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周睿定親(二)
  甄道是甄宓的三姐,甄宓的美麗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能夠讓曹植為她寫下一篇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她的美麗就可想而知了,那甄道自然也不會差,她長得同樣是國色天香,她目前在讀初一,周睿當然也是認識她的,她的性格也很不錯,成績雖然沒蔡璿那麽好,可是也不差了。

  而甄家富可敵國,他們家對周曄的支持力度也是相當大的,這些年來,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甄道成了周睿的妻子,那給周睿的助力肯定也不會小,而甄家也沒有從政的,所以也不擔心外戚之禍。

  麋環的情況跟甄道差不多,她甚至和甄道同班,她在正史上是劉備的妻子,是麋竺獻給劉備的,他有此自信,麋環同樣是一個絕色佳人,而麋家的家庭情況跟甄家同樣也很相似,所以選擇麋環的話也和選擇甄道差不多。

  最後是黃忠的女兒黃瑾,黃瑾是黃忠到南海之後生的女兒,比周睿小兩歲,長相同樣不差,算得上是美女,當然比另外幾個就有一些比不上了,她的父親是交州重將,若是周睿選擇她的話,那在軍中就有了一大支持者了,但是也要擔心出現外戚之禍。

  當然,黃忠是一個非常忠厚的人,他也很顧全大局,從來不跟誰爭功,也不會參與州中的政治鬥爭,黃敘同樣是一個心思單純的人,隻知道打仗,所以這方麵的可能性倒是不大。

  所以,這四個女孩子倒是各有優勢,周睿也都認識,就看他自己怎麽選擇了。

  周睿沉思了起來,周曄笑著說:“阿睿,也不用這麽著急,你可以考慮幾天,考慮好了之後再告訴我也不遲。”

  周睿點了點頭,便回房去了。

  周曄看著周睿筆挺的背影,搖了搖頭,笑了起來。

  回到房裏,周睿好好的考慮了起來,這幾個女孩子也都在南海官學裏讀書,他當然都認識,不過要說多了解她們,那就未必了,在學校的時候,他跟普通的男孩子一樣,都不怎麽跟女孩子來往的。

  現在讓他一下子作出選擇,那確實有點難,他決定還要好好想一想,而且還要在這幾天多觀察一下這幾個女孩子。

  第二天早晨,周曄的辦公室裏,蔣幹很早就來了,他賣力的打掃著衛生,他先抹了桌子,再掃了地,然後用墩布拖地,他每天都是來得最早的一個人。

  蔣幹是在今年的交州公職人員選拔考試當中脫穎而出的,被錄取成了右將軍府的掾屬,他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所以表現得很努力。

  蔣幹是九江人,今年很年輕,才十八歲,不過在九江已經很有名氣了。

  右將軍其他掾屬也都陸續來到了這裏,幫著蔣幹打掃著這裏的衛生,他們一邊打掃衛生一邊攀談著,以這樣的方式在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蔡琰沒來,因為她剛剛為蔣琬產下了一個女兒,現在正在休產假,除了她之外,去年錄取的九人和今年錄取的十人都來了。

  周曄也走進了辦公室,蔣幹連忙恭敬的躬身道:“右將軍,您來了!”

  周曄看了看蔣幹,微笑著向他點頭道:“子翼,早啊!”

  蔣幹連忙遜謝。

  周曄心裏也有一些感慨,這九江蔣幹蔣子翼經過《三國演義》群英會一節的演繹,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有一些猥瑣,可是實際上,這蔣幹卻是一個美男子,而且能言善辯,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其他的掾屬們也都向周曄行禮致意,周曄毫無架子的一一向他們回禮。

  今年錄取的十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顧雍,他今年二十五六歲了,蔡邕避難江東之時,顧雍曾經拜師於他,他的名字就是蔡邕賜的,跟邕字同音,而他的表字元歎同樣是蔡邕取的。

  顧雍年未弱冠便當了合肥縣長,後來又曆任幾縣縣長,都是頗有治績,這一次他是棄官來到交州參加了這一次的選拔考試,這才進入了周曄的幕中。

  對顧雍,周曄也是很看重的,因為他有過好幾年的實際治政經驗了,隻要在自己的幕中鍛煉一兩年,了解了交州的情況之後,就可以放出去獨當一麵了。

  周曄坐到自己的辦公桌後麵,今天輪值的掾屬董和捧了一大堆今天需要處理的文件過來了,他將這些文件放到了周曄的辦公桌上,讓他批閱,然後他便侍立在側。

  周曄翻閱起了這些文件,這些文件都由董和提前翻閱挑選過了,而且也寫上了初步的處理意見,周曄隻需要定奪就可以了。

  這樣的工作,是每一名輪值的掾屬都要做的,這也是周曄鍛煉他們的一種方式。

  連續翻閱了幾份文件,周曄點了點頭,董和寫的處理意見大部分都很中肯精當,而且很貼合民情,看來這一年多的鍛煉,董和成長得很快。

  董和是他的掾屬中讓他最看重的人之一,他出身寒門,又學問精深,了解民間疾苦,而且品格高尚,以後是有成為國家重臣的能力的。

  當周曄看到一份文件時,他停了下來,這是一份紙幣發行情況的調查報告,是南海銀行遞上來的。

  說起來,紙幣已經發行了幾個月了,各郡縣都在大力推廣,郡縣官員對紙幣有褒有貶,這讓周曄也是很慎重,雖然有後世的成功經驗,可是現在畢竟是東漢時期,所以不可能一味照搬後世的經驗。

  周曄問董和道:“幼宰,你覺得紙幣好不好?”

  董和在這份調查報告上簽的處理意見對紙幣還是肯定的,當然,他也是一種謹慎的肯定,並不是無保留的,處理意見上能夠寫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所以周曄要直接問董和對紙幣的態度。

  董和躬身道:“主公,紙幣當然是好的。”

  “那好在哪裏呢?”周曄追問道。

  “方便,易用。”董和道:“百姓皆稱其便利也,以往購物需攜帶累累錢幣,笨重而不易數清,如今有一紙幣便足矣,實便民之良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