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王林
  就在蕭遙率領步兵營阻擊齊軍的時候,陳國渡江北伐的急報也已經快馬送到了鄴城,氣得高偉馬上召集群臣商量對策!

  “想不到陳國這些狡詐之徒,消停了半年,又突然進犯淮南!難道是因為我們派了尉破湖南下徐州,分化了高長功的軍權,還準備把高長功調回鄴城,陳國就敢如此放肆進攻我們?”高偉想到了之前的陳軍懼怕高長功的謠言。

  “皇上,這些隻是巧合,陳國對淮南地區是覬覦已久,他們北犯之心一直都在!之前隻是因為突遭風災才延誤了半年!這次絕不是因為我們準備調離高太尉,他們才發動進攻。”司空趙顏深說道。

  “那現在怎麽辦?秦郡曆陽都遭到陳國的圍攻,尉破湖他們怎麽不派兵增援,擊退陳軍?難道要我讓高長功重新掌握軍權才行嗎!”高偉心中妒忌的種子已經發芽,還是認為高長功是個關鍵的因素。

  “皇上息怒,先前高太尉已經率三萬精兵南下徐州,隻不過這次陳國集結十萬大軍兵分三路侵犯淮南,隻怕淮南的兵力不夠,難以抵抗陳軍來襲,臣建議再派三萬精兵兵南下增援!”主戰派封副相請奏道。

  “還要派兵?而且還要派三萬精兵?還是讓高長功統領嗎?”高偉句句不離高長功。

  “臣倒覺得不必再派兵南下增援了!此時正是春耕之際,陳國大動幹戈,進攻淮南,侵擾百姓,必定引起淮南百姓的不滿!而且這幾年戰火連綿,我軍都遭到失利,大齊國民的情緒都感到煩躁不安,如果現在我們還繼續派兵南下與陳國作戰,隻怕北邊的突厥和西邊的周國都會趁我們中原兵力空虛而借機侵犯!所以我們還是輕徭薄賦,修養生息,讓大家生活都過得和睦安穩,那天下自然會歸順我們大齊,那到時候陳國就不足為懼了!”主和派寧州刺史王師羅反對道。

  “難道現在就眼睜睜看著淮南被陳國奪去?”封副相爭辯道。

  “臣倒覺得陳國來犯,如此的囂張跋扈,我們必須要加以強有力的回擊,才能顯示出我們大齊的軍威!不過王刺史的話也很有道理,如果我們再往南邊增派援兵的話,必定導致中原地區兵力空虛,讓人有機可乘!不如我們派王林南下,讓他協助徐州守軍抵禦陳國來襲!”趙顏深建議道。

  “王林?”高偉居然一時想不起來到底是誰!

  這也難怪,畢竟這個王林是南梁舊將,當初也是王曾辨的手下,與李安的老爹李嚴是同一麾下的將領,是平定當年侯景之亂的功臣之一!

  武帝死後,蕭氏一族內戰,掌握軍權的王曾辨和陳霸仙也為爭權奪利而內訌鬧翻,於是王林也投身於南方的亂戰當中,率軍不斷與陳霸仙交戰!

  不過王林多變,在陳霸仙襲殺了王曾辨之後,因為常年與陳霸仙交戰,而且經常被打敗,導致兵力日漸衰落!為了保存實力,王林就向北齊奉表稱臣,還進獻了一頭大象;然後為了救回被俘的妻兒,又派人到西周表示願意歸附;最後還向北齊和王曾辨擁立為帝的蕭淵名稱臣!

  之後陳霸仙篡位稱帝,並且殺害了蕭方知,這時,已經緩過氣來,恢複實力的王林,立即召集舊部兵馬征討陳霸仙,並包圍了李嚴駐守的江州。

  因為王林投降了周齊兩國,卻還在蕭氏朝廷下稱臣,在李嚴看來他就是一個數典忘祖的三姓家奴,不願與之為伍!所以李嚴隻能聯合陳霸仙一起抵抗王林,保衛江州!最終李陳兩軍合力擊敗王林,解了江州之圍,但陳霸仙卻趁機奪了李嚴的兵權,讓他解甲歸田,可憐李嚴這一員猛將就此退出舞台!

