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凡事預則立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法始之要,受命之符。天地德生,維新之令。五穀登衍,蠶麥善收。鰥寡無告之民,悉令安泰;動植有生之類,冀獲昭蘇。及物推恩,宜周於寰宇。……。九月初九,可行大赦。布告遐邇,鹹使聞知”。

  一紙詔令從皇城的乾清宮,經層層紅牆黃瓦,輾轉宮殿門楹,出了宮城,布告於憲京城。不需數月,通過條條驛道,便向大憲國的四方傳去。

  往東,岱山的南北兩端,各自奔流著汴水和泗水,兩水之間皆是綿綿平原,平原的盡頭便是茫茫東海。

  朝西,順著洛水和渭水逆流而上,便是祁連山脈,其主要隘口嵌著邊關十三軍鎮。

  往北,邁過綿綿大啟山脈,在淮水和沅水之間,便是無垠荒原,上有星星點點的邊陲住民。

  朝南,先渡過大憲河,再越過天憲嶺,橫水南北,俱是沃土,偏西往南,便是橫斷山脈,一路向南,又見汪洋。

  普天之下,皇命俱達。

  詔令寥寥百餘字,猶如擊入水潭中的石子,激起了層層因果的漣漪,而置身其中的人們,卻毫不察覺。

  ……

  沿著皇宮南側承天門前的光熙大道,往西不過三裏之地,便是當朝中書令的府邸。從皇帝禦筆“誌秉忠貞”的牌坊下走過,繞過樹苑影壁,在這九進府邸的下人居住的偏房深處,一株逾百年的淨土樹下,站著兩個人。

  一個中年人,沒有什麽不尋常之處,除了臉上那些傷疤。

  旁邊站著一個少年,稍顯瘦削,一雙眼睛卻清澈如水。

  兩人都身著尋常的麻布衣裳,一看便是府中的下人。隻不過,尋常的衣裳,不起眼的下人,這些隻是外人看到的表象。

  岱山絕頂之上的岩石被開采後填埋在尋常街道,任人踩踏,但它終究見過大憲國第一縷陽光。

  大憲河源頭之水匯入到滾滾洪流之中,早已分不清彼此,但它終究是第一股衝破地麵得見天光的活水。

  隨著目光飄過中書令府後院的圍牆,鎖定在幾裏外的皇宮方向,那中年人徐徐說道,“終於等到這大赦之日。”本來臉上欣慰的表情,在那傷疤的抖動之下,卻顯得有些猙獰。

  一旁的少年一聽,暗想這大赦和我們有何關係?怎麽啞叔很高興的樣子?咦?怎麽啞叔能說話?一臉的震驚和欣喜。

  或許是感知這少年的疑惑,那中年人回過頭來,說道,“小序,啞叔不說話,隻是為了掩人耳目而已。”

  一個會說話的人,長達十多年不在人前說話,這到底是為了什麽?又需要多大的毅力?

  中年人把頭又轉向了皇宮的方向,深深呼吸了一下,好似在平穩自己的情緒。

  “小序,你不姓白,我也不姓白。你原名叫端木序,而我叫皇甫敬。”

  那少年還未緩過神來,自己原來也是有故事的人。

  “十六年前在皇宮中有一場大火,讓你失去了親人,也讓我失去了摯友。”皇甫敬想著,自己失去的何止是這些。

  “你本是端木正一之子。而此時在那皇宮中住著的,便是你端木序的仇人,篡奪了你端木家的江山,更謀殺了你的父親。”皇甫敬往皇宮方向,用力一指。

  那少年怔在原地。

  一個在中書令府中後廚內的雜役,竟然是前朝皇帝之子

  。

  這是戲文?

  這不是戲文。

  白叔,不,皇甫叔沒有說笑。

  自己真的是前朝皇帝之子?端木序?

  皇甫叔久久未放下的手指,還有那凜冽至極的眼神,清清楚楚地告訴他。

  他就是。

  他是端木序。

  他的仇人就在不遠處,離這中書令府不過三裏之地。

  但他的仇人也極遠,恍如遠在天邊。

  他隻是個廚房裏的雜役,甚至在廚房執事或府內總管那裏都隻有個編號,還談不上什麽名姓。

  但他的仇人已然站在大憲國的最高處,高過中書令府的角樓,高過宮城內的三大殿和後三宮。在這方天地,那個人就像天一樣高,揮手間便能呼風喚雨,生殺予奪。

  這樣的差距,總是讓人失去報仇的勇氣。

  “怕了?”皇甫敬問道。

  從皇甫敬開口說話,再到最後一句追問,端木序從驚詫,到震驚,直到一時間的茫然。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從皇甫敬所指的皇宮方向,慢慢往近處收回。

  暮春時節,頭頂上的淨土樹葉再次破芽而出,爭先恐後地往上生長。而他的腳底下,正有著一窩忙忙碌碌爬行的螞蟻,在其洞穴口進進出出。

  螞蟻為了生存在地上爬,枝葉為了陽光往天上長。它們總是為了什麽。而自己呢?到底可以為了什麽?

