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鏡子訂單i.
  國內玻璃製品廠的總經理室裏,總經理嶽元本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公司有一天會跟如日中天的大明集團扯上關係。

   直到有一天,兩位自稱是大明貿易的采購員找上門來,說是要跟他談一筆大買賣。

   “嶽總,您好,我們這次過來是想定製一批鏡子,規格是兩米乘兩米,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生產?”

   “可以啊,不過這種事你找我們的銷售談就好了,為什麽一定要找我?”

   “因為我們需要的量很大,希望能夠跟你們簽訂長期供貨協議。”

   “量很大?你們要多少塊?”嶽元本奇怪地問道。

   “第一批先訂購二十五萬塊吧。”

   “多少?我沒聽錯吧,二十五……萬?”

   “對的,我們總共需要一平方公裏的鏡子,一塊鏡子是4平方米,那不就是這麽多嗎?”

   “嘶……”嶽元本倒吸一口涼氣,“你們是認真的嗎?”

   采購員微微一笑,“當然是認真的,如果嶽總有什麽顧慮的話,我們可以先支付一筆定金。

   貨物驗收當天就可以支付尾款。當然,考慮到數量巨大,咱們也可以分批次交貨結賬。”

   見對方不像是騙子,嶽元本點頭說道:“那行,不過我們公司的訂單目前已經排到兩個月以後了,你們什麽時候要貨?”

   “我們老板的要求是越快越好,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可以向你們注資,你們再建幾條生產線,專門給我們生產鏡子。

   我們後續需要的鏡子數量遠遠不止這個數。即使把你們廠的產能再提高十倍,也無法滿足我們百分之一的需求。”

   嶽元本吃驚地問道:“你們要那麽多鏡子幹什麽?”

   “發電。”

   “發……發電?”

   嶽元本頓時用一種“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的眼光看著對方。

   其實這是誤會。

   采購員還真沒騙他。

   原來,趙明發現係統出品的光伏板不但是能量轉化率極高,而且其峰值功率也大得嚇人。

   一般的光伏板,其發電量隨著光照的加強而增加,但是到達一定程度以後就會碰到天花板。

   然而經過測試,即使是用100麵鏡子將陽光反射到係統出品的光伏板上,其發電功率也還在繼續增加。

   於是趙明就想到了小時候在課本上學過的太陽灶,隻不過把中間那個燒水壺換成係統牌光伏板而已,然後再把整套設備搬到太空中去,免得陽光被地球大氣削弱了。

   那麽發電以後怎麽傳輸到地麵呢?

   微波是一種方式,激光也可以考慮,不過這些辦法都會造成較多的能量損耗。

   於是係統商城裏麵的一種叫做“能源晶體”的東西便派上用場了。

   這種東西相當於一個超級充電電池,其能量密度是目前軍用能量液的幾千倍。

   先用大量高反射率的鏡子將陽光集中到光伏板發電,再用電流給能源晶體充能,最後將充滿能量的晶體運送到地麵上的變電站給電網供電,這就是一套完整的太陽能利用方案。

   隻要前期投入一些資源,後續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取近乎免費的能源,怎麽算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甚至有一些特殊的產品可以就近設廠,直接在低重力環境中生產,例如太空玻璃就是其中一種。

   這種玻璃的透光度是普通石英玻璃的百倍以上,如果用這種玻璃製成的光纖鋪設通訊光纜的話,即使是橫跨太平洋也無需中繼站。

   “嶽總,我們說的是實話,當然具體是怎麽做的我們也不是很清楚,隻知道這些鏡子確實是用來反射太陽光發電的。”

   好吧,看來這兩個采購員知道的也有限,不過他們肯付定金,還可以分批現金結賬,真金白銀可不會騙人。

   嶽元本沒有什麽可猶豫的,當場便讓法務部的人檢查了對方提供的合同,然後在上麵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至於接受對方注資然後增加生產線,這種大事不是他一個總經理能夠決定的,得上報董事會,由他們召開股東大會來定奪。

   類似的場景在全國各地多家企業中上演,除了需要海量的鏡子,這個項目還需要搭建支架,以及可以控製鏡子自由轉動的電子裝置。

   此外等電磁炮、激光炮和遙控飛行器的資料到手以後,大明重工也需要大量各種零部件來生產裝備。

   這裏麵涉及到的行業就比較多了,而這些行業中有頭有臉的企業,都有大明貿易的采購員上門拜訪,畢竟需要的產品數量太多,不可能等著一兩家企業慢慢生產。

   早一天湊齊零件就早一天收獲海量電力。

   時間就是金錢哪!

   好在經過這麽久以來的不斷擴張,大明貿易早就不是一個網店那點人了,現在它已經成為集團內員工數量最多的子公司。

   而員工裏麵占比最高的職位,非采購員莫屬。

   就在大明貿易的采購員全國各地到處跑的時候(為了支持國貨,大明集團原則上隻從國內采購),趙大老板自己也沒閑著。

   “媽,有個事情我想跟您商量一下……”

   這天,趁著吃飯的時候,趙明對老媽大致說了一下關於擴大科研隊伍的事情。

   雖然目前大明集團裏麵各種黑科技層出不窮,不過趙明始終是感覺不踏實。

   原因很簡單,這些東西全部都是由係統提供的,自己——或者說是地球人——並沒有真正掌握相關技術。

   盡管這些黑科技除了成品以外,係統也可以提供全套技術資料,不過並沒有多少項技術是目前地球上科學家能夠完全弄懂的。

   這中間存在巨大的技術斷層。

   這就好像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全靠外購一樣,看著實力強大,實際上要是打起仗來被敵人封鎖了交通,那手裏的這些家夥什用不了多久就會消耗殆盡,到時候恐怕隻能任人宰割。

   係統的製造工廠看似萬能,實際上產能非常有限,無法帶領全人類快速發展。

   難怪它的名字叫做“火種”,也就隻能起到一個點火的作用,不是給文明用來當發動機的。

   所以趙明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參與外星科技的消化工作,而這項工作單靠現有的科學家是遠遠不夠的。

   以前沒有什麽好辦法,隻能盡量招人,隻要是有一定基礎的人,哪怕是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大明研究院都來者不拒。

   現在掌握了來自安布雷拉公司的記憶灌輸技術,那可就不一樣了。

   隻要是一個大腦發育健全的正常人,哪怕他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哪怕他是個文盲,都可以通過這種技術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灌輸進去,區別隻是快慢而已。

   哪怕再慢,也不過是按天來計算,這比起四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博士,加起來長達十年的時間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