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廣威將軍扶蘇
  10秒後,李傕上下兩路兵馬開來,分別各是6個刀盾兵、7個弓箭兵。

  而扶蘇的張梁,卻還離線上距離好遠!

  他隻得讓張寶對下路的李傕使用“妖雷擊”,讓張梁繼續趕路。

  而使用完技能後的張寶被扶蘇召回,準備換上夏侯惇。

  ······

  ······

  扶蘇下路的危機隨著妖雷的衝擊解除。

  可他的上路就慘了,沒有士兵和將領的防守,扶蘇的上路外塔一下就被這隻強軍所拆。

  李傕趕忙用獲得的錢買了6個騎兵,中路出擊!

  扶蘇看著李傕的騎兵,有些無奈。

  如果李傕還和剛剛一樣購買刀盾兵和弓箭兵,自己的徐榮正好可以將之一網打盡,可他偏偏選擇了騎兵。

  隨後扶蘇才反應過來,徐榮最開始本來就和李傕是一夥的,都在董卓手下,那李傕知道徐榮的技能也不為奇了。

  可話雖如此,扶蘇卻也隻剩下“伏兵弩射”能來應對。

  李傕的騎兵因為是在1分10秒左右的時間購買,結果正好和第二波匯合在中路的中間碰到了扶蘇軍。

  這正中扶蘇下懷,他一個“伏兵弩射”將他們射了個對穿。

  不過李傕的騎兵轉化為飛熊軍,戰力大增。

  還能免疫一次普通士兵的攻擊,並獲得攻擊力加成。

  扶蘇軍依舊大敗。

  李傕的飛熊軍衝向扶蘇的中路外塔,6個100血的騎兵,在勉強推掉了扶蘇外塔。

  看著自己中路外塔告破,扶蘇知道這局大勢已去。

  果然,李傕乘勝追擊,又購買了6個騎兵繼續向扶蘇中路殺去。

  而已經技能全交的扶蘇,隻能看著李傕在自己的箭塔下肆意殺戮。

  他甚至還沒看到李傕的另外一個技能就被擊敗了。

  扶蘇突然想到,何大在董卓麾下那麽久,上次對戰也沒見其獲得了李傕,可見李傕之強。

  ······

  ······

  對決結束,隻見李傕一槍將扶蘇挑下大宛馬,提槍欲殺。

  眼見扶蘇就要命喪李傕之手時,夏侯惇持槍格擋,方救下扶蘇性命。

  而後,夏侯惇單手將扶蘇抄上自己的戰馬,向側翼退去。

  李傕還欲再追,被典韋擋住,兩人鏖戰當場。

  ······

  ······

  夏侯惇左手持韁,右手握搶,擊開兩名飛熊軍的長槍,對扶蘇道:“扶蘇將軍,戰場可不是兒戲,李傕非泛泛之輩,怎敢一人獨上,不停將令?”

  扶蘇也是後怕不已,連連點頭道:“今日受教了,請將軍莫怪。”

  夏侯惇乘一空隙放扶蘇下馬,對他道:“你且在外圍掠陣,我去助典韋一臂之力。”

  於是,扶蘇被一人留在外麵,看著曹、李一眾騎兵廝殺。

  ······

  ······

  李傕本就不是典韋對手,又見夏侯惇殺來,退意萌生。

  就在夏侯惇快要殺到之際,李傕麾下3名飛熊軍皆拍馬來戰許諸,李傕乘機抽身而退。

  他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氣,確未想到典韋竟如此厲害。

  主將一退,軍心頓時便沒有剛才那般足了,李傕大軍逐漸被夏侯惇軍壓製。

  李傕看了一眼郭汜的情況,還不如自己,便鳴金撤軍。

  誰知夏侯惇見得勢,率軍追趕,直打的李傕打敗,損兵折將。

  不過李傕、郭汜兩人還是安然而退,沒有傷到性命。

  看著賊兵大敗,夏侯惇便請帝還洛陽故宮,自己屯兵於城外。

  次日,曹操引大隊人馬到來。安營紮寨,入城見帝劉協、拜於殿階之下。

  劉協宣諭慰勞。

  曹操感恩道:“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今李傕、郭汜二賊,罪惡貫盈;臣有精兵二十餘萬,以順討逆,無不克捷。陛下善保龍體,以社稷為重。”

  封曹操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錄尚書事,征討李傕、郭汜二賊。

  ······

  ······

  卻說李傕、郭汜知曹操遠道而來,必為疲憊之師,議欲速戰。

  賈詡勸諫道:“不可。曹操兵精將勇,不如投降於他,求免除本身之罪。”

  李傕便怒懟賈詡道:“爾敢滅吾銳氣!”

  他心想道:如今事已至此,你賈詡投降曹操還能混個臣子的身份,某要是投降曹操豈能有好下場?便拔劍欲斬賈詡。

  幸好眾將勸免,方才罷手。

  其實賈詡也是好心,李傕若是此時投降曹操,曹操還真的沒有好的理由殺他。

  但是奈何李傕不聽。

  於是,當夜賈詡單馬走回鄉裏去了,隨他而去的還有一個清秀少年郎。

  ······

  ······

  次日,李傕迎戰曹軍。

  曹操親掣寶劍,率眾衝殺,其兵馬盡出,大敗李傕、郭汜。

  兩人望西逃命,忙似喪家之犬,往山中落草去了。

  ······

  ······

  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改稱許都。

  而這一年,戲誌才也終究抵抗不了天時悄然離去。

  他死的時候什麽東西、什麽話也沒有留下。

  曹操聽聞悲痛欲絕,大呼:“自此無人可問計也。”

  幸好,迎奉天子之時,曹操得了護衛天子身邊的徐晃;天子入許都後,荀攸、程昱、鍾繇、董昭、許褚、李通等人又先後效忠,他才稍解安慰。

  這其中為最者,莫過於荀攸了。

  荀攸者,荀彧之侄也。

  他是曹操麾下非常強大的一位軍師,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可謂是“妙計百出”。

  荀攸一生設奇策十二。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醜。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

  但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所以少為人知。

  曹操迎鑾駕到許都後,蓋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修城郭府庫。

  他上表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自己為大將軍武平侯。

  然後曹操以荀彧為侍中尚書令,荀攸為軍師,劉曄為司空倉曹掾,毛玠、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催督錢糧,程昱為東平相,範成、董昭為洛陽令,滿寵為許都令,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於禁、徐晃皆為校尉,許褚、典韋皆為都尉。

  曹操麾下異人由以扶蘇為最,曹操為了收攏異人之心,親封扶蘇為四品廣威將軍。

  一時間扶蘇恩寵過人,無可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