  人活著總得為了什麽。

  既然是該自己背負的,那自己就背負好了。

  端木序迎著皇甫敬的目光,“不怕。”

  皇甫敬笑著說道,“我知道,即便是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你沒有半分的印象,一時間要接受也有困難。而且,家仇國恨,不是殺一個人這麽簡單。”

  “不過,”皇甫敬話鋒一轉,“即使千難萬難,我整整為你籌劃了十三年,必定可行。”

  雖然在聽聞了自己背負家仇國恨,端木序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難道真的拎著廚房間的柴火棍殺進皇宮嗎?但聽著皇甫樹篤定的聲音,他的茫然終究少了幾分。

  端木序終於從一番的震驚和茫然中回過神來,“不過,這和大赦有什麽關係?難道朝廷會赦免我們嗎?”

  “赦免?那姓趙的有什麽資格赦免我們?”皇甫敬冷笑道。“他幹的盡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事情。”

  端木序能感受到皇甫叔心中鬱積多年的不忿,靜靜地聽著。

  “天下人隻知道那是大赦之日,卻不知道那其實是轉靈之日。在宮城之中,有一座九層安靈塔,年代久遠不可考,神秘異常。每隔約三年的光景,塔內便會孕育出一團靈氣。這次既然已公告大赦時日,想必那安靈塔內的靈氣就快孕育完畢。那我們的目標,就是這團靈氣。”

  “為什麽?”端木序有些不解。如果能進入宮內,不去手刃仇人,為何卻將目標盯上了一團靈氣。

  “那是因為這團靈氣通過轉靈陣,可以轉移到年滿十六歲的少男少女靈海之中。一旦能煉化這團靈氣,那你就能脫胎換骨,脫離凡人之屬。”

  端木序聽到這裏,眼睛更明亮了一些。

  看到端木序的表情變化,皇甫敬笑道,“難道你還真的以為,我就讓你這麽赤手空拳

  衝進宮裏報仇?”

  端木序笑著搖了搖頭。

  皇甫敬繼續說道,“要成大事,你以凡人之軀,絕無一絲可能。隻有成功奪靈,才有那麽一絲可能。”

  “皇甫叔,既然這靈氣如此重要,宮中守備必定極為森嚴。要想奪靈恐怕很難。”端木序知道,越貴重的東西,必定保管得越好。何況這恐怕是天底下最寶貴的東西了。

  “當然,轉靈乃是國之機密和重典,知之者甚少。但轉靈又需眾人心意通達,歸於一處。這便是此次大赦天下的緣由。明為大赦,實為轉靈。而轉靈之時,整個皇宮大內必定飛鳥難進。不過,那又如何?”

  看著皇甫叔那自信的表情,雖然在傷疤的影響之下,有些不自然,但端木序起初的茫然已蕩然無存。

  “為了此次奪靈,我整整籌謀了十三年。你知道我們為什麽會選擇在這裏?當年我們為什麽會選擇“巧遇”一個中書令府的小小廚房執事?你左臂上為什麽當時正好有那麽一道傷疤?為什麽在入府登記時給你一個極為不祥的生辰?你這些年來練字的字句為什麽奇奇怪怪?”

  端木序不自覺地摸了摸左臂上明顯凸起的傷疤,還有那個讓自己覺得不是很舒服的生辰,還有那些佶屈聱牙的字句,茫然地搖了搖頭。

  “至於那個廚房執事,那是我們需要這麽一個棋子。而給你登記的生辰,完全是為了要符合皇宮內挑選祭祀人牲的條件。而你左臂上的傷疤,那是因為需要蘊養奪靈時所需之物,同時也方便帶入宮內。你練習的字句,合攏起來便是三部經書,《大藏往生經》、《內觀清心經》和《六度真經》。這些都需要在奪靈時用到。”

  端木序聽得入神,心想皇甫叔可真是煞費苦心,樁樁件件事情都考慮到極致。

  “如今萬事俱備,還差祭樂部分,我未曾教授於你。”

  端木序微微詫異,以皇甫叔事事算盡的性格,怎麽還會有遺漏的。

  皇甫敬笑道,“一則祭樂不難,極易學習。二則讓一個啞巴如何教授他人音樂之道。最為主要的是,考慮到你心性未熟,不想讓你過早背負如此深仇大恨。”

  端木序恭敬地鞠了一躬,“皇甫叔大恩,小序銘記於心,永誌不忘。”他此刻能感受到,過去這麽多年自己無憂無慮的生活,全靠皇甫叔自己一人在忍辱負重。

  皇甫叔欣慰地笑道,“那我們開始學習。祭樂一般分為九個樂章,但其緊要之處為第四至第六章,起始為序,中間為破,以急收尾。轉靈時所采用的祭樂,極有可能便是《雲門神樂曲》、《神池樂》和《大韶曲》三者之一。為求萬全,這三首祭樂你都必須爛熟於胸。”

  此後的三月有餘,端木序白日裏照常幹著廚房裏粗重的活,夜幕後就來到皇甫叔的小屋,將《大藏往生經》等倒背如流,三大祭樂的序破急樂章和鍾磬的起承轉合,也了然於胸。至於其它奪靈前後所需注意種種,無不熟練推演。

  七月初七,向夜時分。

  端木序勞作一天後,軀體雖有所疲憊,但心境已起波瀾。如往常般,他再次來到皇甫叔的小屋,不過此次不再是習練經文,盤算推演,而是即將踏出逆天改命的第一步。

  “盡人事,但求天命眷顧。”

  “我走了,皇甫叔。”

  夜色漸如水,簷下燈籠盞盞新亮。府內過道上,一道瘦削人影更孤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