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我見觀音多嫵媚》

  作者:阮阮阮煙羅

  作品簡評:

  傾國傾城的蕭家千金蕭觀音,因故不得不嫁給心性癡傻的權臣之子宇文泓時,世人皆感歎這樁婚事十分不配,卻不知宇文泓乃扮豬吃老虎,一邊打天下,一邊追求美嬌娘,與蕭觀音開啟了一段妙趣橫生的美滿姻緣。本文作者文筆優美,言情線詼諧有趣,一段看似尋常的先婚後愛的故事,因人設新奇特別、情節波瀾迭起,而在作者生花妙筆下,講述得猶為引人入勝,令讀者回味無窮。

  ==================

  第1章 婚事

  爆竹聲中,一歲又除,展眼十幾日過,便至立春節氣,時離驚蟄尚有月餘,天公未鳴春雷,卻有一訊,宛如一道陡然炸響的開年驚雷,在大業十四年初的料峭春寒中,轟隆隆滾傳遍北雍神都城。

  雍王府的二公子宇文泓,真的要娶妻了!!

  實際此事去年即有消息傳出,聞聽雍王妃將為次子張羅納婦,神都城中原本雲英未嫁的高門貴女,在短短數月之內,不是急嫁了般配的世家子弟,就是匆匆定下了門當戶對的婚事,生怕這“宇文二少夫人”的名頭,砸到自己的頭上。

  宇文氏雖占半壁江山、大權在握,雍王府雖是北雍比皇宮更為煊赫的實權所在,但嫁入雍王府、做那宇文二公子的夫人,在世家貴女眼中,可算不上是天大的福事。

  就連街頭小兒都知,這雍王府的宇文二公子泓,雖與一眾傑出的宇文氏兒郎稱兄道弟,卻是不折不扣的“二傻”一枚,不僅因病癡傻憨蠻,心性同如三歲小兒,還生得麵目不佳,同一眾芝蘭玉樹般的宇文子弟倚立一處,直如混插|進了一根愣頭愣腦的青白大蔥,心智、相貌、儀禮、才學,樣樣一如雲端、一如泥潭,尋常女子或願為富貴名聲蹈泥攀附,諸高門貴女,怎肯將一生沉擲入爛泥之中?!

  因而,自去歲秋冬消息傳出,雍王妃尚未覓定中意的兒媳人選,神都城內卻是婚嫁之樂常響,喜事連連,世家大族們互請喜酒,來往不停直至年底,而今開年立春,萬象更新,神都城中適齡的貴女,大都名花有主,宇文二公子的婚事,也終於定下,那些沒來得及定親嫁女的家族們,均暗鬆了口氣,而被這“好運”臨門”了的蕭家,則從上到下,一片愁雲慘霧,就連懸在房廊下的鸝雀,都似通人意,縮頭縮腦,不敢聒噪。

  鸝雀不鳴,昭示主人心中急憂的靴聲,卻是響噪不停,青蓮居清雅前室中,蕭家大公子蕭羅什焦心如灼,冷麵峻眉,負手繞室回走不止,欲急思良策為妹拒婚,然如是思走數圈,步伐愈發急躁,法子卻仍是半點沒有,心中如焚憂急更甚,幾如躥跳的火舌,要將他吞沒殆盡,終迫得他僵停急步,發泄般狠狠一頓足道:“不能嫁!!”

  他這一聲“不能”下來,又被巨大的無力感籠罩得透不過氣來,放眼北雍,何人能拒宇文之勢,縱是那金鑾寶座上的年輕天子,亦不能對雍王宇文燾,說上半個“不”字。

  想及體弱多病的天子,憂急無力的蕭羅什,忽地心念一動,轉麵向屏風前各自端坐的雙親,眸光發亮,“父親母親,不若令妹妹就此稱病,‘纏綿病榻’一年半載,以拒此事?”

  “……不妥,觀音這時候忽然病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其中關竅,更何況雍王爺與雍王妃?”

