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簡在帝心(為liveaben加更)
  隨著蘇瓊枝手底下的商隊日益擴張,西涼秦鳳酒銷往大齊各地,慢慢地打出了名氣。

  當初將軍府和陳壽有約定,酒的錢是他自己賺的,將軍府不要,如今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陳壽的錢袋子。

  有錢才能養私兵,陳壽手下養著四個道觀的軍漢,還有金羽衛。五處加起來不下兩千人,靠著收胡人商稅和賣酒,陳壽每個月還有不少的餘財,越攢越多。

  這兩千人是陳壽在京城囂張無度的資本,他派人痛毆了劉欽的親弟弟,還把白仲川趕出了汴梁,一時惡名正炙。

  陳壽已經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他仗著皇帝的寵信,曾經帶人去駙馬府把駙馬都尉王朝隆打個鼻青臉腫。

  王朝隆在汴梁一向很有清名,是個富貴閑散貴戚,和文臣宗室關係都很好。

  文官們在罵陳壽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他長相實在是俊美,這一點沒得黑,便罵他是玉麵蛇心。

  玉麵蛇心的陳壽,在涼州卻是另一種風評,他接管了秦鳳營之後,把這個曾經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孤兒院”,變成了真正的人才搖籃。

  在這兒不但吃的好,還可以學文學武,都是陳壽掏錢。

  李威當時打橫山,情急之下許給他很多特權,本意是打完仗慢慢收回來。

  不過橫山大捷之後,李錦慘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李威,沒有了這個心緒。

  唯一的兒子,不思為兄長報仇,一味的愚忠,更是讓他傷透了心。

  心灰意冷之下,李威懶得去管,造成了秦鳳營的影響越來越大。

  甚至很多父母健全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也希望送到秦鳳營中。

  因為秦鳳營收容孤兒的做法,陳壽在涼州是義薄雲天,樂善好施的代名詞。

  尤其是在軍隊中,他的聲望也很高,因為他救得,是大家出生入死的好袍澤弟兄的遺孤。

  蔣項禹曾經憂心忡忡地跟李威說過這個事,李威當時歎了口氣,說這小子也是李家的女婿,我懶得管了。

  蔣項禹自忖這是老帥的家事,便不再插手,而且他們這些人對李欣也都有些微詞。

  西涼軍中的老將,大多看不慣李欣的愚忠,不過李欣手下的人,卻視他如神明。

  而李欣也實在是太出色,他的功勞戰績,根本不依靠百戰老卒和經驗豐富的西涼重將。

  他帶著一群年輕人,很快就能成長為一群無堅不摧的精兵,讓這些老將又欽服又氣憤。

  涼州城,秦鳳營的大本營內,一隊隊小兵剛剛操練完。

  又有五十個小兵,個頭都不高,在人群中不算大的孩子,估計也就十一二歲,被挑選出來。

  他們脫去了紅色的軍襖,脖子裏係著圍巾,穿著各種粗布麻衣,嘴裏喘氣哈成白霧,在門口等著馬車。

  在他們的脖子上,有自家母親祖母等婦人,準備的幹糧,就掛在胸前。

  他們要去京城投奔管事大人,為管事大人效勞,每個人心中都很激動。

  對於這些涼州的孩子來說,汴梁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傳聞那兒如同仙境一般,富庶的百姓人人穿金戴銀,從來沒有人會吃不飽肚子。

  不一會,一個商隊趕車過來,孩子們自己有馬車,一個個鑽了進去,輪流駕車,匯合到商隊之中。

  商隊中一個管事皺著眉道:“這麽多娃兒,路上豈不是要分神照顧,麻煩死個人哩。”

  同行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其中一個年長的笑道:“你是第一次和他們一道趕路行腳吧,這些娃兒能著哩,手腳麻利,識文斷字,還會打算盤。有他們跟著,這一路輕鬆不少。”

  這個新管事,歪著頭一臉不信,周圍的人也不和他爭辯,這一路有的是機會讓他自己去看。

  商隊很快就到了官道上,如今這兒,都被胡商們踩出一條條的道路。

  路上經常有趕著駱駝的商隊,那就是西域來的喀喇汗商人,他們截斷了商路,隻要有西方人從商路上來,都會被砍去四肢掛在路上當做指路牌。

  滿路的骸骨,通往一條財富大道,從這兒走上一回,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

  汴梁,陳府內。

  “此番多蒙忠勇伯襄助,老朽感激不盡。”新任吏部尚書劉尚英眉開眼笑,親手為陳壽奉上香茗。

  “劉大人過謙了,依老大人的才幹閱曆,早該位居這九卿之首了。”陳壽說得客氣,眼中也難掩得意之色。

  “時運不濟,宦海生涯盡是魏雲色、蔣褚才這一等小人攔路,若非忠勇伯謀劃,老朽真不知何日出頭。”想起數十年官運多舛,劉尚英仰天唏噓。

  前些日子,吏部尚書張彩告老還鄉,吏部尚書補缺的奏本送到更元帝跟前。

  正巧陳壽在那講道,講的十分應更元帝的心,句句撓到他的癢處,喜得更元帝差點抓耳撓腮。

  他看完奏章,順嘴問了一句,陳壽馬上掐指,推舉前些日子到自己府上“喝茶”的劉尚英。

  大齊祖製,選官有內外之分,內廷選官任職是皇帝的家事,外臣看著不順眼可以一直反對彈劾,按規矩沒理由幹涉,至於外廷就有太多操作空間了。

  吏部選文,兵部選武,文官中五品以下京官、四品以下地方官,都是由吏部擬定名單,交給皇帝畫勾走個過場,稱為部選。

  再高一級的中層官員選拔,稱為“部推”,吏部推出人選名單,給個麵子讓皇帝自己選,不過誰是主推誰是副推已經注明了,識相的就在主推上畫圈,不然副推那位上去了,不多久也得被擠兌走。

  再往上的級別,就要欽點了,六部九卿大臣,就屬於皇帝欽點。

  人老了難免犯糊塗,更元帝已經老邁到馬上油盡燈枯的時候,多虧了陳壽和劉神醫,讓他更快地燃盡最後的生命力。

  這要是讓後世的史官知道陳壽左右吏部尚書的人選,肯定會對這倆昏君佞臣大肆批判。

  陳壽舉起茶碗淺淺啜了一口,看似若無其事地說道:“老大人蒙聖上恩典,貴及天官,自當恪守本分,任才選能,使野無遺才,各得其用才是。”

  這已經很明顯是在點化他了,以後多安排自己人,劉尚英人精一樣的人物,當然心領神會。

  “忠勇伯隻管放心,老夫心中有數。”

  兩個人對視一眼,同時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