子和蔣公子也備一份禮?”

  “不行”,徐杏兒搖頭,“這可是大忌,考試之前還是不要多事了,我相信二哥和祺瑞哥。”

  雖說在禮單上署名怕是沒人會注意,隻是徐杏兒卻不想多事,她們和王大儒隻是合作關係,再深交便不好了。

  她們倆正在商量那禮單要添多厚才不算失禮,坐在窗邊的阿蓮卻是一聲驚呼,將兩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怎麽了?”徐杏兒探過頭去問。

  阿蓮眨了眨眼,指著馬車後麵的方向,“我剛剛好像看到蔣公子了。”

  “蔣公子?”徐杏兒站了起來,從車窗中探了頭往後看,她們的馬車好不容易調了頭,後麵正好是王府的後門。

  她左右瞧了瞧,沒能瞧見蔣祺瑞的身影,又坐了回來,對阿蓮說,“你是不是看錯了啊?”

  “應該是沒看錯”,阿蓮回想了一下,“蔣公子看著比之前還瘦些,他那個樣子,著實很難認錯。我瞧著他從馬車上下來,被人請進了王府的門。”

  “什麽?”徐杏兒一驚,抓住了阿蓮的手,“你確定沒看錯麽?”

  阿蓮有些迷糊,被她一再追問又有些心虛,“那...可能是我看錯了?”

  旁邊的梅良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問徐杏兒,“您在擔心什麽?若是王家請蔣公子去,這不是好事麽?”

  “也對...”徐杏兒反應過來,自己是過度緊張了,蔣家原本就不像他們徐家是泥腿子,雖說是遭了難的人家,可誰家沒幾個故交舊知呢?

  這件事就這樣被徐杏兒拋到了腦後,不過在準備禮物時候,她讓梅良準備了兩份,一份就按照今日這樣的分量準備,寫了蔣祺瑞的名字;後一份則是比現在的禮單厚了三倍,寫了香坊的名字。

  省試舉行的那日是個豔陽天,徐杏兒早就提前安排人備好了考試相關的用具,所有的規矩和忌諱都打聽明白了,將人準時送往了考場。

  徐蔣兩家夫婦在家裏麵待著也是焦心,她便派人帶著這四人遊湖去了。至於她本人則是早早的就坐在了考場附近的狀元茶樓,盯著那兩人進了考場,心才放下了一半。

  “您這是要當爹當娘麽?”梅良很少看見自家小姐這麽緊張,她和阿蓮兩個人給她打著扇子,她卻還是緊張的汗水直流。

  徐杏兒苦笑著摸了摸自己狂跳的心,“唉,我是真沒料到,我還會這麽緊張...”

  她覺得自己就像是高考考場外的父母,哪怕是考生進去了,神經也被放在火上烤著,一刻也不得放鬆。

  “沒事”,徐杏兒在心裏麵安慰自己,“二哥若是考不上,過兩年還能再來,蔣祺瑞若是沒考好,那就讓他去當掌櫃還錢,若是考上了,以後自家的生意就多了一個後台,這波,不虧!”

  這省試要考三天,徐杏兒在這裏坐了一上午就走了,她也將自己安慰好了,便去找她爹娘遊湖去了。

  這裏的遊湖也別有特色,白天看的是清涼景,晚上聽得便是梁城曲,徐杏兒安排家裏人坐的是三層畫舫,上麵不但有酒水美食,還有唱曲的,跳舞的,不過礙著兩位夫人都在,她也隻敢點了個唱曲的,又從路過的小船上買了瓜子花生蓮蓬各色小點。

  徐家夫婦從前住在田鳳山,那裏除了兩家人就沒有外人,現在搬去沈家鎮,一到點就宵禁,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繁華熱鬧的夜景。

  湖上到處都是船,大大小小的船隻看似雜亂卻巧妙的避開了彼此的航線。四處都是閃亮的燈火,徐姚氏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