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無敵於地球 第六十七章 設計 宇宙飛船
  地下基地。

  申天奇在認真思考,咋樣應對這次小行星的到來。

  按照時間來計算,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要想在短時間內做出多項技術的突破,機會不大。

  再說現在的情形,自己也靜不下心來認真做研究。

  照現在的情況看,隻能自己親自去執行這個任務了。

  以目前的所有質料數據來看,做出簡單的維生係統不是問題,更何況憑借自己的身體素質,對這個維生係統要求更低了。

  飛行器的能源係統剛好可以用聚變反應爐。

  剩下的就是考慮,到底是爆破那顆小行星,還是給他安裝引擎,改變它的運行軌道。

  這時,突然想到了自己剛帶回來的隕石,說不定那顆小行星,也蘊含著大量稀缺資源呢,看來不一定要按照之前的方案實行啊。

  如果那個小行星,蘊含著地球沒有點物質,稀缺金屬之類的,完全可以給它找一個合適的位置,讓它減速停在那裏。

  說不定,可以開采自己需要的資源啊。

  這也許是送上門的好東西啊。

  看來要改變方案了,要製造一些檢測設備帶上,先檢測一下小行星的物質成分,看看它的價值多少。

  如果值得開采,就找個合適的位置,讓它停下,方便自己開采利用。

  如果沒有多大價值,就改變它的軌道,送它遠離太陽係。

  要想給這麽大,運行速度這麽快的小行星減速,需要有強大的動力,還要有足夠遠的距離才能做到。

  看來自己真的沒多少時間了。

  建造宇宙飛船,還要有諸多功能,如果小行星有開發價值,還要給他安裝超大型或者眾多小型粒子噴射引擎,這就需要有很多物質。

  也就是說建造的飛船要足夠大,才能滿足這些條件。

  如果這麽龐大的飛船,全部在地球上建造,光離開大氣層就需要龐大的能量。

  這樣看起來就劃不來了。

  以自己具備的分子操控能力,完全可以在地球上建造一個小型的,各種性能齊全的飛船。

  用這個小型的飛船去到外太空,再用太空的那些行星或者小行星上的物質,建造大型宇宙飛船。

  動力係統的原料,可以到土星采集。

  土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離太陽順序,位於第六位。

  土星的組成,跟太陽差不多,都是由大量氫跟少量氦還有一些別的微量元素構成。

  由於土星沒有像太陽那樣巨大的質量,其內部沒有形成核聚變的條件,它才沒有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

  根據觀測研究,土星表麵各處溫度,在-120~--180℃之間,也就是液態氫的低溫環境。

  土星內部的高壓環境,甚至會形成金屬氫。

  巨大金屬氫的自轉,會形成巨大的磁場效應。

  由於土星的質量是地球的近百倍,因此形成的引力跟磁場強度,比地球強大的多。

  土星磁場強度很高,但是由於其特殊的結構,內部的一層金屬氫結構,形成一個天然的發動機,把磁場控製在一定範圍。

  根據發

  動機的原理,其內部蘊含的能量非常巨大。

  也就是說,申天奇要想靠近它,采集氫能源,就得克服巨大的引力,超低的溫度跟超強的磁場。

  以現在的科技成果,沒有反重力技術,太過靠近土星木星這種超大質量的行星,不說別的,單單是巨大引力,對飛船結構還有動力,都是巨大考驗。

  超強磁場,這對於掌握了磁場控製能力的申天奇,不是問題。

  超強的引力,這點也可以用念力來抵消,憑借他現在的念力控製強度,小型的氫能源采集飛行器,他還是能控製的。

  加上超強的粒子噴射引擎,配合念力,進出木星不可能,進出土星還是沒問題的。

  木星畢竟是地球的三四百倍的質量,其引力太過強大了。

  剩下的難題就是超低溫了,要想讓飛船在液氫這種極端溫度下正常運行,飛船的材料,必須具備耐低溫特性。

  采集飛行器,內部可以利用能源係統,運用電磁生熱裝置進行升溫。

  但是外部材料,就必須要有耐低溫特性了。

  好在申天奇有分子操控能力,各種特性的材料都不是問題。

  光現在大腦中推演出的,各種耐高、低溫材料,就足夠應對目前情況了。

  維生係統方麵,借鑒了幾個大國的多年研究成果,根據自己目前的材料技術,進行了大量設計跟模擬實驗,得到了一套完善的維生係統建造方案,現在保證進行長時間太空飛行,已經不是問題。

