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何進之死
  這幾個月來,京師裏很不平靜,各方勢力展開了瘋狂的角力。

  時靈帝之母董太後圖謀參與政事,與何太後相惡。何太後乃使何進奏請將董太後遷出京師歸國,又使何進收董太後之弟驃騎將軍董重下獄。董重自殺,董太後隨之憂懼而死。何氏除掉異己,執掌朝政,其勢甚盛。

  七月,何進徙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同月,他從中軍校尉袁紹之議,謀劃誅滅宦官,因為他覺得現在自己權傾朝野,而這些宦官是不安定因素,需要鏟除掉。

  可是他請何太後盡罷中常侍以下諸宦官職,改以郎官補替,太後卻不聽。

  對於何太後來說,她長年居住深宮之中,跟那些大臣也見不了幾麵,跟她最親近的就是這些宦官啊,而且何辯即位之後,那些宦官對何太後十分巴結,簡直就像是哈巴狗一樣,這讓何太後對他們的忠誠很滿意。

  有用得如此順手的狗,何太後又怎麽會將他們換掉呢?若是換了郎官上來,那些郎官可都是士族高門出身,他們又怎麽會當自己的狗呢?若是自己要做令他們不滿意的事情,他們甚至會直接頂撞自己。

  何太後不聽何進的話,令何進十分苦惱,不過他的權力都來自於何太後母子,何進也奈何不得何太後。

  就在這個時候,何進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

  原本以何進現在的權勢,他直接下令讓手下的兵馬入宮誅宦就夠了,那些宦官是不可能有任何反抗的能力的,可是何進出身貧寒,以外戚新貴,素來敬憚宦官,雖外負盛名,遇事卻不敢決斷,故其事久不能決。

  這個時候,袁紹給何進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召天下猛將豪傑進京,以脅迫太後同意,何進采納,於是召前將軍董卓進京。

  主簿陳琳、侍禦史鄭泰、尚書盧植等人都勸諫何進不要召外兵進京,認為何進身居要職,手握重兵,要誅殺宦官,隻要當機立斷即可,不必招進外兵,而且董卓進京必為禍亂,何進不聽。

  董卓得知,立即動身,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後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於於夫羅,董卓不從,繼續上書辯解,並進入河南尹。

  八月,何進入宮麵見何太後,請盡誅諸宦官。

  中常侍張讓、段珪等使人偷聽,盡知其謀,於是,張讓等宦官先發製人,矯何太後詔召何進入宮,這一次何進沒有了上一次的警惕,他誌得意滿,膨脹至極,他覺得現在他權傾天下,沒有人敢害他,於是他挺胸凸肚,按劍入宮,在宮門外,小宦官不讓他的部將進宮,何進同樣沒有警惕,他獨自入宮了,等他進入了去何太後寢宮的宮道時,十常侍帶著自己的親信,從宮道兩旁湧出來,一邊咒罵何進,一邊刀劍齊下,將何進殺掉。

  何進部將吳匡等在宮門外聞聽何進被殺,遂與虎賁中郎將袁術等斫宮門而入,又縱火燒南宮宮門。

  袁紹亦引兵入宮,殺宦官趙忠等。

  隻有張讓、段珪等劫持少帝劉辯、太後及陳留王劉協倉皇出逃。

  袁紹等關閉宮門,大殺宦官,死者二千餘人,有些不長胡須的人也被當成宦官殺掉了,至此,東漢以來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團遂告複滅。

  張讓、段珪劫持少帝等逃至小平津,河南中部掾閔貢聞訊而來,張讓、段珪在閔貢逼迫下,隻能投水自盡。

  少帝出逃時,隨行的隻有數十人,後來尚書盧植等連夜逐螢光南行,欲接少帝返還洛陽皇宮,後得百姓車馬,才得乘騎南還,一路不斷有公卿前來護駕。

  到了天明的時候,剛剛到達洛陽的董卓遠見洛陽火起,帶兵疾進,他聽說少帝落難在北邙山,大喜,立即帶兵前往迎接,來搶這個救駕大功,於是少帝平安回宮,皇宮之內一場大亂方告結束。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僅僅是一場鬧劇的開端。

  董卓進京後,將何進及其弟車騎將軍何苗所統部眾皆據為己有,又誘使執金吾丁原部將呂布殺丁原歸附於己,兵勢甚盛。

  剛剛從泰山募兵回到洛陽準備誅除宦官的鮑信見了董卓跋扈的樣子,憂慮地對袁紹說:“董卓擁有強兵,居心叵測,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動,如果乘他長途行軍,士馬勞頓,發起突然襲擊,還能擒拿他。”

  袁紹見董卓兵強馬壯,心裏害怕,不敢輕舉妄動,鮑信不覺非常失望,帶兵回泰山去了。

  隨後,董卓逼迫漢廷策免司空劉弘,自為司空。

  董卓十分驕橫,決意實行廢立,以建立個人的權威。他傲慢地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劉氏的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紹一聽非常生氣,針鋒相對地說:“天底下強大的人,難道隻有董公你麽!”說完橫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董卓便又脅迫何太後和朝臣廢少帝,立陳留王為帝,是為獻帝。

  廢立之日,諸臣皆悲切惶恐,卻無敢言者,董卓隨即鴆殺何太後,遂專製朝政。

  袁紹不敢久留洛陽,他把朝廷所頒符節掛在東門上,逃亡冀州,董卓下令通緝袁紹,當時有人勸董卓說:“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布恩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製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當,那麽,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於是,董卓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