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魁頭末路
  隨後,漢人騎兵又揚起了馬刀,他們的馬刀鋒利至極,根本不需要揮刀劈砍,隻需要橫著放在身體的一側,利用戰馬的衝力,這馬刀就能夠如同利刃切進豆腐一般,輕易的將烏桓騎兵的身體切割成兩半。

  就算烏桓人穿著皮甲,或者是用自己的馬刀來格擋,也會如同木頭一樣,被漢人騎兵鋒利的戰刀給削成兩半,連阻擋一瞬間都做不到。

  烏桓人本來就沒有組成嚴整的衝擊陣形,而漢人騎兵組成了標準的三角形衝擊陣形,由武藝最好的太史慈組成箭頭,後麵是那些精銳騎兵,他們衝開缺口,其他人便負責擴大戰果。

  就在雙方短兵相接的一瞬間,烏桓人就損失了數千人,這讓蹋頓心痛如絞,他有心上去拚命,可是也知道,現在不是拚命的時候,兵敗如山倒,若是他死了,那這些烏桓人,就沒人能夠帶出去了。

  於是,蹋頓轉了一個方向,向北逃去了,他現在隻能是先繞過這些漢人騎兵,等逃過他們的追殺之後,再轉而向東。

  沿途,蹋頓不斷收攏烏桓敗兵,一天下來,也收攏了一萬多騎兵,不過,徐榮和太史慈帶著騎兵陰魂不散的跟在後麵,他們也不拚命追趕,一直都留有餘力,隻是不緊不慢的將掉隊的烏桓騎兵給幹掉,等胯下的戰馬累了,就換一匹馬。

  蹋頓當然知道,這種戰術是什麽戰術,這是草原上的狼群追趕獵物的戰術。

  草原上的狼群,在追趕大型獵物的時候就是這樣,它們不會拚盡全力追趕,因為大型獵物若是拚死反擊,也會給狼群造成損失,它們隻會慢悠悠的跟在獵物身後,不時咬上一口,給獵物放血,等到獵物越來越虛弱,再也跑不動的時候,它們才會發起最後一擊。

  蹋頓以往對自己的敵人也使用過這樣的戰術,那個時候,他的部下便是狼群,而現在,他卻成為了獵物,這讓蹋頓心中充滿了悲涼。

  雖然蹋頓知道對手用的是這樣的戰術,可是現在他卻沒有什麽辦法來破解,以現在烏桓騎兵的士氣,若是返身跟敵人拚命,那根本不現實,就算以他的本事,也不可能再集結起攻擊陣形。

  他們跑也跑不過,在剛才的騎兵對衝當中,烏桓騎兵已經丟失了自己空著的那兩匹戰馬,以往一人三馬的烏桓騎兵,現在隻剩下最後的一匹馬了,這怎麽跑得過現在一人兩馬甚至三馬的漢人騎兵呢?

  蹋頓現在隻希望他們繼續向北,能夠碰到魁頭的部隊,魁頭部下還有四萬多騎兵,這麽大股的騎兵,漢人騎兵應該不會敢於攻擊了吧?漢人騎兵畢竟隻有一萬人。

  蹋頓並不知道,魁頭現在的情況並不比他好多少,因為魁頭遇上的是趙雲的一萬騎兵,趙雲手下的騎兵比徐榮手下的騎兵戰鬥力更強,雖然魁頭還有四萬多騎兵,可是他的騎兵陣形不整,士氣不振,他的威望也不足以讓手下的騎兵為他拚死作戰,再加上剛才的熱氣球將他們嚇得不輕,所以當趙雲的騎兵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魁頭手下的騎兵便崩潰了,他們四散奔逃,在付出了數千人傷亡的代價之後,便各自向自己的家鄉逃去了。

  魁頭隻帶了自己本部騎兵一萬多人,拚命的逃向自己部族的大帳所在地,現在他和他的部下已經完全失去了鬥誌,那個趙雲實在是太可怕了。

  剛才趙雲直奔魁頭而來,幸好有魁頭的幾個親衛迎上了趙雲,可是他們僅僅一個照麵,就全部被趙雲挑於馬下,趙雲的一杆銀槍就像是一條可怕的毒蛇,在魁頭看都沒看清的情況下,在每個親衛的喉頭一點便回,然後那幾個親衛幾乎同時捂住喉頭,喉頭咯咯做響幾聲之後,便倒栽下馬了。

  趙雲這樣的武藝讓魁頭魂飛魄散,魁頭的這幾個親衛也是他族中最勇猛的勇士,就算是魁頭想要一次戰勝他們兩人都很不容易,可是趙雲卻輕描淡寫的就將他們挑於馬下,這樣的武藝簡直有如天神下凡一般。

  魁頭根本就生不起跟趙雲對戰的念頭,他調轉馬頭,便向北而去,他的親衛一個個悍不畏死,前赴後繼的衝向趙雲,隻為了要擋住趙雲一瞬,好讓魁頭逃跑。

  他們的努力也不是沒有作用,在死了數十人之後,魁頭和趙雲之間的距離已經拉開了,魁頭騎的是一匹烏雲踏雪,這是草原上最神駿的寶馬,趙雲的馬雖然也不錯,可是跟魁頭的馬還是差了一截,所以隻能看著魁頭跑遠了。

  魁頭一路上收攏殘兵,倒是收攏了一萬多人,雖然他的馬快,但是他現在已經膽寒,他不敢一個人逃跑,他必須要在大隊騎兵的簇擁下,才有安全感。

  魁頭雖然人多,可是這些人也拖慢了他的速度,趙雲的騎兵便又綴了上來,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麵,不時殺幾個掉隊的魁頭騎兵。

  魁頭也知道趙雲用的是狼群戰術,不過他也沒有什麽破解的辦法,而且他也不敢仗著馬快自己一個人先跑,沒有這一萬多騎兵,他根本沒有安全感,而且就算他跑回去了又有什麽用?沒有兵的鮮卑大人,根本什麽都不是。

  就這樣,趙雲和徐榮分別綴著魁頭和蹋頓,途中殺掉的胡人騎兵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了,他們連夜追趕,將魁頭和蹋頓追趕出了高句麗郡的地盤,進入了夫餘國的地盤。

  這是因為趙雲和徐榮一直都有意無意的堵在兩支胡人騎兵的東邊,堵死了他們回家的路,就這樣,他們如同趕羊一樣,將兩支胡人騎兵趕進了夫餘國。

  就在魁頭和蹋頓人困馬乏的時候,突然,他們看到前麵又出現了一支騎兵,這支騎兵有兩萬餘人,是夫餘國王尉仇台湊起來防備鮮卑人的,他們的戰鬥力雖然很一般,可是在這個要命的時刻出現,就是鮮卑人和烏桓人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