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 空倉絕嶺
  趙王同秦王相比,雖有不少智謀,但是氣魄卻截然不同,好在此時的趙王用人不錯,內有藺相如外有廉頗。

   藺相如有勇有謀,且對於趙國的忠誠度,可以用至死不渝來形容,再加上藺相如熟讀古今,且謀略較高,如此以來,趙國內政憂慮不大。

   廉頗,乃戰國四大名將,樂毅尚且畏懼三分,而白起不曾與廉頗交手,但是卻深知廉頗之厲害,而當下與廉頗對陣不是白起,而是王齕。

   也不難看出,也許秦王當心戰神不敗記錄毀在廉頗之手,當然將帥的名聲不一定是是最重要的,而眼下對於秦趙兩國,沒人輸得起。

   當前如果戰敗,輸得不止是麵子,更多還有名聲與國力消耗。

   如今的天下,秦國按照賭博而言,一勝再勝且跟趙國之間的戰役,卻是一場賭國運的賭注,所以誰也輸不起。

   當然眼下,趙國卻並不願意同秦國消耗國力,隻是打打停停,占點小便宜即可,不過秦國可不這麽以為,秦國眼中,一勝再勝,如今如果同趙國打平手,那麽天下諸侯,都以此會盟於趙國。

   瓜分秦國的狼子心,會冉冉而起,所以秦國當下是輸不起的。

   眼下在趙國邯鄲城內,也就是王宮之中,此時的趙王比廉頗顯得更加的緊張,因為空倉嶺防線來的斥候告訴趙王,秦軍的戰力猛烈,而斥候形容秦軍的戰鬥力,非凡人所擁有。

   並說秦軍之戰鬥力猶如虎狼,甚是可怕,趙兵雖然驍勇,對於秦軍都膽戰,這讓趙王惶恐不安。

   之前秦國對韓、楚、魏的用兵之事,趙王深知秦軍的強大,說到心底,趙王豈能不害怕,怎能不寒顫。

   趙王心急如焚,卻收到了廉頗書信的安慰:“大王且放心,空倉嶺隻是我趙軍前沿的哨所,作用在於預警,真正能夠抵抗住秦軍的,是第二道防線丹河,所以需要大量弓箭,並希望國內大量將胡服騎射的箭羽提供來前線,眼下無論是玄鐵箭還是青竹箭,前線都需要,並且大量需要”

   看完廉頗書信,趙王內心由於:“廉頗將軍前線需要大量箭羽,還要抽我趙國精銳騎射兵,大家怎麽看”

   有謀士覲見:“大王,如今廉頗將軍已經屯兵十萬於丹河,另外空倉嶺也有十萬大軍,總計已經有二十萬,如今還要我趙國調集精銳騎射兵,如此我趙國前線的壓力不小”

   “如果換下一般的士卒,將騎射兵都調集前線如何”趙王問道。

   有武將回答:“大王,兵種之間互相配合,盾兵射手,騎兵戈戟兵,依次搭配乃綜合作戰,何需都將射手防禦丹河,如此以來,秦軍渡河怎麽辦”

   趙王感覺言之有理,正在這時候,又有斥候前來並告訴趙王:“前方緊急軍情”

   “說”王問道。

   “空倉嶺防線已經破了,現在我趙國被殺六個都尉,秦軍一路推進丹河方向,目前我趙國空倉嶺防線退下趙兵,已經八萬,在廉頗將軍安排之下,全部渡河,還有兩萬將士浴血奮戰”

   “什麽”趙王大驚,隨之而道:“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好在廉頗將軍讓八萬勇士退下,快,快將弓箭手換下其他兵種”

   趙王之言,受到了文武將臣們的聯合反對,但趙王怒聲而道:“寡人嘛上黨的時候,你等怎麽沒有反對過?如今壞我大事者,全部殺了”

   氣魄之間,眾人啞口無言,隨後趙王憂愁國事。

   憂愁的,不止是趙國,還有廉頗將軍,騎劫稟報廉頗:“餘下兩萬大軍,已經救回來了一萬兩三千餘人,如此的進度,隻能將犧牲放於最小”

   廉頗聽後,表示滿意:“可是空倉嶺居然本秦軍打的如此慘烈,不虧是號稱天下第一的秦師,空倉嶺的夾道防禦,被秦人三個月就拿下,我六個都尉犧牲,眼下,看來丹河,算是我趙國生死存亡的防禦線”

   此時,廉頗在丹河以北,謀兵駐守,丹河以東弓箭手備戰,如此看來,也許拖延秦國帝師討伐的方式,唯有天然的丹河。

   在秦國,王齕招來各位將軍們,並高度讚揚此次的空倉嶺攻伐戰,雖然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可最後一舉兼並空倉嶺,打的甚是漂亮。

   副將而道:“將軍,接下來我們需要大量的船隻才可以渡河”

   “對,大將軍籌集船夫與製作船隻的木材,末將願意去籌備”

   兩位將軍大話語,並沒有得到王齕的認可,因為王齕深知趙國的丹河:“丹河水流,由被而南,潮汐潮落變化莫測,所以深水淺水交替平凡,如果我們現在冒然修船,外加敵軍用弓箭手埋伏於必經窄道,我秦軍豈不是白白犧牲”

   將領回答:“是,而且趙國的弓箭手可是出了名的厲害,用在這裏,恐怕我們秦人扛不住”

   又有秦國將軍令裏而道:“秦軍接近三十萬,趙國真要弓箭防守,那需要多少弓箭防禦?豈不是需要出動舉國之力嗎?趙王舍得?就算趙王舍得,那麽大臣們也不會讚同”

   王齕感覺令裏之言,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眼下王齕覺得,沒有必要去冒險,比較三十萬秦軍對於此時的秦國,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造船也是大大的消耗國力,而且還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對於秦國而言,最好的狀態就是引蛇出洞,讓趙軍主動戰秦國是最好的,所以這是需要時間,也是需要機會的。

   秦王宮中,昭襄王嬴稷一籌莫展,隨後有聲音而道:“大王秦國不易出兵趙國丹水,否則損失過大即使渡河,也難以大勝”

   “武安君,你的意思是?”