  一家之主蕭道宣,人前總是如鬆柏挺直的脊背,此時似因被這突如其來的“喜事”,給壓沉地微微躬著,他半低著首,以手輕揉著緊鎖的眉心,嗓音啞沉,“若真依你所言,令觀音稱病拒婚,直似明晃晃地當著天下人的麵,對雍王府行推諉欺上之事,如此行事,將為蕭家招禍……”

  一直沉默未語的蕭夫人,聞聽此言,手中次第撥轉的菩提數珠慢慢頓住,幽涼的眸光,微抬起一線,無聲地閃掠過丈夫沉凝的麵容,複又垂落在地上的青蓮花磚上,依舊靜默。

  蕭羅什方才隻是一時情急,才“亂投醫”似的想出“稱病”的法子,此時父親三言兩語即叫他醒覺,這法子如此明目張膽地“打臉”,極有可能會招致雍王府的怒火,世人皆知,雍王一怒,流血千裏,若真按他先前所言行事,他們蕭家十有八|九,將遭禍事,萬不可行。

  但,這“稱病”的法子行不通,旁也再無辦法可想,難道真要叫他皎如天上琉璃月的好妹妹,嫁給那個成日玩泥巴、掏鳥窩的二傻子不成?!!

  心急卻又無法的蕭羅什,忍不住跺腳歎息,“早在去歲秋冬,我就請勸過父親母親,速為觀音定下婚事,若一時覓不得如意佳婿,與母親同宗的玉郎表弟,也是極佳人選,偏生父母親不聽兒言,遲遲未有舉動,若當時早將婚事定了,今日這火坑,也砸不到觀音麵前來!”

  身為蕭家長子的蕭羅什,平素裏頗為孝順雙親,言辭間極少有違逆雙親之語,但今日卻因妹妹觀音之事,急火攻心,禁不住語露出幾分怨懟之意,他妻子裴氏,與他成親已近兩載,深知丈夫這一急躁就會有些口不擇言的性子,轉眸看公公婆婆因丈夫這句怨語,原本凝重的麵色,更似如染秋霜,忙在旁溫言寬解道:

  “當時衛家表弟尚且有孝在身,不宜議親,觀音妹妹那樣的好品貌,又豈能倉促隨便地就嫁了人,你愛惜妹妹,父親母親同樣愛惜女兒,定要花時間心力細細挑選佳婿,隻沒想到時不待人,這婚事來得這樣快,姑姑竟偏巧挑中了觀音妹妹……”

  裴明姝本意是消解丈夫怨語,不致令公婆聞言心傷,因此事產生爭執而致家中不和,卻不想丈夫因她一聲“姑姑”,將“火力”移轉到她身上來,目光隱怒地注視著她問:“是‘偏巧’還是‘有意’?可是你曾在雍王妃麵前提說過什麽?”

  好心勸解的裴明姝,見丈夫不領情就罷了,竟還生出疑她之意,頓覺委屈,眼圈兒霎時泛紅,氣性也跟著上來,絞擰著手中帕子,忍怒對望著蕭羅什道:“我能提說些什麽?!我雖喚雍王妃一聲‘姑姑’,可不過是裴氏旁支出身,平日裏都見不得姑姑一麵,根本說不上話,隻逢年過節時,會隨著裴氏族人一同拜見、飲宴一回罷了……”

  她說至此處,忽地想起今年正月初一,隨裴氏同宗去往雍王府賀歲,正在府內花園中,與一眾親友和王府女眷宴飲賞梅時,忽地撲啦啦幾隻白鵝揚翅飛闖入宴,她與參宴眾人俱驚怔抬首,一同望見了一個十七八歲、袍發淩亂的少公子,手抓著一根枯樹枝,同一群白鵝認真打架的古怪場景。

  匆匆趕來的王府侍仆,說是二公子未和其他公子一道隨雍王殿下赴元日朝會,而是獨自跑進了府裏的廚房,將那些待宰入菜的群鵝放出柵欄,與之嬉戲,卻玩著玩著,也不知怎麽惹惱了那群禽畜,呼啦啦一群白鵝直追著二公子嘶咬,仆役們追趕不及,而二公子就近撿了根樹枝,邊打邊退,就這麽同群鵝打到這處梅林來了。

  原先綺美的歡宴,被四處撲騰的白鵝攪得碗倒碟翻,園中如雲似霞的重疊梅枝,也被撲落得花枝搖亂、落紅紛飛,但,姑姑正如傳言所說,最是寵愛二公子,不僅半點沒有責怪她的“癡兒”,還關心地將他拉至身邊,為他整理蓬亂的頭發、鬆垮的衣袍,細看他可有被白鵝啄傷,又讓府內仆從將那些白鵝通通拔毛宰了,一個不留,選出其中肉質最為肥美的,為二公子做呈他喜愛的醬悶鵝吃。

  姑姑此舉,是像哄小孩兒般幫二公子解心頭之恨,但二公子卻攔著不讓宰吃,道他與眾鵝尚未分出勝負,那道醬悶鵝,留待他打贏眾鵝、五月十三過壽誕時再與眾人一起慶祝享用。

  說著還緊攥起拳頭,目光炯炯道:“兒定能在五月十三前,打贏這些白毛畜牲!”

