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王者誅心
  昌文君似乎已經看懂了天下,如今的天下不再單單屬於王的天下,而是眾人都有野心,且這份野心,在於周末之禮儀斷結而開始,所以現在的天下不再是王者說了算,而是強者說了算,燕國之前丞相謀權就已經體現出了苗頭,在後秦滅周王畿,眼下田丹密謀奪權等等,越來越明顯,當然也別覺得齊王是傻子,齊王之所以能夠成為王者,也是經曆過了諸多挫折而上位,所以天下的大趨勢,自然也是一目了然。

   而昌文君所看懂的,所明白的一切,不過就是周而複始的人性,人性本惡,貪婪自然存,所以在此天到底是有多麽的可怕,也許現在的昌文君才明白了一點點。

   相比秦國,也許最多就是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問題,但是其他的諸侯國國們卻完全不同,由於國之大趨勢,又因為國策,所以任何大臣都可以動腦筋如何篡位,雖然此行為大逆不道,但是為了根本的利益在所難免的就是血一般的對抗,個人的利益人人期待,可惜的是在齊湣王近親不近賢的情況之下,所導致的則是朝中的一些忠臣心灰意冷,再者還有燕國的大肆壓力,看似表麵平靜,其實玄機藏於其中。

   臣子們心中所懷的野心,如果想克製,唯一的方法就是為王者,當駕馭臣子們的野心,否則將所帶來的災難,可以說是後患無窮,眼前齊國乃至諸侯國們的臣子往往區分為兩種,由於中原諸侯們長期處於一種安逸的生活下,那麽虎視王者之位的可能性不是沒有,隻是機會不足,另外王者昏庸重親不重賢也會產生不良的後果,當然眼下雖然蘇秦給齊湣王所出的點子,一切甚好,隻是沒有什麽實質的利益,如此以來,齊湣王對於蘇秦似乎還不太放心。

   燕國南地,齊國集合了七萬大軍,由蘇秦與田柯帶兵,相對應的燕國,也集中了五萬大軍,雙方交戰於饒郡,此時的燕國的主帥乃燕成,副將戎猶已經已經集中了大軍準備同齊國一戰雌雄,少有的摩擦以後,燕國損失幾員小將,且這時候昌文君帶領五千精騎趕到了饒郡以後,並形成了突圍模式且此時,就在饒郡派遣出了七位將領,但可惜的是,燕國群將所要麵對的人是昌文君,所以不出幾個來回,基本上燕軍將領依次被擊落,當然眼下在昌文君的心中,最重要的則是讓齊湣王的野心完全蓬發,隻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實現欲擒故縱的走向。

   齊國大殿,齊湣王召見群臣,隨後馳風出列,並報告了前線的戰況,瞬間,齊湣王拍手叫好:“實在是太好了,寡人就知道相國蘇秦不會讓寡人失望,因為寡人知道,鬼穀子的徒弟蘇秦先生,絕非常人也,如今我齊國將要在我田地的手中,發揚光大,對了,如今田文那邊如何了”

   “回稟大王,有可靠消息,田文如今同秦王交談甚好”

   “那就好,如今天下,東西二帝,非我齊湣王與他昭襄王莫屬,隻要秦國答應如此條件,寡人立馬就派遣上將軍吞並宋國,隨後直接北上徹底的給燕國最後致命一擊,眼下一切的轉折點就掌控在田文的手上了”齊湣王一副擔憂的表情。

   另外一邊,也就是在鹹陽城內,田文等待昭襄王,可惜在此刻,昭襄王卻遲遲沒有出現,這下子使得田文有幾分著急,因為田文知道眼下,齊國的大軍正在與燕國交鋒,如果可以成功的吞並宋國,那麽給予齊國北上將產生十分強大的後坐力,且如果秦國不與齊國同盟,那麽一旦齊國攻伐宋國似乎趙國與楚國就可以借此機會伐齊國,而沒有秦國的上線牽製,齊國的大軍就會被困於饒郡,上不得進攻,退不得善守,如此以來前後夾擊腹背受敵,所以田文此時非常緊張,目視傳話使,田文不時而道:“你家大王為何還沒有出現?是否田文的所代表的齊國的決心不夠”

   “公子多慮了,我家大王碰巧出去狩獵,這會兒正在趕回來的路上,公子稍等就是”

   “沒有說多久才能回來嗎?”

   “公子,我隻是一個下人,如何敢打聽主子的去向又或者時間”

   “那倒也是,難為你了”

   “無事!”