  被擊敗的王林沒有放棄征討陳霸仙,因為他一直都是以梁朝舊臣自居,而篡位的陳霸仙是亂臣賊子,自己就有義務征討他!而且周齊兩國也樂於看到這兩個南朝舊臣的內戰,好讓南方的政權無法團結起來進行北伐,所以就支持王林,讓他不斷率軍與陳國交戰,自己坐收漁人之利。

  而且在雙方交戰中,王林一度占據上風,甚至還擊敗過現任北伐大都督吳名徹,打得他落荒而逃,這也讓吳名徹深感恥辱,發誓一定要擊敗王林,一雪前恥!

  事情發展到最後,老天爺卻沒有站在王林這一邊!在蕪湖大戰中,王林本想用火攻對付陳軍,卻不料風向突變,大風把大火燒到王林自己的船隊上,結果陳軍趁機衝殺,把王林的軍隊打得全軍覆沒,連趕來的北齊援軍都被陳軍擊敗,王林隻能帶著家人親信,幾十人一起逃往齊國。

  初到齊國的王林一開始還是挺受高氏皇族的重用,任他為驃騎大將軍,派他和行台尚書盧潛一起鎮守壽陽,結果王林與盧潛不合,經常鬧矛盾,最後隻能被調回鄴城,而這時候,齊國的皇帝也已經變成是高占了!

  高占不是一個有大誌的皇帝,對陳國也是以和為主,所以對這個一心伐陳的王林不是很感興趣,對他置之不理,而被冷落的王林也變得鬱鬱不得誌,行事低調起來,這幾年都默默無聞。

  最後,比高占更加昏庸的高偉上台,平日隻會犬馬聲色,縱情享樂的他,現在當然想不起這個已經低調許久的王林到底是誰了!

  “王林是梁朝舊臣,孝昭帝在位的時候,他就一直主張討伐陳國!而且他本是江南人士,在淮南一帶有著很高的名望,可以一呼百應!如果我們專門派他到淮南,利用他的號召力,招募丁勇,組織起一支幾萬人的部隊,就可以抵禦陳軍了,而且這些士兵都是當地人,風俗習慣都相同,一定會出力賣命奮勇殺敵的!”趙顏深分析道。

  “王林是梁國舊臣,如果這次我們放權給他組織幾萬人軍隊,到時候他會不會擁兵自重,甚至被陳國策反,調過槍頭,反過來對付我們?畢竟他們都是南方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封副相擔心道。

  “這個倒不必擔心!陳氏篡位蕭梁,王林一直對陳國都是除之而後快的態度,絕對不會向陳氏俯首稱臣的。所以此次我們派他南下去組織軍隊,他一定會珍惜這個機會,全力對付陳軍的!而且我們不是還有幾萬的精兵在徐州嗎?到時候即使王林在淮南不敵陳軍,也必定與陳軍打了個兩敗俱傷,那我們在徐州的守軍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了!”趙顏深分析道。

  “既然這樣,不如我們再多派一個副將去協助王林,一來可以協助他抵禦陳軍,二來也可以時刻監視著他!”封副相建議道。

  “此事萬萬不可!現在我們需要借助他的力量去抵抗陳軍,如果我們不對他推心置腹,還派人去監視他,處處掣肘他,必定會弄巧成拙,釀成大禍!”趙顏深連忙說道。

  “可以不用增派援軍,又可以解決淮南戰事,趙司空所說的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然這樣,傳朕旨意,立即派王林南下,招募丁勇,組織軍隊,全力協助尉破湖他們抵禦陳軍來襲!”高偉拍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