  一名十七八歲、生得高大勁健的少公子,說話做事卻如三歲小兒一般,二公子這樣行止言語,自是引得眾人心中暗暗發笑,卻又因姑姑在場之故不敢笑出,忍得辛苦,而她心中禁不住浮起笑意的同時,忽地想起,五月十三,正也是觀音妹妹的生辰,她為這巧合微微怔住,偏被眼尖的姑姑望見,問她道:“怎麽了?”

  她聽姑姑嗓音微冷,生怕姑姑認為她是在嘲笑二公子,連忙解釋道:“我是忽地想起夫家妹妹也是五月十三這日生辰,真是巧了。”

  旁便有族內女眷問道:“你說的可是容徳甚美的蕭家大姑娘,抓周時萬物不取,偏將供在家中觀音像玉淨瓶裏的楊柳枝,緊緊抓攥在手中,從而被取名為‘觀音’的那位小姐?”

  她知觀音妹妹幼時這樁奇事在外有所流傳,含笑點頭道是,僅此而已,當時旁人並沒再問什麽,她也沒再說什麽,姑姑直至宴終也未再提及此事,更沒有留下她細問觀音之事,觀音妹妹現下這樁火坑婚事,應與她那日那句話,沒有什麽幹係吧……

  ……真的毫無關係嗎?

  裴明姝原本篤定自己清白,可這樣反複一想,也不由懷疑起來,若真是她那句提及觀音生辰的話,令姑姑動了納觀音為兒媳的心思,那……那她豈不是……

  盡管事情真相不明,但裴明姝因自我懷疑越發灼心,原本因委屈泛紅的眼眶,一下子急悔得簌簌掉下來淚來。

  蕭羅什與妻子成親近兩載,平日裏有時話說急了,夫妻間紅臉拌幾句嘴也是常有的事,還從未見她這樣被他說哭過,一時倒看怔住了,想要張口為先前之言道歉,可妹妹的婚事像座沉重的大山,堵在他的心口,令他僵著唇舌,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反是蕭道宣見兒子兒媳不睦,勸和地說了一句,“我們蕭家雖不勢盛,但也並不是小門小戶,觀音早有聲名在外,許是先前就已傳到了雍王妃耳中……”

  他一語未盡,就聽長久沉默的妻子低促地冷笑一聲,蕭道宣轉首看去,見妻子泠泠望著他道:“這聲名也是需經營的,觀音生來性子沉靜,極少外出宴遊,不是安居閨中,就是入寺禮佛,難為你這做父親的,令蕭家長女‘容徳甚美’芳名廣傳,如今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攀上了雍王府這座大山,可是遂你心意了?”

  蕭道宣望著容如冷霜的妻子,嘴唇無聲地翕張了兩下,終又緊闔,未辯一字,卻也沒有否定。

  蕭羅什本一為妹妹婚事焦心,二為妻子落淚心亂,又見多年來關係僵冷的雙親如此,真真是身心疲乏至極,無力再如從前那般巧言斡旋父母親之間的關係,滯足僵立,沉默不語,偌大的青蓮居前室,一時氣氛僵凝,直如一潭死水,溺得人幾要喘不過氣來。

  一直安靜站在母親身後的次女蕭妙蓮,自驚聞姐姐要嫁與宇文二公子,淚花兒就一直在眼裏打轉兒,此時見阿兄憂頹沉默,阿嫂無聲啜泣,多年來關係冷淡的父親母親麵色嚴寒,家人如此不睦而阿姐的婚事,又無可回旋的餘地,一顆本就驚淒悲傷的心,更是揪絞得難受。

  她默默走背過身去,行向通往內室的垂簾,抬手搴簾,悄看阿姐情狀,見應聽得前室爭執之聲的阿姐,並非如常調箜篌、閱詩書,而是寂寂無聲地跪坐在窗下,微微仰首,漫望著窗外紅梅白雪。

  紛茫的飛雪覆得天地銀白,似也揚揚落積在阿姐的眸底,覆得一片空茫,不見天光,蕭妙蓮望著這樣的阿姐,心中強抑的酸楚驟然間全往上湧,隱忍多時的淚水,一瞬間全數滾落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封麵先湊活吧,過兩天換,第一章 鋪下背景和女主娘家,接下來兩章男女主出場並成親,就是這麽地速度!