   “趙國重要在於將領,廉頗年邁,經驗豐富且沉穩,所以在固守之上,是一個不好對付的敵手”

   “武安君覺得如何,不然你換下王齕,攻下趙國如何”昭襄王而道。

   但是白起不這麽認為,其實範雎的想法同白起無不同,因為白起是眼下秦國的最後一張底牌,秦國為攻,趙國守,所以趙國派出廉頗不為過,但是秦國派出王齕也可以。

   如果秦國攻擊而立馬派遣白起,實為意義不大所以,當下白起覺得與範雎都是一個意思,王能夠理解,但是王很著急。

   範雎安慰道:“大王,自獻公開始,多少代秦人一直在等,何需愁煩一時”

   聽聞這裏,嬴稷內心平和多了,好像確實如此,對於秦國而言,等了上百年,何愁這一時,隨後有侍衛端來九鼎,也就是周王畿淪陷以後,秦國人從其中搬來的九鼎。

   九鼎預表著九州,當然這個還不是九鼎真正的秘密,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九鼎之中,存放當年大禹治水以後,大地九州的山河地圖,其中詳細的記載了,九州之中的地形地貌,以及河流等重要的軍事情報。

   王齕在前線,秦人手抄有一份,所以王齕才會深知丹河的問題所在,此時的秦軍,除了在丹水河設下攻勢,好像什麽也做不了。

   昭襄王而道:“難道就這麽耗著?”

   白起回答:“隻有如此”

   範雎則告訴昭襄王:“我王放心,時機總會到,而我秦國熬不住,趙國更是熬不住,眼下李冰父子都在蜀中,隻有其中,擁有大量的糧食,可以支撐我秦國跟趙國來打一場消耗戰”

   “要持續多久?”王問道。

   兩臣子對視,大家都說不準多久,但是有一事是可以明了的,那就是蜀道難……

   收到鹹陽宮來的王令,蜀中李冰同二郎開始召集民夫,大家知道,如此眾多的糧食,非一日也非簡單可以送回鹹陽,秦國的將士們需要吃喝,三十萬秦軍需要大量的糧食打消耗戰。

   蜀中糧食,意味著天下的格局,秦趙勝出者將會君臨諸侯。

   聽聞大秦要與趙國一決雌雄,蜀中淳樸的百姓們收集大量糧草,並在最快的時間內籌集,準備運往鹹陽宮,但是此時,蜀中去鹹陽一路雖然沒有敵軍的幹撈,算是比較暢通,但是路難行車,所以一切隻有靠淳樸的民夫們。

   李冰焦頭爛額,可是大家滿懷的信心,支撐著李冰父子,大家連夜啟辰,很快就來到了蜀道,蜀道本難,卻還要運送輜重,確實不是簡單的事情。

   李冰看著民夫,二郎堅信父親能行:“眼下秦國之難,跟著蜀道無不同,大軍難於敵人之頑固,我等難在糧食之安全,所以父親,我們一定會克服困難,為前線的戰士送去食物”

   李冰點頭,雙目滿懷深情:“我大秦帝國,經曆了無數風風雨雨,多少老秦人在其中而犧牲,大家把夢想與希望都賭在如今,所以我等運送的不止是糧草,更多的則是秦國世世代代的希望”

   在邯鄲,嬴政同幾個小童一起田間捉青蛙,恰巧在這時候,一條蛇隱藏其中,也許大家都不知道,這個隱藏的威脅存在,不知為什麽,平常田間少有蛇患,但是怎麽也沒有攻擊人類。

   如今蛇卻莫名的盯上了,正在抓青蛙的嬴政,也許原因在於青蛙身上,但是不管怎麽說,嬴政當下距離危險太近。

   “啊!”

   隨著一聲慘叫,我們發現,此時被咬的人卻不是嬴政,一位名為趙高的小孩子,幫助嬴政擋住了蛇的攻擊。

   “你!你救了我”嬴政問道。

   隻見蛇咬完以後離開,而趙高捂著屁股原地跳,好在此處無毒蛇居多,不然以後也沒有讓大秦帝國滅亡的趙高後續,所以當下,趙高隻是捂著屁股喊叫道:“我爹說過,你是將來的王,能夠為王擋住危險,是趙高的榮幸……哎喲喂,疼啊!”

   看見趙高痛苦的表情,嬴政甚是擔憂,但隨後趙高說道:“沒事我的王,這蛇無毒我不會死,以後記得讓我跟著你,這樣我就可以衣食無憂了”

   看見趙高年齡不大,想法挺多,當然嬴政雖然不懂趙高稀奇古怪說的什麽,所以一頭霧水,而此時趙高的身份,隻是一個小乞丐。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