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戰平北患!
  語不驚人死不休

  楊廣的話一出,在場所有大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滿眼駭然。

  他們本以為,楊廣重寫這首詩,是在感歎繁華不負,哀歎世事無常,哪想楊廣是在惱怒自己竟養虎為患

  尤其是蘇威。

  更是驚的臉色大變。

  他前麵才提議楊廣不要再行遼東之事,興兵伐之舉,轉頭,楊廣卻說要夷平突厥,徹底了卻胡患。

  在楊廣看來。

  之所以會有今天的事,就是自己太過仁慈,以至讓突厥生出了不臣之心,而對這些天生有反骨的胡人,就應該以殺止戈

  殺到他們不敢再有謀逆之心

  他要滅了突厥

  下麵的大臣麵麵相覷。

  完全理解不了楊廣的腦回路。

  而且。

  現在他們是被圍,不是去圍突厥啊

  不想著據城而守,鼓舞士氣。

  反而在這裏高談闊論,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若是這番話讓守關的萬千士卒聽到,豈不是會讓他們寒心

  楊廣望著下麵的大臣。

  眼中滿是冷意。

  這些大臣當真猜不到自己的想法

  全都在裝糊塗罷了

  既然這樣。

  那就別怪他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

  楊廣雙眸微闔。

  將目光緩緩移向了宇文述。

  冷聲道:

  “宇文述,方才是你提議讓朕突圍”

  宇文述臉色微變。

  恭敬道:

  “陛下,臣剛才所言皆為肺腑。”

  “如今突厥勢大,城中的兵力又稀少,若是不趁著敵軍立足未穩衝出去,恐會生出變數,臣所言,都是為了陛下著想啊”

  楊廣冷笑。

  “為朕著想”

  “那朕是不是還要謝謝你”

  噗通。

  宇文述直接跪在了地上。

  驚惶的道:

  “臣心中惶恐”

  楊廣負手而立,望著外麵箭矢如雨,眼中卻是充滿了不屑。

  “朕上一次北巡,煌煌不可一世,布威四方,萬邦敬服,而今你卻讓朕如那惶惶的喪家之犬棄城而逃”

  “你可知”

  “這裏是大隋”

  “這裏是朕的雁門關”

  “你讓朕在自己的地方都還要逃”

  “這事若傳出去,朕這臉還要不要朕大隋的臉還要不要”

  “朕不可能退”

  “一步都不會退”

  “朕這次就與雁門關共存亡。”

  “雁門關在,人在”

  “雁門關亡,人死”

  “朕要與守城將士一起共禦外敵”

  樓內大臣齊刷刷的跪倒在地。

  高呼: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楊廣冷眼相對,沒有讓百官起身。

  讓他們繼續跪著。

  他轉頭。

  將目光移向了蘇威。

  “你認為朕攻伐高句麗是錯的”

  “朕承認。”

  “三次征伐高句麗的確存在戰術問題。”

  “但這個事情沒有錯”

  “朕也不會錯”

  “你們以為朕窮兵黷武、大費國力,而你們的眼光是何其短視,隻知道盯著眼前得失,又那裏真的將大隋放在心上”

  “朕若是不討伐高句麗,任其肆意妄為。”

  “假以時日。”

  “高句麗必會成為北方隱患,就如今日突厥一樣”

  “那時,突厥和高句麗聯手南下,一個在北方,一個在遼東,大隋兩處作戰,這天下戰亂又何時能休”

  “十年”

  “二十年”

  “還是數十年”

  “你們隻看見這幾年遼東戰事不平。”

  “但又那裏看得見,正是因為朕的用兵,永絕了遼東戰事,而今遼東一戰而平,再無任何謀逆可能,東北安定。”

  “朕用幾年戰事,結束的可是數十年的戰亂”

  “朕劫掠遼東,用以反哺中原,這些舉措你們又那裏放到心上”

  “這一次突厥南下,就是最好的證明。”

  “狼終究是狼”

  “不將他們的牙齒全部打掉,永遠都不可能馴服,對北方的胡人,就要以殺止戈”

  “朕不會錯”

  “朕就是要用一代人的時間,換取後世數代人的長治久安”

  全場死寂。

  他們怎麽都想不到,楊廣會說這種話。

  長痛不如短痛

  他寧願身背罵名,也要將北方的戰亂一一結束,他要用一代人的時間,換取後世數代人的安寧。

  楊廣錯了嗎

  沒有。

  隻是他的步子邁得實在太大

  大到他們接受不了。

  場中沒人回應。

  沒人表達支持,也沒人提出反駁。

  全都靜立當場。

  楊廣麵無異色。

  對這些大臣的反應,早就心知肚明。

  他們的眼裏隻有世家

  大隋

  那隻是楊氏的大隋

  楊廣繼續道:

  “蕭瑀你的提議,朕也不接受。”

  “朕是皇帝”

  “當今的天下之主,豈能在胡人麵前露出怯意那不是讓天下人嗤笑,這若是讓萬邦諸國得知,豈不通通都會生出異心”

  “朕昂首挺胸的來。”

  “自然也要昂首挺胸的走”

  “胡人”

  “又焉敢放肆”

  “而且”

  “你們真以為朕是在巡遊嗎”

  楊廣雙眼微闔。

  胸中生出一股傲氣和張狂。

  說了這麽多。

  他已經完全入戲。

  這瞬間。

  他感覺這就是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朕是在故意試探”

  “朕就是要以身做餌,去看一看,突厥究竟有沒有不臣之心,若是沒有,朕倒姑且可以繼續讓其休養生息。”

  “但結果顯而易見。”

  “突厥前麵的畢恭畢敬全都是假象,他們一直藏有禍心,而朕這次的巡遊,卻是將他們的野心揭露了出來。”

  “突厥其實早就有不臣之心”

  “朕一直在等。”

  “等突厥的大軍南下”

  “畢竟,他們若是不南下,不將朕圍在死地,朕又怎敢調大軍北上又怎麽能一舉殲滅突厥的有生力量,讓北方一戰而平”

  “這是朕布的局”

  “朕說過,給突厥一次機會,但他們沒有珍惜。”

  “而今他們自以為將朕困在了雁門關,卻殊不知,在朕心中,他們同樣也被朕困在了雁門關”

  “待朕百萬大軍北上。”

  “到時兩軍在雁門關外交鋒,一戰定勝負。”

  “隻要大隋勝利,北方的突厥就會被徹底打垮,不說讓其徹底滅族亡種,但沒有數十年的光景都難以恢複。”

  “那時北方胡患徹底平息,北方也將徹底無憂”

  “朕這一計,以身做餌。”

  “諸卿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