  【本文提示,涉及一丟丟劇透,最好看下,不看後麵踩雷之類的我不管我不管】

  1 放鬆之作,定位狗血小言,主寫狗血感情,其他陰謀時勢之類一切從簡,基調酸酸甜甜,he。

  2 女主前期佛得比較溫善,啥愛都能有一點,就是在男女情愛方麵是顆石頭心,後期性格脾氣隨著石頭裂縫開花而日漸見長變爆(這個爆不是跟普通人做對比,而是對比她之前的自己,爆的對象主要是她的狗男人),男主前期外狗內狼,後期外狼內狗,總體是個二哈狼狗子在逃不過真香定律的同時、發現一堆外敵在饞他老婆、一邊趕情敵奪江山、一邊苦兮兮地追老婆的俗套故事,內有一定的情節波折,雖然作者覺得還好,毛毛雨不算什麽,但鑒於作者有一定抗虐力,而每個人承受力不同,讀者具體觀感如何不保證,反正結局是光明的,讀者根據個人觀感,合則看不合則退,總體來說,應該是作者目前寫過的文裏相對最甜的一本。

  3 是作者目前寫過的文裏相對最甜的一本,但內有彎彎繞繞,應該不算當下的純粹甜文,作者也沒有加任何甜爽蘇寵文類別的標簽,請不要以此類標簽來嚴苛要求本文,另仇女者勿入、對男性百般寬容卻對女性無比苛刻者勿入。

  4 女主原型李祖娥,本文整體架空,雖有部分史事借鑒,但不會一一對應史實,相關風俗亦架空,不必較真,較真也不改。

  5 不會因為評論改動大綱半個字。

  6 喜歡在作話叨叨叨,不看可直接屏蔽作話,晉江有這個功能,作話有兩種,一種隨便開開玩笑,一笑了之就算了,一種是稍微劇透下後麵的劇情,比如說會有死亡就真的會有死亡,這種千萬當真。

  最後衷心感謝贈送的營養液小夥伴,小丸子73,若涼88,機智的大橘19,我在秋天種蘑菇20,啵哩海苔2,“”10,麵包姐姐30,夭7,崔1~

  感謝贈送地雷的小夥伴,小丸子扔了4個,燕麥片真好吃1個一族扔了1個,淺胡桃扔了1個地雷~

  感謝贈送手榴彈的小夥伴,小丸子3個~

  第2章 迎娶

  淚水再多,也衝不走煊赫權勢所定下的成親之事,無論是否隱存有心攀附之意,還是為至親家人傷心不甘,蕭家人都唯有接受二字而已,夜已深,聚在青蓮居的父母家人,陸續離去,蕭觀音能感覺到人人離去之前,都似有許多話要對她說,可終究,誰也沒有多說什麽,都隻是紅著眼眶,強抑複雜心緒,溫聲勸她早些安置。

  她身邊的鶯兒,雙目如她離去的妹妹妙蓮,早因哭泣腫紅如桃兒一般,蕭觀音令她下去歇息,十四五歲的鶯兒不肯,淚眼朦朧地凝望著打小伺候的小姐,邊輕搖著頭,邊還有淚花飛出,蕭觀音無奈地輕歎一聲,攜住身邊侍鬟的手道:“今夜有阿措陪我呢。”

  阿措姐姐雖不能言,但性情沉穩,平日裏服侍小姐處處妥當,今日乍然聽聞這樣駭人的大事,也依然沉得住氣,沒紅眼睛,不像自己,從知道小姐未來的夫郎是誰開始,淚珠兒就掉個沒停,這樣哭哭啼啼,不僅伺候不好小姐,也定會惹得小姐更加傷心難受,硬留在小姐房中,真是憑白給小姐添堵,鶯兒如此抽噎著思量片刻,執袖角抹了眼淚,乖乖聽小姐的話,捧了盥洗的熱水入室後,退出了青蓮居小姐寢房。

  燈架銀燭光影輝照下,得鶯兒信任的阿措,如常伺候小姐淨麵梳發,麵色沉靜,動作嫻熟,好似今夜,與之前的許多個日日夜夜,也沒有什麽不同,將輕柔手捧的三千青絲細細蓖順,一一收好鈿梳等物後,扶小姐至內室榻邊寬衣,放下挽帳的銀鉤,正欲吹滅燈火、而後退至外間小榻為小姐守夜時,忽聽門扉傳來叩叩輕響。

  阿措無法出言相問,蕭觀音則以為是鶯兒去而複返,微揚聲問道:“鶯兒,何事?”

