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雷霆
  “張正元打破了太原城,高舉屠刀,殺了三百七十二個太原文官武將、豪強兵頭。被打死的兵卒侍衛家將更是不計其數,少說也有三千人。而且還沒有絲毫停手的意思,到這個時候,不知道已經殺了多少了!”

  “他把節堂設在了太原城中,抄沒了數不盡的錢糧,開倉賑濟災民,正用大車運著無數珠寶金銀回來,換取糧食。”

  饒是陳壽自己也是心狠手毒之輩,照樣聽得暗暗咋舌,這小道士恁的如此凶惡...

  黃真扼腕道:“侯爺,早就說了此子太過年輕,驕橫氣盛,果然釀成大禍了!”

  陳壽冷笑道:“有什麽大禍,不過是殺了一些擁兵自重的叛逆,這些人包藏禍心,有很多其實早就和蒙古人暗通款曲,若不及時除掉,關鍵時候給我們背後插一刀,那才叫大禍臨頭。”

  黃真摸著胡須,急的手腳發顫,道:“侯爺也有心取太原,可是也太心急了,這一下豈不是把河東群雄得罪遍了。他們就是有心投靠我們這邊,恐怕也要掂量掂量了?”

  “掂量什麽?”陳壽敲著桌子,沉聲道:“蒙古人殺得不狠?投靠蒙古的照樣一大把,你不要把這些所謂的豪強想的太重,他們手裏的兵馬,甚至不足以自保。亂世之中,這點本錢不知值得我們做太多讓步。就是要殺雞儆猴,讓他們知道怕,知道疼,把他們的美夢打醒了,這些鳥人才會收起驕縱,好好想想自己的出路。”

  “侯爺竟要縱容他在河東大開殺戒麽?”黃真畢竟是傳統文官出身,凡事都跳不出文官那一套規矩,張正元的所作所為,已經超過他的極限。

  說是膽大妄為,也不為過了,但是陳壽卻不以為然。這是亂世,不是太平年間,哪有那麽多的規矩要去守。

  這本就是一個鐵和血的時代,群雄逐鹿,聽著大氣,實則就是一刀一刀,一條命一條命,一個勢力一個勢力的覆亡興衰。裏麵藏著無數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最終的勝者才得以終結亂世。

  按著太平時候的規矩,去爭霸天下,無異於找死。

  陳壽笑道:“袁顯年還在杭州,這一回讓他多拿下些訂單來,咱們手頭要寬裕兩天了。”

  太原這些人,都是有礦的土豪,他們被蒙古人所迫,一股腦逃到太原,不知道積攢了多少的財富。

  這些財富,運到南唐,換來糧食和物資,到時候繼續征伐,便是一個良性循環。

  陳壽心誌堅定,剩下的心腹雖然有不同意見,這種時候,也都是以他的意誌為先。

  汴梁城,陳壽手底下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為張正元掌控太原而運作起來。

  好在京畿和太原相隔很近,彼此間快馬三日就到,太原本來就是一個被打散的人聚集起來的勢力,本身沒有多少的凝聚力,首腦們被張正元一殺,剩下的更是散沙一盤。

  ---

  大同府,李欣住在兵營中,盡管不遠處就是城中的宮殿。

  大同作為西北的重鎮,曆朝曆代一直有藩王分藩在此,或許沒有實權,但是行宮建的越來越漂亮。

  李欣甚至沒有在裏麵住過哪怕一晚,從十二歲掌兵那天起,他出征在外從來不會離開自己的將士獨睡。

  為將者,縱使百戰百勝,隻需一敗有時候就能把前功盡棄,化為流水。

  若逢敵軍襲營,隻要主帥在,就能很快穩定局麵,組織反擊。但若是主將碰巧不在的時候被襲營,就是噩夢一般的景象,除非有德高望重的人鎮住場麵。

  一燈如豆,李欣伏案疾書,燈光照在他的臉龐上,棱角分明的臉頰,一如既往的堅毅。

  臣奉旨安撫應州大同宣撫使李欣叩上:虜酋合不勒擁眾叩關,南下荼毒百姓,臣領代天宣撫之責,豈敢坐視。賴陛下神靈,並應將士效命、陷陣克敵,韃虜無功而返,畏縮塞外,皆仰陛下王化育民之德也。

  然雙拳難敵四手,臣力有不逮,今虜酋俺巴孩從河東進犯,逆賊蔣褚才屈膝事賊,此二賊皆有勇力,而河東諸將難製。情勢危急,伏願我主,禦駕親征,再現太祖武功,震懾八方宵小...

  他正在書寫,心中十分渴望趙材禦駕親征,隻要這樣,皇權才能慢慢的一點點重新堆積。雖然陳壽九成九不會同意,但是李欣就是不厭其煩地上書。突然簾門被掀開,李欣抬頭一看,是自己的親信參將吳雄。

  “少將軍,不好了!”

  “何事?”李欣停筆問道。

  “張正元...張正元用計打破了太原城,屠殺官軍三千人,抄沒城中財富,今太原已經成了他的本營了。”

  李欣拍案而起,怒道:“區區張正元,何敢於此?!”

  太原是李欣埋得一個伏筆,他為了讓趙材有機會領兵,故意留下太原一個爛攤子。

  這一招可以說十分毒,是以河東無數百姓犧牲在蒙古鐵騎下為代價,給大齊皇帝爭取一個機會。

  他沒有想到的是,陳壽派來的這個小將,竟然如此果決狠辣,頗有陳壽的影子。

  李欣背著手,仰麵朝天,突然在心底長歎一聲。

  皇權黯弱也就算了,為何這一輩的奸臣,個個如妖孽一般,難道大齊真是亡國之相?

  這個想法一出現,李欣就在心中暗暗罵了自己一句,他強撐著精神,仔細思索起來。

  “他除了殺官,還做了什麽?”李欣帶著最後一點希冀,小心地問道。

  吳雄有些心疼看著自家少將軍,重重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太原官員囤積糧草,貪墨了幾乎所有賑濟糧食,張正元打開倉庫,賑濟難民,豎旗募兵,招降納叛,搭建營房收容鰥寡孤獨。而且張貼告示,與太原百姓父老約法三章,設立臨時衙門,允許百姓告發他自己的手下,又成立親衛隊,捕捉趁亂燒殺劫掠之徒,在菜市口斬了百十個不聽軍令的自己的手下,其中還有一個裨將。”

  李欣麵色慘白,坐到了椅子上,久久無語。

  “如此一來,太原到底還是歸了陳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