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他的聲音沙啞,帶有極為罕見的濕意:

  “少炎,我錯了。”

  那聲音與話語中的罕見濕意令她的目光終於一動。

  她的目光觸上他可見水光的雙眼,頓了一頓。

  那雙眼盛滿了情緒,其間愛意赤裸,其下坦坦蕩蕩。

  她抬手,揪住他的衣襟,猛地將他拉下來,咬住他的嘴唇。她重重地親吻他,像是從來沒有親吻過他一般,像是過了此夜便再難再親吻到他一般。

  她閉著眼,長睫顫動,直到唇間有淡淡血腥味,才喘著氣,放過了他。然後她側過頭,將臉頰輕輕貼上他的。她的淚水沾濕了他的皮膚,而她維持著這個姿勢,過了許久,才終於開了口:

  “我豈會不明白。”

  他的心重重一跳。

  他知道。他知道她從頭到尾都明白。

  她自然有過震怒,自然有過決絕,但在所有的震怒與決絕過後,她終究是懂得他的。

  否則,她何必要以雲麟軍在戎、豫二州境內作長防,她何必要將鄭至和一直帶在身邊,她何必在今日允讓他踏入這大營,她又何必在今夜他熟睡之時輕輕吻了他。

  他疼她的方式,她能夠明白體諒。

  她對他的愛意,從未消減過半分。

  她的萬般憤怒及委屈,不是因他的自以為是,不是因他的蓄意欺瞞,而是因他的那一紙死訊。

  他怎能夠置她於事外,而以自己的命去搏他心中之所謀與所圖!倘若他有個萬一,她又該如何過這餘生?

  這些她未說出口的話,他知道。

  而他不止知道這些,他更知道她今日不願見他的緣由。

  他用手掌攏住她的後背,無聲地長喟,道:“少炎,我不痛。”

  她的身體有些僵硬,猶豫稍許,才輕輕地抬手,攀上他的肩膀,然後緩慢地,將他緊緊地回抱。

  他的吻落在她的烏發上。

  在她看不見的地方,他後背的傷口因她的用力擁抱而無聲地裂開,鮮血浸潤敷著重重草藥的厚實繃帶。

  而她的淚水浸潤他肩頭衣衫,“……若看見你的傷,我會想要殺人。”

  他知道。

  但他沒有說。

  他的吻順著她的發滑下去。他珍重而憐惜地親吻著她,如待瑰寶,渾然不覺自身傷痛。

  她在他懷中道:“抱我。”

  他明明正抱著她,可他一麵吻著她,一麵回答:“好。”

  ……

  她被他抱著入睡。

  他將她圈在懷裏,聽著她逐漸綿緩的呼吸聲,目光探向自她衣袖間不當心掉落在榻上的一物。少頃,他探出手,無聲地將它取回來,舉臂對向月華。

  清柔的月色下,她當初的親筆墨跡潦草又敷衍,誰能料如今之赤熾情深。

  永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謝淖

  卓少炎

  於今締千秋燕好

  赤繩早係,白首永偕

  兵馬為禮,謹訂此約

  他垂下手臂,指腹微微摩挲上麵的幾字。

  千秋燕好。

  懷中的女人與他隔衣相擁,二人親密而再不可分。他以目光撫摸她的睡容,久久不舍闔眼。

  他所念之千秋,何止無戰之當下,更在與她之燕好。

  而她既以兵馬予他所望之千秋,他必以千秋證他對她之深愛。

  快近天明時,她在他懷裏動了動,抱住他一條胳膊,於半夢半醒之間喃喃喚他:“……炳靖。”

  這二字隨著鄂王之死湮滅,世間本已不該再有人叫。但這二字自她口中出,叫他聽得心都軟了。他親了親她的耳垂,應了聲:“嗯。”

  若她喜歡,這二字便歸她一人所屬。即便這世間不該再有人叫,可隻要她喜歡,縱以這二字喚他無數聲,又有何妨。

  ……

  晉京。

  天明時分,崇德殿禦案前的燈燭終於熄了。

  譚君看著宗正寺的人奉旨而去,轉頭看向禦座上的少年,問道:“陛下要將鄂王的名諱從戚氏宗室玉牒上除去,陛下心中恨鄂王到了這等地步?”

  戚廣銘聞聲抬眼。

  他漠然道:“朕是恨他。殺父之仇,多年之辱,朕恨不得將他曾存於世的所有痕跡都統統抹除。朕有何錯?”

  譚君眉頭微陷。

  戚廣銘又道:“朕知道,老師是為了朕的名聲考慮。他生前並未伏罪,若生後事朕下手太狠,老師怕朕會落下惡名。倘非老師之前因此故而多加攔勸,朕早已將他生前之政罷廢、將他之餘黨處死了。朕為了壓下清臣們口中的議論和手中的筆,已忍了近兩個月,朕還要忍到何時?”

  譚君沉吟,問:“陛下昨日,是不是又見了永安郡防禦使。他同陛下說了些什麽,讓陛下如此難安?”

  “六叔是來見過朕。但朕方才所言,同六叔毫無關係。老師之教誨,朕時時記在心頭,又豈會輕易被人拿捏左右?”