  屋外叩門聲靜默片刻後,少年微啞的嗓音輕輕響起,“阿姐,是我。”

  蕭觀音一驚,扯了外衣隨攏在身上,便匆匆趨前,打開寢房房門,見門外之人,竟真是本該身在京西伽藍寺的弟弟迦葉,十二歲的少年郎挾著風雪寅夜而來,雖披著一道羽緞鬥篷,但卻難抵風侵雪虐,肩頭落滿積雪,麵色蒼白,清淡的眉眼間都似凍聚起了冰雪渣子。

  蕭觀音觸到他雙手亦是寒涼無溫,也顧不得問他深夜忽歸的因由,急先將他拉入室內,命阿措闔上房門、將室內燃著的炭盆燒得更旺些,又親捧了一道錦裘,覆在氆氌上的薰籠上,讓迦葉偎著薰籠取暖,自己則跪坐在薰籠一旁,拿帕子拭了他麵上的雪意後,握住他兩隻冰涼的手,低首嗬捂著。

  待那兩隻冰涼蒼白的手,終於有了些暖氣,蕭觀音抬首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少年,柔聲問他道:“怎麽突然回來了?還是這樣冷的深夜,小心凍傷身體……”

  燈架上的燭光,因阿措手捧袖爐近前帶起的衣風微晃了晃,搖落在少年的眸底,如幾點星子,錯落地飄散在幽沉的海麵上,不甚明亮的燈光下,蕭迦葉微抿了抿唇,望著那雙溫暖雙手的主人道:“我……我聽說阿姐要成親了……”

  蕭觀音捂手的動作一頓,微垂目光道:“……應是吧。”

  蕭迦葉問:“阿姐……想和那個人成親嗎?”

  蕭觀音不語,隻是從阿措手中接過暖熱的袖爐,塞到弟弟手裏,令他籠袖抱捂著暖手,蕭迦葉順從地抱捂著暖爐,眸光卻落在姐姐收回的纖白雙手上,在長久不聞回答的沉默中,也不再追問,隻是慢慢地低下身去,像幼時不知事時,側頰靠伏在姐姐膝上。

  蕭觀音邊將弟弟垂落頰側的幾絲烏發掖入耳後,邊輕聲道:“回房歇息去吧,你在家住的緒風齋,一直有人灑掃,幹幹淨淨的。”

  蕭迦葉卻低聲道:“我再待一會兒就回伽藍寺去,明早母親見我在家,怕是不好。”

  蕭觀音沉默片刻,還欲再說話時,枕在她膝上的少年,卻似想起什麽,坐起身來,邊將袖爐擱在一旁,邊伸手入袖道:“幾日前,從天竺來的諦摩法師,送了寺內住持不少天竺風物,住持大師知我平日偶爾會種種花草,便將一包天竺那伽花種轉贈與我——就是從前我同阿姐一起在書中看到的那種玉白無葉之花,我知我手腳粗笨,怕把這花種壞了,到時開不了,也是白白糟蹋了,所以就想等阿姐來寺時,將這花種送給阿姐種植,今……既回來了,就順帶上了……”

  ……她每月都會去伽藍寺數次,原本今日也當去的,隻沒想到,臨出門前,雍王府突然來人,帶來了那樣驚人的消息,一句輕飄飄的話,立攪亂了她今日的出行計劃,攪亂了她過去十六七年的人生,還有,她所以為的澹靜未來……

  蕭觀音無言暗想須臾,見弟弟迦葉話已說完,卻還是沒能從袖中掏出什麽,怔怔坐在那裏,聲音僵硬地道:“……怕不是回來打馬太急,滑丟在路上了……”

  “罷了,這花種來自異域,我從沒蒔弄過,到我手裏,怕也是要種壞的,隻當無緣吧,或許它在園子裏種不好,丟在路野邊反能自在盛開,某日你我走經過那裏,許還能一起看到呢。”

  看弟弟神情十分落寞自責的蕭觀音,好生勸慰了幾句,又讓阿措去燒沏盞茶來,好讓迦葉喝茶暖身,但弟弟迦葉卻推辭起身道:“不必麻煩了,我……我回伽藍寺去了……”

  “夜深了,外頭又冷,你身體本就不好,怎可淩寒回去?!”蕭觀音想了想再勸道,“要不,去父親那裏歇睡兩個時辰可好?緒風齋久無人居,未燃炭火,不及父親那裏暖和,父親此時,應也未深睡的,你若……若怕母親不高興,待天快亮時,悄悄離去就是了……”

