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君可見
  這一日,天晴雲淡,春風和氣。

  乾京城外的一處官道旁停了一輛馬車。

  馬兒在原地無聊的打著響鼻。

  一位皮膚烏黑,滿臉皺紋的車夫跳下馬車,準備去路邊采點青草給馬吃。

  他本是在乾京城內營生,一般不送人去城外。

  但清晨那個在長安街口攔下馬車的書生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是去百裏之外那個終年大霧繚繞、高聳入雲、傳聞有神仙居住的龍泉山,他略一糾結之後便也應承了下來。

  一想到今天一天就能賺到往日一旬的收入,他便又不自禁地笑了起來,一張黑臉更皺了。

  至於為何半路停在這裏,是那位書生的要求,拜托他在路旁等上半個鍾頭。

  想到這,他又看了眼那位書生離去的身影,目光中帶著些憧憬。

  等再攢些銀子,俺就把家裏那臭小子送到學堂去,不能再讓他在外麵胡耍了,聽說學堂新來的教書先生可是個學問通天的秀才老爺哩。

  ……

  趙戎循著記憶中的路線,向林子深處走去。

  馬上就要遠行,他準備去母親墳前掃墓祭拜一番。

  下次再回來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他今日是一身青色儒衫,腰懸玉牌,佩戴文劍,背著一隻朱紅漆雜木書箱,用脫胎漆器製作而成,材質不算名貴,但整體精細雅致、輕巧結實,內部布局巧妙合理。

  這一身“琴劍書箱”的打扮大概就是讀書人行走江湖不離須臾的裝備了。

  哦,好像少了把琴。

  他其實是有把古琴的,畢竟琴藝是讀書人必備的技能之一,但是他感覺自己估計用不著便沒有帶上。

  不多時,他便在一片竹林中找到了母親的墳墓。

  趙戎擱下書箱,在墓碑前默立了一會。

  他雖然是個重生者,但是來到這個世界後他一直在努力把自己帶入到原身的角色和情感中去。

  如果原身已經死了,那麽趙戎就要代替他好好活著,盡量完成他的理想和期盼。

  如果原身隻是和趙戎互換了身體,在地球上蘇醒了過來,那麽趙戎也希望他能善待他繼承的一切,照顧好自己在地球上的父母和親朋,自己亦會珍惜他在這個世界留下的“遺產”。

  趙戎準備給墳墓清理下雜草、添點土,但是他發現似乎已經有人替他做過了,甚至墓前還遺留著幾柱香。

  四周寂靜無聲,春日的暖陽從竹葉間灑下。

  趙戎緘默無言。

  他從書箱中取出了一小壺酒,傾倒而下,之後便在墓前下拜。

  隻是他剛起身,就突然感到腰間仿佛被塞了一塊灼熱的木炭。

  趙戎低頭尋去,源頭竟是腰間佩戴的那塊墨色玄鳥玉詩牌!

  他伸手提起玉牌,發現它此刻已經不再像剛剛那樣大量發熱,但依舊暖如火爐。

  他知道這塊玉不凡,但平時自己隻有在摩弄它很久後,它才會這般溫暖,今日為何會如此反常?

  突然,一小塊不起眼的記憶碎片在趙戎腦海中閃過。

  他立馬單膝跪地,用雙手挖開墓碑旁某處平坦的土壤。

  下一刻。

  他深入泥土的手碰到了一塊堅硬的東西。

  他用力掏了出來。

  隻見沾滿泥土的手上赫然躺著一塊乳白色的玄鳥玉牌!

  趙戎恍然地將腰間那塊墨色玉牌和它拚在了一起。

  正麵有兩隻玄鳥,墨玉偏左,白玉偏右。

  在中間完美銜接。

  另一麵有一句詩詞,墨玉五字,白玉五字。

  何以寄思情?美玉綴羅纓。

  此刻,那些他腦海深處被遺忘的記憶碎片開始絡繹不絕地浮現。

  趙戎之前其實並未完全消化原身的記憶,因為繼承記憶的過程並不是簡單的直接烙印在你腦海中,那會代替你思考,而是讓你如一個看客一般,去主動瀏覽,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帶入。

  他當初剛剛重生也隻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了那些讓原身印象深刻的重要記憶,更別提那些浩如煙海的瑣碎記憶和隱藏其中的一些特殊故事了。

  現在,以這對玉牌為線索,趙戎想起來了。

  關於這對玉牌的故事全想起來了!

  這塊白色玄鳥玉牌就是洞房那晚趙靈妃向他要的玉!

  這對玉牌最初是他父母的定情信物,後來他母親給了他和趙靈妃。

  玉正麵雕刻的是天命玄鳥,他母親曾說天下所有的趙氏皆源於一個古老而又榮耀的家族,這隻天命玄鳥就是這個家族的圖騰,各洲趙氏子弟皆不能忘!

  至於後麵那句詩。

  “美玉綴羅纓”意思是在玉佩上穿以纓穗來裝飾,它還有另一層含義……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係於腰間的彩色絲帶,束結羅纓就是“結縭”,它是成婚的代稱。

  而一個未婚的女子為一個男子的玉佩結綴羅纓,自然是心底愛意的真情流露,趙戎記得《紅樓夢》裏麵林黛玉就曾給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穿過纓穗。

  想到這,趙戎看了眼自己手上那塊墨色玄鳥玉牌,上麵早已被某個女子係滿了羅纓……

  母親曾對幼時的他和趙靈妃講過有情人互贈美玉,以寄思情的故事。

  講過在她遙遠的故鄉——大晉,男女訂婚之時,互換玉佩,代替對方養玉,新婚之夜,玉歸原主,情定終生的浪漫傳統。

  猶記得,當時那個喜歡跟在自己屁股後麵,一口一個戎兒哥的少女,聽的格外認真。

  後來他和趙靈妃訂婚時,母親將這兩塊玉牌分別給了他們,趙靈妃養的是墨玉,他養的是白玉。

  隻是曾經的他對入贅一事深惡痛絕,一心隻想著離開,便把那塊他認為隻屬於他母親的白玉埋在了母親墓前,不想為趙靈妃養玉。

  而那塊墨玉,他準備新婚之夜從趙靈妃那兒直接拿回,什麽也不留給她。

  這也是曾經的他為何主動寫信催趙靈妃回府完婚的原因。

  想到這裏,趙戎默然。

  腦海中一瞬間閃過很多畫麵:方先生隱晦的勸誡,芊兒噙著淚的哭訴,白喜帕上笨拙的刺繡,幹淨儒衫不對稱的袖子......最後的最後,畫麵定格在了新婚之夜,當時並不太起眼的一幕——一雙緊緊攥著玉牌的芊手。

  原來在這段感情裏,一直冷漠和背叛的那個人是他。

  原來在兩人的關係中,一直主動的那個人是她。

  原來是他的冷漠如鴻溝,讓趙靈妃無法逾越。

  難怪那夜歸說她劍心碎了。

  ……

  君隻寄靈妃一語。

  靈妃便帶著嫁衣和玉牌迫不及待地歸來與君成婚。

  可君不僅連一塊玉也不願為靈妃養,還要搶走靈妃的玉狠心離去!

  君可見刺繡又一針有人為你疼?

  君可見夏雨秋風有人為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