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辣眼睛(燃魂1)
  0146、辣眼睛(燃魂1)

  即便如此。

  並沒有人下關。

  這時,祖逖向戚繼光拱手,“戚帥,末將前去叫關陣。”

  戚繼光沒有應聲,僅是點了點頭。

  祖逖會意,扯動韁繩,策馬而去。

  不多時,來到相距關前十五丈外的雪地上。

  故作不屑的看向關上,“嘿、李大頭!

  如廁一天一夜,可還想去如廁?”

  之所以叫李大胡子,是因為李傕生的虎背熊腰,滿臉絡腮胡子,臉盤大,大到帽盔都扣不下。

  李大頭,在東漢時期,類似稱呼非常辱人。

  正如呂布在關下,辱罵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出了名的大,可被叫“大耳賊”,是對人的不尊敬,更像是一種侮辱。

  此時的“李大頭”,正是對李傕的侮辱。

  這不,關上小校聽到這個稱呼,急忙扭身向李傕匯報。

  可當小校轉身的刹那,剛好看見一臉陰沉的李傕,於是連忙拱手作揖,“將軍。”

  幾在同時,夫君所有士卒們,紛紛向李傕拱手。

  可是,麵獨士卒們的拱手,李傕反倒更加惱怒。

  剛剛祖逖的話,李傕一字不落的聽在耳中,自然也落入眾人的耳中。

  李大頭也就罷了,如廁一天一夜!!

  實際昨日,李傕以為西域的人在酒中下.藥,可就在這時,意外得知城中已有二十餘人被殺。

  瞬間,李傕想到有人夜潛城關,

  同時聯想到西域美酒,以及送酒的人……

  想到此,李傕十分後悔嘴饞,偏偏喝什麽西域美酒!

  聽了關下之人的話語,李傕下意識的緊攥拳頭,緊.咬鋼牙,隨之大步上前,望向關下。

  雖說距離尚遠,卻依稀認出祖逖的輪廓,這是前夜送酒之人!

  然而,看見李傕的出現,祖逖則笑問:“李將軍,近日過的可還好啊!?”

  好。

  好得很!

  差點沒特麽死掉!

  “是你這小賊,本將要將你五馬分屍!”

  話畢,看向一旁小校,怒喊道:“取我兵器來!”

  小校連連點頭,急忙去取兵器。

  怎奈,就在這時,腹中突然傳來一股熟悉的痛楚,“哦、呼呼……”

  發出聲音的同時,再次攥緊拳頭,菊.花也跟著一緊再緊。

  少頃,當李傕的額頭漸漸滲出細汗,那小校提著長槍來到身側,“將軍,您的槍取……。”

  幾在同時,一陣“炮火連天”的聲音,瞬間將小校的話音掩蓋。

  刹那間,附近的所有士卒,齊齊看向麵色漲紅的李傕。

  然而,李傕麵上怒容更盛,一字一頓的喊道:“我要殺了你!!!”

  城關下的祖逖,並不知道李傕剛剛的“炮火連天”。

  這時,掏了掏耳洞,疑惑地問:“李將軍,請恕在下多嘴問一句,那西域美酒,可是進獻給董卓老賊的?”

  “你休要對相國不敬!

  隻是送給相國,並非進獻。”

  董卓雖是篡漢之賊,卻並沒有像曹操那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與進獻相比,董卓反而希望是送。

  可是,伴著落下的話音,李傕很是不解地問:“賊將,為何有此一問?”

  話畢,瞳孔不自覺的微張,似乎想到了什麽,當即怒喊:“快,快將運送西域美酒的馬車攔下來!!”

  聞言,小校不明所以,忍著刺鼻的異味,作揖道:“稟將軍,運送美酒的馬車,昨日辰時就已出城,這會兒已經送到郿塢,不知將軍……”

  突然,李傕雙.腿一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是的,他坐地上了。

  可想而知,董卓若是喝了所謂的西域美酒,也會與李傕一樣飽受折磨。

  當然,最慘的還是此時的李傕。

  不敢細想,辣眼睛!

  ……

  話分兩頭。

  青泥關。

  三軍將士喝著熱湯,烤著火,吃著烤馬肉。

  待這一切結束,劉辯便讓三軍將士休息。

  眼下是後半夜寅時過半,尚有兩個時辰天亮。

  如今南武關、青泥關皆落入劉辯之手,自然不擔心有人將消息告知董卓。

  不多時,三軍將士漸漸睡去,劉辯等人也已經睡去。

  爭取養足精神,急行軍一日便可,抵達長安的最後一道屏障,下邽(渭南)。

  很快,三個時辰轉眼即逝。

  風雪停了。

  劉辯醒來,徐達、秦瓊等人已然整齊軍馬。

  對此,劉辯清楚他們沒叫醒自己的原因——

  不單單是主公,隻希望勞累的主公多睡一會兒。

  劉辯臨走前,隻留下兩千士卒,選出兩個團長,可他們仍舊喜歡“千夫長”這個名稱。

  至於白袍軍陳慶之,自然帶在身邊。

  如此腹有良謀的驍將,若留下守城,著實可惜。

  青泥關距離下邽六十裏。

  若是騎馬奔襲,夏日不消三個時辰,便可抵達。

  可眼下剛剛下過風雪,縱使騎馬,最少也要五個時辰。

  至於徒步,最少需要一天時間。

  劉辯一方5.8萬大軍,7000餘降卒,外加白袍陳慶之的800人,白天行軍礙於紮眼。

  不過,慶幸劉辯大軍走的均是山路,本就人跡罕至的地方。

  可是,由於大軍最終要抵達下邽,下邽的人口達到數萬之多。

  即使夜裏抵達,也難免被發現。

  人多嘴雜,個別人難免將消息告知董卓。

  劉辯去往下邽的目的,隻是為了等候潼關的斥候,以及長安派出何人,前去潼關援助。

  按照劉辯的計劃,最好是呂布。

  可是,按照曆史進程,四月份司徒王允,才開始巧施“美人計”、“連環計”。

  也就是說,董卓、呂布可能已經見過小貂蟬,隻是王允尚未將小貂蟬送到相國府上。

  可是,假設此時的呂布已經喜歡小貂蟬,是否援助潼關,尤未可知。

  當然,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大軍分開。

  於是,劉辯與荀彧、徐達、秦瓊商議一番之後——

  劉辯帶上秦瓊的三千玄甲軍,陳慶之的八百白袍軍,直奔下邽。

  徐達、甘寧、樊噲,帶上四萬大軍,直奔長安以南二十裏外,原地駐紮。

  荀彧、王伯當、羅成以及燕雲十八騎,裴元慶,帶上兩萬五千餘將士,前往沈嶺西北三十裏外,接應魯、熊、張三部。

  想著要與劉辯分開,荀彧、王伯當、羅成十分不舍,尤其是荀彧。

  以前無論去哪,荀彧都陪在劉辯身邊。

  對此,秦瓊向荀彧拱手,“請先生放心,叔寶必將全力保護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