  她看弟弟微垂著眼,似是順從的樣子,起身送他出了寢房房門,將那隻暖和的袖爐,重又塞入他的手中,“去吧,睡個好覺。”

  少年點了點頭,在近侍提燈在前的光照中,轉身重又踏入了寂寒紛飛的夜雪中,他離去的身影漸漸遠逝,所相問的話語,卻如漫天紛飛的細雪,一重又一重地覆落在蕭觀音的心底,同白日裏父親沉重歎息的那一句,“如若不從,將是蕭家之禍……”

  ……“阿姐……想和那個人成親嗎?”……

  朔風忽起的揚雪撲麵而來,挾寒打斷了沉浮不定的心緒,蕭觀音因冷微凜的同時,為風侵寒的衣袖被人輕牽了牽,是阿措,她安靜而關心地望著她,以眸光“言語”,請她不要立在門邊受寒,早些上榻歇息。

  呼嘯的風雪重又被關在房門之外,蕭觀音沉默地往榻邊走了數步,在垂幔處停下腳步,看向阿措道:“若我不在家中了,你留在府裏,或者回家吧,這幾年還算太平,道路來往相對便利,我讓阿兄派人護送你回去看看,也許你提過的南邊老家,還有親人在世呢,能和家人在一起,總是好的。”

  阿措卻輕輕地牽握住她的指尖,意思是她去哪兒,她就跟去哪裏。

  蕭觀音淡淡笑道:“可我也不知,那裏是什麽樣的地方呀。”

  阿措還是搖頭不走,豎起食指,在她手心一筆一劃地寫下兩個字——“不怕”,又朝她做了個安睡的動作,一雙烏黑澄定的眸子,就似當年初見她時,明明剛從山賊的毒手中逃脫,慘白的麵容上濺滿了鮮血,眸光卻異常冷靜安定,似對這世間萬事,都沒有多少畏懼。

  蕭觀音輕握了握她的手道:“好,睡吧。”

  留在外間的燈火,隨著阿措輕微近無的腳步聲,一分分地熄滅了,偌大的青蓮居中,隻她帳外的一盞銀紅小紗燈,猶在暗夜中,熒瓏著淡微的光暈,臥在榻上的蕭觀音,遲遲難生睡意,而帳外的燭火,因燈芯長久燃燒,簇簇跳動起來,恰似她驚知婚事以來的心,搖來曳去,無法安定。

  暗寂長夜不知過去多久,蕭觀音終是坐起身來,探身出帳,欲剪燈花,挑亮明燈,然待持剪在手,揭了燈罩,她靜望著那一簇搖曳不定的光亮許久,卻是以剪刃慢慢壓平了燭火,最後一絲光亮在化作輕煙的輕滋聲中歸於暗寂,這大雪紛飛的深夜,終是徹底地陷入了黑暗之中。

  大業十四年的第一場飛雪,覆得神都銀裝素裹、宛如冰城,在三四日後,才隨著漸暖的晴光,慢慢化開,滿城的融雪滴水聲中,一日柔過一日的春風,拂入神都城的大街小巷,挾著有關二公子婚事的種種訊息,落在人們茶餘飯後的閑聊裏,從世家貴族,到平民百姓,幾乎人人關注著這樁特殊的婚事,充作平日無事消遣時的閑侃笑談。

  雖然婚事已是板上釘釘,但娶嫁的六禮依然得做足,從納采到問名,從納吉到納征,雍王府動作極快,不過一月,即將婚期定在了大吉的二月十六,中間所謂“請期”,備禮請待嫁新婦娘家同意,也隻是在禮節上通知蕭家一聲罷了。

  “請期”既完,婚期已定,最後一禮,便是新郎“親迎”,待到二月十六,時近黃昏,通往安善坊蕭宅的道路兩側,擠滿了等看熱鬧的神都城民眾,人人翹首以待,等看這樁特殊的婚事,等看那位癡傻的宇文二公子,如何迎娶他“容徳甚美”的蕭姓新娘。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雞飛狗跳地成親,開頭兩章寫蕭家較多是因為男女主情感路上的幾次轉折,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蕭家相關人事隱情的影響,蠻重要的,需要鋪下。

  感謝投出淺水炸彈的小天使:小丸子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31156477 26瓶;大咩咩 20瓶;燕麥片真好吃 10瓶;啾啾粒 5瓶;24149719 4瓶;Elle_zj1979、是藍不是蘭 1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