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到達南美
  中平二年,南海的冬天,周曄又得了一子,竇瑤平安產下一子,這是周曄的第四個兒子了,周曄給他取名為周辰。

  士婉還有一個多月也將再為周曄誕下一個孩子,那將是周曄的第七個孩子了。

  在現代,生七個孩子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在漢代,那就再正常不過了,多子多福嘛。

  這一年,南海的冬天還是很冷,不過,此時在遙遠的南美洲,天氣還是很熱。

  胡愷的船隊已經到達了南美洲。

  他在北美洲探索了幾個月,不過周曄讓他尋找的那些作物種子在北美洲比較少,他隻在中北美洲尋找到了辣椒、向日葵和紅薯,其餘的那些種子,周曄說都在南美洲,因此,他需要在南美洲多呆一段時間,去尋找這些種子。

  在中北美洲,現在還沒有形成國家,隻有一個個土著人部落,而在南美洲,則已經形成了國家,但是沒有像大漢那樣統一的大帝國,而是一個個的奴隸製城邦國家,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裏麵,以玉米為主食,自稱瑪雅人。

  有些城邦對胡愷的船隊還是很友好的,他們用黃金、寶石向胡愷的船隊交換絲綢、瓷器、玻璃等貨物,當然,胡愷向他們要一些作物的種子,他們也不會拒絕,因此,在南美洲,胡愷尋找到了玉米、土豆、花生等等種子,還有其它的種子還需要繼續尋找,因為南美洲太大了,有一些作物在此時瑪雅人也未必都開始利用了,這需要胡愷更加耐心。

  而另外一些城邦對胡愷的船隊並不友好,胡愷的水手登陸之後,他們便想發起攻擊,搶劫船上的貨物,不過他們的攻勢都輕鬆的被胡愷擊退了,每次都是丟下一堆屍首倉惶而逃,因為瑪雅人現在還處在石器時代,連青銅器都沒出現,更別說鐵器了。

  石製武器和鐵製武器的碰撞,自然會輸得一敗塗地。

  戰勝了這些城邦國家之後,每次都會抓到不少俘虜,有一些俘虜還是瑪雅人中的貴族,胡愷總會讓對方用黃金、寶石和作物種子來交換俘虜,每次倒也是收獲不少。

  如果不是現在還不適合到南美洲來定居,胡愷隻怕就會占據這些城邦,將這些敢於攻打他們的瑪雅人變成自己的奴隸了。

  胡愷每天都會將自己在南美洲的探險經曆記下來,也會完善周曄畫的南美洲地圖,繪出南美洲沿岸的海圖,以後來美洲的船隊,就可以根據這些來進行探索了。

  這一天,按照中國的曆法,是中平三年的正旦了,胡愷宣布整支船隊停泊在海岸邊,休息一天,慶祝正旦。

  大家殺豬宰羊,又捕撈海魚,包起了餃子,說起來這吃餃子還是周郡守帶起來的風氣,每到正旦就吃餃子,結果大家試著吃了吃餃子,覺得味道很不錯,便在南海流行起來了。

  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了,各種菜肴也端上來了,胡愷又讓人開了酒,每十個人可以喝一瓶,這在海上,已經是難得的豐盛宴席了。

  等到酒菜上齊,胡愷端起酒杯道:“兄弟們,正旦到了,一起幹杯,祝咱們順利完成探索任務,早日順利回到南海。”

  “幹杯!”

  甲板上的水手敲響了船上的銅鍾,鍾聲響徹了整支船隊,所有的水手都端起了酒杯,喝了這一杯。

  哪怕是在數萬裏之外,他們也依然要按中國人的習俗來過正旦。

  同一時刻,新州、漢州、木浦、州胡、寧州、夏州、星州、西海等地的漢人也都在按照漢人的習俗來過正旦,雖然都遠離中原,可是他們依然思念家鄉。

  南海同樣也在過正旦,這天,周曄的正旦大宴,高人名士濟濟一堂,讓周曄看了都有一些誌得意滿,想當年,他剛剛當上南海郡丞的時候,南海郡的人才是捉襟見肘,大貓小貓兩三隻,想找幾個讀書人出來都不容易,經過這幾年的苦心經營,他手下終於算是有了不少人才了。

  劉陶、鄭玄和蔡邕三人也參加了正旦大宴,他們現在也算是逐步融入了南海體係。

  劉陶妻子早亡,沒有兒女,他一個人住在堯山上,有蔡邕為伴,也算自在。

  鄭玄的兒子鄭益接受了周曄的征辟,在農曹擔任了一個郡吏,成了師兄國淵的下屬。

  而蔡邕的一兒一女今年也都官學畢業了,進入了南海中學,開始接受係統的南海式教育,他的幼女蔡璿也進入了南海官學上學。

  而蔡邕自己則擔任了南海中學的一名教師,教的課程還不少,音樂、美術、語文都教,其實他的算學水平也不錯,不過再多教一門課,那他的課就太多了。

  當然,他是用的化名來當老師,畢竟他名義上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周曄倒是想讓蔡邕擔任更重要的職務,不過蔡邕不願意在南海當官,他覺得就教教書,寫寫文章就挺自在的。

  他們幾人經常接受《南海報》的約稿,給《南海報》寫寫文章,他們覺得這《南海報》是個好東西,他們有看不慣的東西,都可以寫到文章裏,讓眾人都知道。

  這也算是一種教化了吧。

  他們三人對周曄的治政手段都還是很佩服的,不過南海也有不少讓他們看不慣的東西,他們都受過周曄的恩,當麵不好跟周曄說,就寫到報紙上,比如南海有一些不合古禮的東西,比如南海的服裝式樣太奇怪,比如劉陶有些看不慣南海官學男女同校......

  他們寫了這些文章,又自然會有人寫一些辯駁文章來反駁他們的觀點,雖然他們是前輩,可是也不惱,而是繼續寫文章來爭論,這一來二去的,《南海報》便越來越火了。

  他們寫這些文章,周曄是樂見其成的,他相信,真理是越辯越明的,他也相信,隻要他們幾位老人家久居南海,他們的觀念最終是一定會改變的。

  有這三位儒學大師在南海,算是南海文化之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