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選拔考試
  周曄還記得十三年前他剛到南海的時候,那個時候找遍南海也沒有多少讀書人,當時隻要是識字的人,他都是剜到籃裏就是菜,讓他們擔任重要職位,比如蘇懷、唐崇等人,說實話當時的才能都很一般,卻都是一曹之長,有的商鋪裏的小夥計,能夠認幾個字,會算術,就成了寶,讓他們擔任稅吏。

  想想當時的慘狀,再看看現在,真的是讓人感慨啊!

  從那個時候讀書人都隻有大貓小貓兩三隻,到現在每年能夠培養出成千上萬名各類學校畢業生,真的是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是篳路藍縷。

  這其中,士廞的功勞可以說是最大,因為他主管南海乃至交州的教育,這些學校的組建,他是從頭開始全程參與,從唯一的一所南海官學,到現在每個鄉都有一所學校,還有諸多從中學到大學,到各種專門學校的完整教育體係,他真的是居功至偉。

  其次便是鄭玄,因為剛開始南海的人才不多的時候,正是鄭玄的一千多名弟子給了周曄巨大的支持,他們是南海的火種,讓南海的人才越來越多。

  賽魯斯的功勞也不小,周曄由於事務太繁忙,所以將很多教材的編寫和翻譯工作都交給了賽魯斯,而賽魯斯也是兢兢業業,他不但很好的完成了這些工作,還培養了不少人才出來,像蔡衡等人,便是跟隨他時間最長的得意弟子,現在都已經成為了優秀的科學家了。

  正是這些人的努力,讓交州的教育有了今天的局麵,甚至可以開始進行公職人員選拔考試了。

  在這個時代,就連科舉考試製度都還沒有產生,人才的選拔還要靠陳腐落後的舉薦製,什麽孝廉、茂才,都要靠地方官員來舉薦,這樣的舉薦自然會產生很多弊端,時人便有歌謠諷刺這一現象--“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這樣的人才選拔製度,一來符合高門大族的利益,二來也是因為當時識字率太低,沒有舉行科舉考試的土壤,若是強行舉行選拔考試,能夠考上的也大都會是高門大族的子弟,因為知識基本被他們所壟斷了。

  因此,鄭玄是偉大的,他秉持有教無類的原則,誰去向他求學他都接受,不管對方是不是寒門子弟,也不管他交不交得起束脩。

  而現在周曄的出現,就徹底打破了這種知識的壟斷,他改進了造紙術,推出了印刷術,讓書籍得到普及,而義務教育的推行,就讓所有人都能夠公平的學習知識,如今交州的官吏當中,絕大多數都出自寒門,這便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最好體現。

  如今,“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也被廣泛的刻在了各所學校的牆壁上,而現在那些出自寒門的官吏、老師、科學家等等,就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腳。

  現在公職人員選拔考試製度的推行,就是周曄這些努力的成果,交州識字人口大量增加,才讓這種考試製度有了存在的基礎,而這種考試製度,自然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製度,也隻有這種考試製度,才能打破高門大族對知識乃至所有資源的壟斷。

  周曄頒布的這一命令,一時間在交州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當然,絕大多數人都是讚同的,因為交州的高門大族本就相當少,所以這件事情也是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

  周曄任命了一正四副四名主考官,正主考官是劉陶,他是目前交州聲望最高的士人,也是經學大師,還是周曄的師祖,所以這個正主考他當之無愧。

  副主考是鄭玄、蔡邕、士廞和賽魯斯四人,鄭玄和蔡邕同樣是經學大師,在算學方麵也有很深的造詣,而士廞這些年在教育上有著無比之高的建樹,若不是有幾位前輩,他擔任正主考都有資格,至於賽魯斯,他在交州,是除了周曄之外,在自然科學上造詣最高的一個,甚至在有些學科上的造詣還要超過周曄,他自然也是要擔任一個副主考的。

  劉陶、鄭玄和蔡邕都是欣然接受了主考之職,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開先河之事,足以讓他們青史留名,他們何樂而不為?而且他們現在已經下了決心,將會全力輔佐周曄,擔任這個主考官便是為周曄盡力了。

  至於第一屆選拔考試的考題,還是要針對報考職位的不同而有區別,比如說如果要報考稅官,至少要懂得財務知識、稅法等等,如果要報考農曹官員,肯定是要懂得農業知識的,不過也有公共考題,主要是公文寫作能力,算學能力,這些知識不管是擔任什麽職位都是需要的。

  另外,凡是報名考試的人,都需要寫一篇策論,也就是考生對自己要報考的職位有什麽想法,該怎麽把這份工作做好。

  這是周曄為第一屆選拔考試所定下的基調,具體的細則和考題還需要幾位主考官和其他考官共同商定,盡量做到公正公平,讓真正的人才能夠被選拔出來。

  周曄還規定,這個選拔考試將麵對天下的人才,不管出身哪裏,隻要能夠通過交州的公職人員選拔考試,都可以在交州擔任公職人員。

  這個消息通過商隊傳播到了天下各州,在天下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之前周曄在潁川發布的求賢令就是反響巨大,周曄明確的表示了他的誌向就是爭霸天下,這當然令一些人對他深惡痛絕,覺得他是亂臣賊子,可是更多的人卻很遺憾,為什麽周曄沒有到自己的家鄉發布求賢令呢?

  現在周曄麵向天下人才發布了這個規定,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到交州來求官了,隻要真正有本事,就能夠在交州當官,自然讓許多人都為之心動。

  就算是對到交州來有疑慮的人,也希望多頭押注,至少派個族中子弟到交州來參加考試,也為家族留一點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