  “陛下如今身居大位,任何決策都須慎重。永安郡防禦使督辦桓、睿二王一案,多次請旨判二人斬刑,又欲戮清鄂王餘黨,這些事情,陛下如今打算作何處置?”

  “該殺的,統統都殺了。”

  少年的聲音仍然漠然,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譚君慎重地確認:“陛下當真想好了?”

  戚廣銘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後突然發怒,高聲道:“朕有什麽可怕的?朕如今還有什麽須顧忌的?朕昨夜閱報,大平至今沒有絲毫動靜!鄂王封地與謝淖舊部人馬,都已被收歸了朝廷!奏報亦經老師過目,難道還能有假不成?!至於那些清臣的嘴和筆……老師經鄂王一事,如今在朝中聲隆望高,文臣們有誰不敬老師之錚錚風骨?朕做什麽,隻消老師不開口,其他人誰敢上諫,誰敢責朕?!”

  譚君目光鑠鑠地看著他。

  這道目光令少年生畏,漸漸收斂了怒氣。少頃,他的語氣中添入一絲示弱,又添入一絲求助,他以少年單純的眼神望向譚君,放平了聲音道:“老師……老師如今是朕唯一能相信的人了。朕就隻這一個心願,望老師能助朕、成全朕。往後,朕一定事事都聽老師的話。”

  譚君收回目光,對著禦座行了個一絲不苟的臣禮。

  他未同意,卻亦未再進諫,似以此姿態默許了少年想要做的事。禮罷,他徐徐離殿而去。

  ……

  刑獄深牢。

  獄卒看清來人,忙上前接迎,俯身行禮道:“譚大人今日來,怎未提前差人來通知。”

  譚君未答,徑直走向牢獄深處。

  獄卒循著他的去向,頗有眼力地小跑過去,提前將牢房鐵門打開,然後知趣地退得遠了些。

  關於牢房的人聞聲而抬頭,然後露出淺淡的笑意。

  譚君步入牢房,在無旁人可見的角度下,躬身長揖道:“文總管。”

  文乙起身,還禮,昏暗的光線將他的兩鬢襯得雪白。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仿佛老去了許多。

  “謝將軍,如今一切安好?”

  文乙低聲地詢問。

  譚君點了點頭,“前日接書,謝將軍一切安好,無恙。總管可放心。”

  文乙欣慰一笑。

  譚君喟息,“總管與周將軍,這些日子以來受苦了。”

  文乙則搖頭,“我等吃的這點苦,同你當初相比,又算得上什麽。”

  譚君回之以淡然微笑,從懷裏摸出一小壺酒,掃榻而坐,遞向文乙,“總管且莫嫌棄,待將來大事抵定,晚輩必再以好酒奉上。”

  然後他正了正色,道:“陛下今欲殺桓、睿二王,更欲戮清鄂王餘黨,罷廢鄂王之政。晚輩來之前,已修書發往南邊,以告謝將軍。”

  文乙道:“大變在即,一切由將軍與大人定奪便是。為避嫌,今日之後,大人不必再來看我了。”

  然後,他看向手中酒壺,又笑了笑,歎道:“想當年鄭公,亦好這一口。”

  譚君沉凝片刻,複開口道:“當年,文總管、先師鄭公及謝淳大人,三人職分所差雖大,卻能懷相同之誌向,因惺惺相惜而結君子之交,著實令晚輩敬佩。若先師與謝大人地下有知,見今日之事,當可瞑目矣。”

  第75章 柒拾伍

  元烈二十七年正月,文乙頭一回見到謝淳。

  是年正旦朝會,裕王入京詣闕。這位已封王辟府滿兩年、在邊境小建軍功的皇三子獲得皇帝嘉賞,當被問及想要什麽賞賜時,他向父君求賜幾位年輕才俊,以補裕王府謨臣之缺。

  朝宴之上,皇帝伸臂,遙遙點向一人,問道:“此人如何?”

  裕王看了一眼,誠懇道:“此人自然好,兒臣隻怕父皇舍不得。”

  麵對甫建軍功、頗知進退的三兒子,皇帝沒有什麽舍不得的。他讓近侍去將人請到禦前,賜酒,問說:“謝淳,始安郡的裕王府缺能臣。你可願去始安郡,助朕這愛子一臂之力?”

  隔著重重身影,文乙看見那位名叫謝淳的年輕男人俯身叩首,然後聽見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臣蒙陛下、裕王殿下賞識,必以薄材佐殿下。臣謹奉詔。”

  裕王起身,進至禦前,親自將謝淳扶起。

  男人的容貌如朗朗清月,身形如勁拔青鬆,清晰地落入文乙眼中。

  他是元烈二十五年的新科進士中最得皇帝賞識的一人,得承天恩,近奉禦前,修起居注,才名聞傳於國中遠郡。裕王此番入京在禦前求賜謨臣,心裏念的又何嚐不是謝淳這二字。

  文臣的身上總有一股氣。

  那氣與武將的勇烈殺伐之氣不同。它無形,不迫人;但它堅韌,不可摧。它撐托著輔佐明主、廣濟天下、治和宇內的雄圖與壯誌。

  便是這樣的一股氣,令文乙下意識地收回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