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病倒(二更)
  皇帝陪良妃母子用午膳時,冷宮裏,花似玉病倒了。

  這藥發作的時機,可以說,真是巧的不能再巧。花似玉剛挪到冷宮,便發作了。

  她一下子覺得渾身發冷,又一下子覺得渾身發熱,轉而又覺得渾身酸痛無力,轉而又覺得頭重腳輕的厲害。

  花似玉在發作的第一時間喊人,“我難受,快,快請太醫。”

  侍候的人對看一眼,誰都沒動。

  花似玉喊了兩句,猛地想起,如今她不是順嬪了,這裏也不是含香宮裏,她一個打入冷宮的女人,也不能隨時隨地想使喚太醫便讓人通傳來。

  她咬著牙露出恨意,但很快,便覺得自己身體實在不太妙,她發慌多心地覺得有人要趁這個機會害她肚子裏的孩子,她對皇帝派來的那兩個嬤嬤喊,“嬤嬤,我肚子疼……”

  兩個嬤嬤對看一眼,見花似玉的確不太對勁,不像是裝的,於是,商量了一下,由一人照看著花似玉,一人去找皇帝。

  一名嬤嬤出了含香宮,打聽了皇帝的去處,立即去了良妃宮裏。

  皇帝雖然心情不好,但是被敬王哄好了大半,來了良妃宮後,又被溫柔解意的良妃噓寒問暖一番,心裏舒坦,不好的心情便去了大半。

  所以,他陪著良妃母子用膳,這時候真是其樂融融。

  那名嬤嬤來時,皇帝正聽了九皇子講笑話,良妃、敬王、十皇子都笑的不行。皇帝也跟著笑。

  良妃宮裏的得力太監在宮門口攔了那名嬤嬤,問明來意後,猶豫了一下,還是進去先知會了良妃的近身嬤嬤,那嬤嬤一聽,皺眉片刻,悄悄附耳對良妃耳語了一番。

  良妃神色一頓,本不想理會,但又想著一個打入了冷宮的女人而已,用不著她再忌諱,若是她今日攔了人和消息,來日陛下知道,沒準找她算賬,不劃算,她索性便對皇帝開口,“陛下,剛剛有人來稟告,剛住去冷宮的那位,說鬧難受。是您去看看?還是請太醫?”

  皇帝一聽,臉上的笑意頓失,騰地站了起來。

  良妃心裏一沉。

  誰都受寵過,她昔日也是極其受寵了幾年,否則也不會接連地生下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了。但如花似玉這般,人都進了冷宮,還讓陛下如此失態的,是頭一個。

  “朕去……”皇帝剛想說去看看,但一想到他剛剛下的聖旨,腳步又釘住,沉著臉吩咐,“何人來稟告?讓人進來,朕問問。”

  良妃使了個顏色。

  近身嬤嬤連忙出去,將那位前來報信的嬤嬤請進了內殿。

  皇帝一看,正是他讓張公公派去冷宮照顧花似玉的有豐富經驗的嬤嬤,立即問,“怎麽回事兒?”

  那嬤嬤如實說,“回陛下,那位一會兒鬧冷,一會兒鬧熱,一會兒鬧頭疼,一會兒鬧肚子疼,奴婢瞧著,是不大對勁。怕出什麽事兒,特意前來稟告您定奪。”

  皇帝有些懷疑,“這是什麽症狀?”

  莫不是花似玉想見他,裝的?

  也不怪皇帝這樣想,良妃母子也這樣想。

  敬王既然在皇帝麵前做了初一,就不怕做十五,於是,他很會賣乖討巧地建議,“父皇不好去看人,不如請一位穩重的太醫過去,看看是怎麽回事兒。”

  既然是病了,就請太醫嘛。真病假病,太醫一看就知道。

  皇帝定下心神,立即吩咐,“快去,請陳太醫前去冷宮。”

  “是。”

  有人立即去了。

  派了太醫前去冷宮後,皇帝又沒了好心情,便在良妃宮裏等著消息。

  良妃這時也看明白了,花似玉這個小妖精,是徹底把陛下迷住了,人去了冷宮,還讓陛下這般魂不守舍,真是厲害。她才進宮不過一個多月,幸好她出手對付安華錦,如今被抓牢了治罪,這若是換個別人去害,誰能有安華錦的身份能從陛下的愛護裏治她的罪?這若是讓她一直得勢,她們這些老人,怕是都沒有立足之地。

  陳太醫得了陛下的旨意,很快就提著藥箱去了冷宮,走在路上,他也歎息,暗想著陛下這麽多年,雖然憐香惜玉久矣,但還是第一次,前腳剛將人打入冷宮,後腳就給請太醫的,而且請的還是他。

  陳太醫來到冷宮,花似玉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臉上都是冷汗,看起來可憐的緊,他係了線繩給她把脈,片刻後,說,“是染了傷寒,再加上鬱結於心,娘娘放寬心,傷寒不日便好。”

  原來是傷寒!

