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薑苗苗心思很簡單,就抱著一股“肥水不能流外人田”的態度。

  在她看來,對於這種戰鬥在驚心動魄的敵人心髒故事,隻要劇本漂亮、情節跌宕,觀眾對於主角的好感度就會情有獨鍾,尤其還是這種最後處於犧牲位的壯烈英雄角色,更能讓觀眾的好感度代入到飾演者身上。

  所以,這種會吸引觀眾好感度、對年齡又要求年輕的角色形象,為什麽要讓出去公開征選?

  “我自己來演?”

  李南池一愣,如今,伴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執行,紅星廠的盤子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李南池已經下意識的把自己摘了出去。

  現在被薑苗苗一說,李南池才想到這一茬。

  在腦子裏過了一下來自薑苗苗的這個提議,李南池覺得還挺不賴。

  自己這一副麵孔,雖說沒有頂流小聲的那種奶萌凶受粉絲追捧,但飾演這種血與火的形象,還是可以勝任的。

  李南池的手指在方向盤上滴答著,開始認真考慮這個提議。

  薑苗苗也不再說話了,從身邊人的一個臉部表情,她就知道李南池心動了,自己的提議,隻是在身邊這人的視角被不經意間拘束住的時候幫他解綁一下。

  “對了,這幾天你到處探點看房,效果怎麽樣?”

  快要駛出複興路的時候,李南池響起薑苗苗這幾天一直在看房。

  薑苗苗搖了搖頭說,“還在看,沒看完。我也沒有每天都去好吧,這晚上每天的樂隊排練我也都有參加的,加上來回花費的時間,一天也就隻能看一個地方的樣子。”

  隨著李南池在路口駛離的時候,另一邊。

  與紅星廠一條複興路上的餐廳一角,結束完采訪的周婧給自己點了一杯咖啡,舒緩一下采訪後的疲憊。

  麵對麵采訪亦是個十分消耗心力的事情,雖然事先有采訪大綱,可題都是預設下來的。但受訪者的答案是未知的,這時候就需要自己會接話,會引接話題。

  而這些,都需要情商的不斷消耗。

  回想起今天采訪李南池那個年輕導演的經曆,周婧就覺得自己的情商被消耗了一空。

  尤其是李南池那對待“紅與不紅”的態度,感覺自己被糊了一臉。

  什麽意思嘛,一個一舉一動自帶千萬流量的當紅人物,老神在在坐在高腳凳上一臉淡然的說“不關心自己紅不紅”,周婧差點兒就忍不住來一句“”了。

  她算是看出來了,李南池這個年輕人確實沒什麽人設,硬要是往人設上去靠,那就是傲嬌!

  美美了喝了一口奶咖之際。

  嗯?

  周婧的目光停留在馬路轉口的那輛車上。

  眼角餘光瞥見的剛才在轉口過去的那輛城市越野車,讓她感覺到很熟悉——可不就是在紅星廠看到的那輛老板座駕嘛。

  她很肯定這是李南池的座駕,因為員工車肯定不會那麽大大咧咧停在唯一的一棟辦公樓麵前,而且,沒有人會這麽傲嬌的在自己車前兩側插上畫著“那兔”的卡通小旗。

  這會兒再次看到這位年輕傲嬌導演的座駕,周婧突然想起李南池完成與自己麵對麵采訪後,就匆匆離開,連規則之內的請吃飯環節都沒有!

  通常品牌雜誌采訪完,飯局都是不會少的,飯局之上還會客氣的塞上一筆潤筆紅包,這都是規則之內你情我願的事。

  但此行紅星,這些是一概沒有。

  周婧看出來了,並不是紅星廠故意不組飯局,而是真的忙,一個公司的忙碌狀態,從職員的走路步伐頻數就能看出。

  這讓周婧不禁在想,紅星廠內部行程匆忙,記者職業的敏感性讓周婧感覺李南池肯定是在憋著什麽大動作!

  一周後,九月尾聲之際。

  《人物》雜誌最新一期公布。

  作為本期雜誌的重量級對象,封麵人物就是李南池,封麵上的李南池一身正裝,一隻腿踩在高腳凳上、一隻腳自然垂著,陰影之下更顯得棱角分明。

  在封麵照旁邊,采訪中的一些李南池語錄短句被遴選出來,而且加黑加粗。

  毫無疑可的——

  “紅與不紅不是我關心的,我不關心自己紅不紅!”

  這句話,一出現在雜誌架上,就火了。

  雜誌采訪不是衛視采訪,沒有視頻播放,但雜誌封麵有李南池一臉淡然的表情。

  很多網友找到《人物》雜誌的線上官網,配合著這句話將李南池的照片截取了下來,爾後開始全網流傳,並且登頂熱搜榜。同時,頗有能力的視頻u主直接找到李南池以前的受訪視頻,拚接李南池的聲音,愣是做出同台詞的“采訪視頻”出來。

  由此,“不知自己紅不紅”的李南池擠掉“ayok雷布斯”,與“對錢無感大馬哥、億小目標隔壁老王、不知妻美你東哥”躋身四**王

  紅星廠方麵見熱度正當時,於是就在官網正式刊登公布了紅星廠將在李南池執導下打造一部抗戰諜戰片的消息。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隻是一個電影項目立項的動態,沒有演員信息、沒有時間線,連片名是什麽都沒公布,所有信息都蒙在霧中,但網友粉絲、觀眾、不少演員都因為紅星廠的這道消息而騷動。

  對於觀眾,尤其是已經被“紅星廠”這個品牌圈粉的影迷而言,看到紅星城有新動作,就很是期待:

  “池大玩完音樂是想到主業了?”

  “真好,紅星粉可以大聲喊出我們的口號:紅星出品,必屬精品。”

  “一定會是精品,不管貴圈如何嫉妒,池大塑造作品的能力擺在那裏!三戰三捷可不是吹得。”

  “”

  自然,亦有人表達出懷疑的聲音,主要是對所謂“諜戰”的質疑,因為他們仔細一看,“抗戰”後麵還有“諜戰”二字,而國內的諜戰創作很是差強人意。

  “新片是轉型了?諜戰可不好搞。”

  “依然還記得前些的一部諜戰劇,愣是拍成了懸疑劇,好扯。”

  “拍成懸疑還算好的,那還算是智商在線的,去年播的那個《密碼》簡直是將智商拎起來打德‘ia!ia!’響。”

  “”

  而對於業內,紅星廠繼三毛之後爆出再度出手的消息,還是轉型諜戰,也圍繞這條消息而騷動。

  因為,不是有風聲說紅星廠要做《閃閃的紅星》這部作品以延續明年的六一檔麽?

  怎麽就搞起諜戰片呢?

  紅星廠要是去搞諜戰片,那自己是不是有機會拿到《紅星》這個i?

  一時間,業內影視製作公司心思有些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