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虎牢關下
  徐榮的騎兵驅趕著袁、孫敗軍衝過來了,周曄軍中一個大嗓門的軍士大聲喊道:“不得衝擊軍陣,違者死!”

  不過現在那些敗軍已經像是沒頭蒼蠅一樣,他們隻知道後麵有追兵,自己不快點跑就是個死,雖然跑不過馬,可是總能跑得過自己的同伴吧,他們沒頭沒腦的衝向了周曄的軍陣。

  賈璜麵無表情的揮下了手臂,弓弩手開火了,一片弩箭如同飛蝗一般覆蓋了周曄陣前百步的地方,將衝進這片區域的敗軍一個個的釘在了地上,有的當場死亡,有的卻一時還不得死,在那裏無助的哀嚎著。

  可是周曄軍士兵看著友軍慘死,聽著友軍的哀嚎,卻一個個都麵無表情,誰讓他們衝擊自己的軍陣呢?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那接下來一個慘敗的就會是他們。

  那些敗軍在同伴的慘死和哀嚎下,終於清醒了過來,他們繞過了周曄軍的軍陣,跑向了周曄軍軍陣的後方,在孫堅的指揮下,漸漸聚集了起來。

  徐榮再次讓部下騎兵停了下來,他眯起了眼睛,看向了周曄軍,他沒想到周曄居然能夠如此果斷,而且周曄軍的軍紀竟然如此森嚴,令行禁止,讓他屢試不爽的倒卷珠簾之法竟然無功而返。

  徐榮覺得自己終於碰上了對手,他渴望和這樣一個對手一戰,不過此時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時機,雖然周曄軍隻有一萬人,可是他們如此嚴陣以待,又有以一千人擊潰西涼三千鐵騎的戰鬥力,此時與他們硬碰硬不是一個好選擇。

  片刻之後,徐榮大手一揮,他自己撥轉了馬頭,向北方行去,就這樣,他的一萬步騎緩緩向北方撤退了。

  周曄軍全是步兵,因此也不可能追擊,他們隻能看著徐榮軍撤退。

  賈璜麵色凝重的說:“此人不可小視,他雖退而不亂,而且陣形隱隱帶著反擊之勢,隻要有人追趕,陣形稍亂,他便可以率軍反擊。”

  黃忠也說:“此人確實是勁敵。”

  徐榮軍撤退之後,孫堅和袁術軍的將領收攏了敗軍,此戰雖然大敗,可是徐榮軍最大的目的並不是殺傷敵軍的士兵,而是驅趕他們衝散周曄軍的陣形,所以他們的死傷不算太大,袁術軍還剩下三千餘人,而孫堅軍也還有近兩萬人。

  在周曄軍的護衛之下,三家聯軍快速通過了這條山路,然後在平坦的地方安營紮寨,又休整了幾天。

  徐榮也沒有趁他們行軍的時候突襲,他倒是非常果斷,說退就退,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不過,這樣的人就更加可怕了。

  幾天之後,周曄、孫堅、袁術聯軍到達了雒陽東邊的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的所在地,周曄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座天下雄關。

  其實,三英戰呂布隻是《三國演義》的虛構,在討董之戰時,公孫瓚遠在幽州,根本就沒有參加這場討董之戰,又何來三英隨公孫瓚討董?所以這一次周曄是不可能見到劉備了。

  不過,虎牢關確實是一座天下雄關,虎牢關南連嵩嶽,北鄰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本來三家聯軍可以在梁縣往西北方向去攻打大穀關,不過三家聯軍兵力比較薄弱,所以他們向東北而行,來了虎牢關,準備與酸棗諸侯聯軍會師。

  雖然董卓隻在虎牢關上安排了數千兵馬防守,可是也很難攻破這裏的防守,因為虎牢關前地勢狹窄,攻方哪怕兵力再多,也最多能夠同時安排一兩千人馬攻打,而且虎牢關高達數丈,又全都是巨石所砌成,還用糯米汁澆過,固若金湯,什麽攻城手段都不是太好使,若是不丟下十倍以上的屍首,根本不可能攻破這裏。

  因此,三方聯軍到達這裏之後,便在關前安營紮寨,並沒有輕舉妄動,他們開始打造攻城器械,也在想著該如何比較輕鬆的攻破虎牢關。

  這天,周曄軍中又開了一個參謀聯席會議,討論如何攻打虎牢關,雖然周曄對於討董並不熱心,可是既然到了這裏,他當然也要以攻下虎牢關為目標,攻下虎牢關之後,討董聯軍便能夠直接麵對雒陽城了。

  周曄手下並沒有那種奇謀妙計迭出的軍師,不過他有著人數眾多的參謀部和幕僚團,周曄更相信集思廣益,而不是依靠某一個人的奇思妙想。

  周曄一直都在培養參謀,包括南海軍校裏也有參謀課程,他們負責在作戰中搜集各種資料,然後向軍隊主官提供作戰方案供選擇,還可以幫助軍隊主官指揮作戰,傳達指令等等。

  而幕僚團的職責主要是幫助軍隊主官處理軍中的各種庶務,包括文書、後勤、獎懲、工程等等,當然,也包括為軍隊主官出謀劃策。

  今天,周曄的大帳裏已經做好了一塊巨大的沙盤,這沙盤上,就是虎牢關的地形,看著這雄偉的虎牢關,周曄帳下軍官以及參謀部和幕僚團的人各自發表著自己的想法。

  雖然他們想要用比較輕鬆的方法攻下虎牢關,可是虎牢關的地形太特殊了,左邊是高聳險峻的嵩山,右邊是湍急的黃河,想要用大部隊翻山過河都不太現實,而且容易遭到阻擊,就算用小部隊翻過山去,用處也不會太大。

  火攻水攻也都沒那個條件,虎牢關全是用巨石砌成,旁邊的山上的樹木也都砍光了,根本沒有引火之物,除非全部用火油彈用霹靂車投進關去,可是那得多少火油彈才能將這樣一座雄關給燒光?就算把關門給燒了也沒用,因為關裏的守軍完全可以用沙袋將城門給堵死。

  引黃河水用水攻的話,還沒將關城給淹掉,關外就已經成為一片澤國了,也不知道是誰攻誰。

  因此,不管誰提出的計策,都被別人給反駁了,根本就達不成統一意見。

  蔣琬也在幕僚團中,不過他年紀還輕,對軍中事務也不是很了解,因此,他很少會發言,一般都是在認真的聽,學習著這些軍中的事務,這兩個月來,他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不光是他,幕僚團裏那些年輕人都覺得自己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