  花似玉不是沒有得過傷寒,但這一回來勢洶洶,還別說,真是嚇壞了她。如今她聽了陳太醫的話,知道他是皇帝器重的派來的人,便放心了,虛著力氣道謝,“多謝陳太醫了。”

  今非昔比,她素來鼻孔朝天的性子,為了以後好過,也客氣的低起頭來。

  陳太醫搖搖頭,開了適合孕婦的溫和的藥方子,留下藥方子後又囑咐幾句注意事項,便離開了冷宮。

  皇帝派來的小太監將陳太醫領到了良妃宮裏,陳太醫如實稟告後,皇帝鬆了一口氣,既然是傷寒,便好說,他擺擺手,賞了陳太醫,又囑咐他,三日一看診。

  陳太醫領了旨,出了含香宮。

  “原來是虛驚一場,不過傷寒也不能小視,畢竟懷著身孕呢。”良妃說著好話,“陛下放寬心,您洪福齊天,無論是皇子公主,從沒出過事兒,這位也不會有事兒的。”

  如今花似玉沒了封號,稱呼什麽都不合適,便含糊地稱呼個“這位那位”。

  皇帝點點頭,傷寒而已,那問題不大,他也放了心,這一放心,聽得良妃此言,又想起皇後來,這麽多年,後宮皇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呱呱落地,多虧了皇後賢良。他也是記著她的良善和好的。

  他身為帝王,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後宮,但皇後不同,她的職責所在。

  他想起,今日皇後找去南書房,他沒見她,如今反而先跑來良妃宮裏,他得趕緊去皇後宮裏一趟,把人安撫下來,皇後慈善,消了氣,也能幫著她照拂花似玉。

  這樣一想,皇帝便坐不住了,對良妃說,“你們母子說說話,朕還有事情。”

  良妃溫順地恭送皇帝,敬王兄弟三人答應的痛快。

  皇帝出了良妃宮後,良妃臉上的笑意收起,看著敬王,“花似玉這個女人,厲害的很,皇兒怎麽如此向著她?”

  敬王笑,“母妃錯了,不是兒臣向著她,而是父皇如今被逼迫的治了她的罪,心中不忍苦悶,當誰都反對他時,兒臣卻向著父皇,您想,父皇會不會更喜歡兒臣?這不,今日父皇就來母妃宮裏陪您用午膳了?”

  良妃笑了,“我兒辛苦了,你說的很有道理。”

  敬王勸說,“母妃勿要眼界太淺,您如今有兒子們,就不要隻盯著父皇了。有更要緊的事兒,需要母妃盯著呢。”

  “什麽要緊事兒?”良妃知道,這是告訴她別總想著爭寵,有正事兒待辦。

  “漠北鎮北王府,如今到底是個什麽態度,兒臣還是摸不準。蘇含十句裏沒一句準話,兒子也摸不清他真實的想法。”敬王壓低聲音,“母妃您畢竟是出自鎮北王府,若是讓鎮北王府不支持咱們,反而去支持別人,那可就讓人笑話了。”

  良心心下一緊,“本宮這封號,還是因為蘇世子來京受封的,漠北鎮北王府與你我母子,本就該是一線,難道這中間,還有什麽不妥和變化不成?”

  “難說的很。”敬王道,“蘇含對安華錦好奇的很,而鎮北王府與南陽王府,昔年有一樁恩情,如今南陽王府還沒還。兒子想,這中間大有可為。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鎮北王府死死地按在咱們手心裏。”

  良妃正色問,“那你想讓母妃怎麽做?”

  “改日您召蘇含進宮,再探探他的口風。實在不行……”敬王臉色發狠,“兒臣聽皇後娘娘打算回南陽省親給南陽王過六十壽誕,您也多年沒回漠北了,趁著機會,也借著皇後娘娘的東風,回漠北省親一趟,兒臣送您前往,順便開誠布公地找鎮北王好好談談。”

  他親自前去,不管鎮北王打的什麽心思,他有信心隻要前去,總能說服鎮北王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