  現在基地內部的各種物資,加上自己之前帶回的大量物資,足夠建造一個小型的宇宙飛船了。

  至於建造大型的宇宙飛船,需要的鋼鐵等金屬材料太過龐大,在地球上直接建造,不太合適。

  倒是在火星上,蘊含大量金屬礦物質,正好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根據自己這次要飛行的軌道,先到火星上,借助火星上的大量金屬材料,建造大型的宇宙飛船。在飛往太陽係邊緣,途徑土星時,可以用小型氫能源采集飛行器,就能采集到足夠的氫能源。

  這時距離那顆進入太陽係的小行星,已經不太遠了。

  從土星,接近那顆闖進太陽係的小行星,在那麽遠的距離攔截那顆小行星,就有足夠遠距離來讓自己給它減速。

  這樣,就可以讓他停在遠離地球的地方,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影響了。

  心念一動,把基地儲存的所有液氫,都壓縮成金屬氫。

  計算了一下,感覺少了一點,去外麵購買太浪費時間了。

  直接用分子操控能力,製造出一台先進的電解水液氫生產裝置。

  把這套裝置,直接安裝在基地下麵那個人工湖內,鏈接好收集儲存設備,接通電源開始生產。

  這套裝置理論上,一小時可以生產十噸液氫跟五噸液氧。

  就算自己生產再多的氫,能讓自己在火星建造的大型宇宙飛船,到達土星就不錯了。

  要想給那顆外來的小行星減速,還有之後自己返回地球,所需要的能源供應,必須到土星上獲得。

  根據觀測計算,那時土星正好運行到自飛船己航行的方向。

  木星不說其超強的引力跟磁場,單單是距離,也不適合去。

  那

  時木星在太陽的另一端,跟自己的航行軌道,完全是相反的方向。

  基地別的智能生產製造設備,也都運行起來。

  尤其是石墨烯製取設備,兩套設備馬力全開,這次製造飛船,需要大量石墨烯材料跟金屬氫材料。

  那顆隕石也被利用上了,根據它的性能,用高頻激光發射器,加上超強的分子操控能力,才把它分解成細小的顆粒。

  用它跟眾多金屬材料組合,得到了令人驚歎的合金。

  這些合金,表現出來的個別物理特性,是現有金屬材料的幾千倍。

  要知道,石墨烯材料,這麽被人類追捧,就是它某些物理特性,是一般金屬的幾十上百倍。

  類似納米碳管,其強度是一般金屬材料的兩百多倍,質量確很輕。

  這種特性,讓科幻電影中的太空電梯可以成為現實。如果用這種納米碳管,做太空電梯的纜繩,其韌性跟拉伸強度,足夠了。

  現在有了這麽多種性能更好的材料,自己都有信心挑戰一下環境更惡劣的木星了。

  用石墨烯跟金屬氫,組成的納米機器人,做內部電路主板等電子原件。

  用隕石的金屬粒子,跟別的金屬合成的納米機器人做飛船的最外層結構。

  那顆隕石中,另外一種物質,其超強的耐高溫性質,跟幾種耐高溫性金屬材料融合,形成一種性能更好的耐高溫材料。

  用這種粒子,做成的納米機器人主要做動力係統的排氣管道。最外麵一段,直接用這種超級耐高溫合金,做粒子噴射引擎噴射口的材料。

  那種特殊金屬還有不導熱的特性,飛船外部一層全部是這種金屬材料,如果在高溫環境下,這艘飛船也能正常運行。

  超高的原子密度,不但不導熱,也耐低溫。

  加上內部的耐高、低溫材料隔層,在零下一兩百度跟零上一兩千度的環境下,這艘小飛船都可以正常運行。

  可見,一種材料的強大屬性,帶來的一係列連鎖反應,是多麽龐大。

  沒有這顆隕石,沒有這兩種特殊的元素。

  飛船就不會有這麽高的耐低溫跟耐高溫性。

  加上那種,完全隔絕各種射線跟電磁波特性的材料,在危險的宇宙航行中,安全有了極大的保證。

  要知道,宇宙中各種能量超高的射線,多不勝數。

  一旦在宇宙航行中遇到,有的不但會摧毀各種電子原件,有的會直接從原子層麵上,直接摧毀生物。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航行中,不管遇到那種情況,都是致命的。

  想象一下,在周圍空曠的宇宙中,你的飛船內所有電子原件被催毀,沒有了動力,你將被困在那裏動彈不得。

  這方麵,如果申天奇遇到,他可以用分子操控能力,瞬間修好各種電子原件。

  這對他沒有威脅。

  但是各種高能宇宙射線,碰到了他的身體,也堅持不了多久,也許比正常人多堅持幾秒甚至幾分鍾,但是那沒有意義,結果都是被毀滅。

  有的超新星爆炸,形成的高能帶電粒子,在幾億光年甚至幾十億光年外,仍然能夠具有毀滅整個星球上所有生物的能力。

  可見其威力的巨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