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節
  了女子的專利。尤其是在小說《紅樓夢》問世後,眼淚幾乎就是女子悲情命運的標誌。

  寫文初期時,因為剛看過黃杏秀主演的《十三妹》,便仿照劇尾的婚禮開了坑。那個時候原本構思的還是破鏡重圓的走向,因此前期以沈浪挽回白飛飛為主線,內容還是比較蘇的。原本打算寫成中篇的,不過連載期間看了黑天工作室的COS劇《逐浪飛花》以及《香蜜沉沉燼如霜》後,劇情便開始朝著奇怪方向發展了。

  最早在貼吧發文時,雖然能收獲很多評論但不能修改比較麻煩,於是便將文搬到了樂乎(LOFTER)。有次偶然點開了帖子下方的相關推薦,看到了小夢主演的《逐浪飛花》,是根據沈王同人文《桃花》改編的短視頻。由於早年曾在晉江寫過耽美文,因此在看過“桃花鏡花”的劇情後不免有些動搖。

  差不多也是在這段時間,補看完了小說版的《武林外史》,感覺小說中白飛飛的結局才是符合白飛飛這個名字的命運。再加上在貼吧看了很多沈飛文,有不少都是一方虐渣一方死纏爛打的雷同橋段,因為套路都差不多看久了就會覺得沒什麽新意,經常是看過一遍便不會想再回顧。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對尚未發出的章節做了修整,增加了白龍和玲瓏兩個角色,替代了原本給王憐花安排的戲份,定下白飛飛前世今生的設定,將原本是作為獨立存在的《珠有淚》,與早年在晉江連載的舊文劇情聯係了起來。(白龍、玲瓏和明空都是舊文中的角色,而本文中最早出現的嶽青青、秦南琴並不是,白虹原本也是舊文中以白飛飛為原形所創出的角色)

  將王憐花獨立摘出,預定在白飛飛塵埃落定後再重出江湖,另成一文作為此文的姊妹篇。不過這個時候白飛飛的結局還是未定的,但在情感方麵由於愛情受挫,此時的白飛飛已經偏向於親情了,她將曾經對沈浪的那份熱忱,轉變成了為母報仇的決意和對阿飛的舐犢之情。

  這個轉變也有受到《倚天屠龍記》舊版小說的影響,為了私情私愛與血緣至親決裂,這種愛情看似感天動地但若真掰開了看,古人講究“百善孝為先”,得不到長輩的承認的婚姻總歸是不光彩的。故此本文中間部分的主要衝突,便是孝道與愛情的矛盾,有上一輩的血仇橫亙在二人中間。

  最終決定將“破鏡重圓”改成“相忘江湖”結局的,則是受了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影響,全劇看完後的第一感想就是:戀愛腦要不得!而劇尾的那句“有情未必白首,同去常不同歸”,感覺十分貼切小說結局時的白飛飛和沈浪。白飛飛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讓她放下身段去挽回沈浪,隻一次便夠了,多了就會變成死纏爛打,顯然不符合她的人設。至於讓沈浪放下身份自尊去死纏爛打,那更不可能了,古代可是大男子主義。

  對比電視劇和小說版的結局,本人其實更傾向於後者,雖然最初喜歡的是王豔塑造的白飛飛形象。而文中暗示了白飛飛的壽命隻剩下七年,也是為了符合古龍原小說的設定,有讀者看後不希望她如此早逝,但是私覺得這沒什麽可糾結。正如小說《說英雄誰是英雄》中蘇夢枕所說的:“死並沒有什麽,隻要死得其所。我已生無可戀,這是求死得死。我活過,大多數人隻是生存!你大可不必為我傷悲……”(文中提到的白幽夢、王大癡、方拾舟和狄路等都是出自這個小說係列)

  小說中的白飛飛也是如此,她為了複仇而來,仇人死後她便帶著自己的驕傲離去,正如她的名字。如果要比喻的話,白飛飛的人生就像是木槿花,雖是朝開暮落僅榮華一瞬,但對她而言卻是真實活過的。雖說曇花一現也有短暫盛開之意,但曇花是為愛情,而白飛飛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沈浪,沈浪隻是她複仇路上的一個意外。

  另外再扯一點題外話,就武俠小說而言,本人比較喜歡金庸、古龍與溫瑞安的作品,故在寫作時很大程度上也受此影響。金庸小說文學性很高,雖然修訂版減少了漏洞,但就內容的精彩程度上,本人還是推薦明報的連載版本,因為修訂版在修補漏洞的同時將劇情也理想化了,刪除了一些人性及社會陰暗方麵的細節,而這些內容卻是十分貼合曆史背景的。古龍小說中的主角多是“俠之小者,為友為鄰”,雖然沒有金庸小說的大氣,但卻拉近了大俠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就是後期角色起名有點太隨意了,不如前期角色的名字有意境且能與命運相結合。讀溫瑞安小說是在金、古兩位大作之後,同樣推薦修訂前的舊版小說,內容的懸念雖多卻也通俗,有不少人性陰暗麵的描寫,感覺很真實十分的接地氣,甚至還有背倫情節和直露表述,而且有些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裏麵模糊了正邪的界限,很難以單純的善惡來定義。

  以上就是《珠有淚》此文的創作經曆,原本擬定的續文名為《玉生煙》,出自“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續文以王憐花與沈浪攪動江湖風雲為主線,雖然已經構思了一些情節,前文中也有不少伏線尚未揭曉。但由於本人還有其他文作尚正在連載中,故此是否動筆還有待再定。

  到此感謝所有讀者的閱讀和支持,江湖路遠,山高水長,大家有緣再見了!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