   田文自己揣摩著,齊王突然讓自己到訪秦國,確實有幾分唐突,而之前也沒有跟秦王商量好,眼下又急於出兵饒郡,顯得大體之上滿有被動感,當然雖說話如此,當時眼下,秦昭襄王嬴稷,卻已經早早的在門簾以後,靜靜靜的觀望,隨後嬴稷緩行幾步,走到了後殿,這時候範雎丞相過來,並參拜秦王:“大王,讓公子田文等待太久會不會不太好,有失禮數”

   “哈哈,我給齊王之言,讓他放心攻打燕國,他還真打了,眼下的齊國可謂是騎虎難下,當然此時田文求助我秦國,無非也就是讓我秦國牽製住楚國與趙國,從而齊國可以放心大膽的吞並宋國,好一個假燕伐宋之策,如果我秦國鑄就了齊國滅燕,以齊湣王田地的個性,那時候還不叫我秦國沒好果子吃,再者,對於趙國我秦國確實可以賣麵子,對於楚國我秦國也可以勸說,但是這一切無非就是扺掌齊國更大的野心”昭襄王話後,詢問範雎如何看待。

   “我王,如此甚好”

   “什麽?強齊甚好?丞相請解釋一下你的言論”

   範雎露出了一副奸笑的鬼臉,隨後告訴王:“大王,眼下我們就是要齊國放心大膽的滅宋攻燕,而隻有如此,齊國才會源源不斷的投入兵力,而這時候我們秦國在跟其他諸侯國開一個諸王會議,並昭告天下,說那齊王滅宋,乃天地倫理不容,且大逆不道的的事情,那麽齊國等於就是跟天下諸侯為敵了”話語至此,秦王冷笑:“大逆不道?你這話是說寡人聽的嗎?”

   “我王何出此言?”

   “丞相你應該沒有忘記吧,周王畿可是被我嬴稷所滅,到那時候諸侯國豈不是討伐齊國,連我秦國一並擊垮?”聽到這裏,範雎止不住微笑而起。

   “丞相你笑什麽?有話直說”昭襄王而道,則範雎回答:“我王英明,其實早就知道結果了,故意給機會範雎邀功,既然如此,範雎也直言不諱的一一道出”

   “說吧”秦王道,範雎回答:“是大王,如今天下所謂的討伐齊國,不過就是一個完美的借口,打著仁義之師,聯合大家攻打齊國,其中趙國燕國還有楚國,都可以弄到不少的好處,說是伐齊國而宣傳正義,其實不過就是給三國有利益可以圖,另外我秦國如果同齊國站在一邊,似乎韓國會有所考慮,那麽就是三王對四王,楚王與趙王還沒有傻到這個層度吧”緩行基本,範雎接著說道:“秦國隻要站在諸侯國一邊,那麽攻打齊國易如反掌,我王知道的,齊國沒有函穀關的天險防禦,又沒有秦國的銳師,自然的很快就會被擊破”

   範雎話語停留,則昭襄王反問道:“按照丞相如此說來,我秦國什麽好處都沒有,這個戰役打的有什麽價值?”

   “有,其好處有五點”王與丞相插件而過,隨後扭頭而道:“丞相請細細分析而道”

   “是大王,其一,我秦國可以將整個中原的矛盾轉移到東麵,從此以後,我秦國就不會在是天下諸侯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樣更利於我秦國日後的發展,其二秦國在途徑魏國與韓國的過程之中,可以派遣一些能力強者的勇士,在兩國之間勘測地圖,以便於日後攻伐韓國和魏國的殲滅戰所用,其三中原一旦攻打齊國,雖然是聯盟攻打,但是諸侯國的國力也會有一定的消耗,畢竟是殲滅戰”範雎話語至其三,王就不懂了:“聯盟一起攻打齊國又怎麽會有什麽消耗,那麽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消耗,占領齊國以後,自然迎刃而解”

   “話雖如此,但請問大王,如果攻打下來了齊國,是不是其中部分殘餘勢力會反抗?”

   “會”

   “反抗是不是要出兵,出糧食,出官吏,出方案?”

   “對”

   “那麽如此以來全麵的消耗,各國的實力是否在透資,這個還不說楚國與趙國燕國如果分贓不勻,是不是還要考慮之後各國之間的關係處理,各方麵的打理,又恐齊國覺醒,是不是又要花費很多功夫同化齊國百姓?”範雎的分析,秦王聽候,內心多有所思:“確實如此,當然丞相即便這樣對於秦國又有什麽好處”

   “這個其三的好處就是,秦國可以借此機會,大肆買賣良駒,各類軍用器械,從而秦國的經濟可以大量複蘇,雖然我秦國沒有得到土地的好處但是實質上,得到了不少的經濟恢複機會,那對於我秦國而言,也是可以奠基今後東出一統天下的大好局勢,我王以為呢?”

   昭襄王點點頭,隨後接著問道:“其四、其五,請說”

   “其四就是我大秦帝國可以在諸侯之間周旋,從而改善整個中原對於我秦國的看法,而到那時候,山東六國的百姓從而可以接受一下,已經不再是蠻夷之邦的秦國,那麽對於一統天下,教化萬民豈不是百裏而無一害?”範雎之言,重在溫水煮青蛙,讓天下百姓慢慢的接受這一支來自西北的強悍諸侯國,在今後接受一統天下的事實,昭襄王很認可,隨後詢問道:“最後一條呢?丞相”

   “我王英明,應該知道其五的好處了”範雎看著昭襄王,而後王則說道:“一統天下,重在細節,以上四點細節做好了,我秦國便可以細節逐一突破奠基良好的基礎,一統天下的實力已經日後教化萬民的根基,一切都會在我大秦帝國的掌控之中,丞相聽聽,剛剛寡人之言,是否就是丞相所思所想乎?”範雎服服帖地而道:“我王真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明君也!”

   “哈哈哈,丞相你知道嗎?這個馬屁拍的好,寡人當之無愧!”昭襄王目視遠方。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