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東邊日出西邊雨
  “大寶,給爹笑一個。嗯,還是小寶乖,你看,笑得的多好看。”

  深夜的齊王府後宅,秋月閣正屋裏麵點著幾盞鯨油燈,整個屋子裏被照的通明透亮,如果有人進來,就會發現屋子裏還充斥著一股淡淡奶味。

  朱厚煒坐在沙發上,一手抱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兒子愛不釋手,兩個小嬰兒張著沒牙的嘴巴,咯咯咯地傻笑,藕節般胖乎乎的胳膊,在空中揮來揮去。

  “王爺,還是給我吧,看你笨手笨腳的。別把兩位小王子給嚇著了。”柔兒在一邊擔憂的道。

  “說啥呢?小丫頭片子,沒看見他倆多開心。都皮實著呢,嗬嗬,怎麽會嚇著,瞧瞧兄弟倆多壯實,真不錯!趕明兒,本王還要帶倆小子去航海,去草原上騎馬狩獵,這點膽子都沒有,怎麽配做本王的兒子?”朱厚煒滿嘴跑火車。

  “哎呀,還說呢,王爺,您就別吹了。大王子都已經尿了,快給我。”燕兒尖叫一聲,一邊埋怨一邊過來就想伸手接過小孩,這奶娃子剛才太興奮了,都尿在身上了,這時屁股下麵正在滴水呢。

  朱厚煒側過身體,擋住燕兒的手,笑道“去去去,一邊呆著去,不用你添亂。看好小寶,我來給大寶換尿布,嗬嗬,這可是本王的拿手好戲。”

  朱厚煒邊說,邊笑嗬嗬的把兩小孩都放在小床上,動作熟練的幫大王子換起了尿布,解開繈褓,準備幫大兒子換尿布。這個他上輩子有做過,輕車熟路。剛解開,一股怪味兒就彌漫開來,尿布上,尿濕了一大塊,還有一黃色的可疑物。

  “哎呀!小寶拉便便了。”

  旁邊的柔兒嚇得一聲尖叫,捂著鼻子就跑開了,恰好這時小寶也尿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一時間,嬰兒啼哭聲,柔兒的尖叫,燕兒的嘻笑,充滿整個屋,朱厚煒有些手忙腳亂。徐芊芊倒是沒心沒肺,躺在床上笑得直打跌。

  “有什麽好笑的,不就是拉便便嗎?你們小時候也這樣。傻丫頭,還愣著幹什麽,快去!打熱水來。”滿頭大汗的朱厚煒斥道。

  兩個小丫鬟也不害怕,嘻嘻哈哈相互打趣著出來門,渾然不顧朱厚煒手忙腳亂。躺在床上的徐芊芊笑眯眯的看著忙忙碌碌的丈夫,從心底裏感到幸福極了。

  自從她生下孩子後,心裏麵滿足極了。而且這一生還是倆個,一對健康的雙胞胎。人說有子萬事足,徐芊芊現在就是這個心態,成天都笑眯眯的。齊王府上上下下,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這個表現。

  朱厚煒更不用說,走路都帶飄兒,看誰都是好人,看啥都覺得順眼。堂堂的監國王爺這段日子都成了一個笑彌勒,逮誰都是笑眯眯的。孩子生下來後,張太後、永安公主全都跑到了齊王府住下,好家夥!家裏麵頭回這麽熱鬧。

  一時間,大人喊,小孩哭,秋月閣裏雞飛狗跳。等朱厚煒好不容易清理幹淨,又侍候著徐芊芊喂好孩子剛剛睡下,朱厚煒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張皇後和永安公主這兩位也被驚動了,大半夜的聞訊從住的地方跑了過來。

  一進門,這兩位手腳飛快,直接從搖籃裏,熟練的一人抱起一個,摟在懷裏就不肯撒手,急得朱厚煒在旁邊直跺腳。張太後抱著大寶,永安公主抱著小寶,兩個人笑眯眯的左看右看,喜歡的不要不要的。

  永安公主親了親懷中的小寶,轉頭對旁邊緊張得不得了的朱厚煒笑道“二哥,小寶真好看,長得越來越像嫂子了!”

  “永安啊,你小心點!“朱厚煒緊張兮兮的,哪顧得上答話,”你抱的姿勢不對,你看小寶很不舒服。來來來,手要這樣托住頭,嗯,就這樣,小寶寶的骨頭軟,哎呀,小心!小姑奶奶,你動作溫柔點,別吵到了孩子。”

  “嗬嗬,還是像娘好啊!像娘才有福氣。”張太後這段日子對朱厚煒慈眉善目,母子倆的關係融洽了很多,她轉過頭又問,“二郎,給孩子取好名字沒有?老是大寶二寶的叫著,有失皇家體統。”

  “母後,哪顧得上啊!”朱厚煒邊答,邊從小妹手裏接過小寶,也不理會撅著嘴的小妹,繼續說道,“最近這不忙嗎?嗯,還是等大哥回來,一家人再合計合計。哎,真是被他坑死了!大哥去江南半年了,還不想回,這麽一大攤子都扔給我,哪像個當皇帝的。”

  “也好!等你大哥回吧。”張太後聽他說起正德皇帝,神情有些黯然,她把已經睡著的大寶小心地放進嬰兒床,歎了一口氣說,“也不知道咋回事,皇上到現在還沒有孩子。真是讓人心裏著急呀。這皇上也太不上心了!”

  “母後別擔心,大哥身體沒問題。”朱厚煒也小心翼翼的把小寶放進嬰兒床,替兩個小孩掩好被子,繼續說道,“這事吧,急不來,生孩子也看緣分,時機到了,自然就會有的。好了,夜深了,母後,小妹,你們都回去歇著吧。”

  “但願如此吧!那好,你也早點休息。”張太後依依不舍的從孩子身上移開視線,拍了還趴在嬰兒床邊的永安一下,說道,“永安,別看了!天天還沒看夠。快回去睡覺,別影響孩子休息。”

  “哦,母後。二哥,你早點歇息。”永安不情不願地站起來,出門時還對著二哥吐吐舌頭,做了個鬼臉,這才跟在張太後的後麵,去了別的院子休息。

  送走兩位,總算是清靜了下來,朱厚煒回到房間卻沒有休息。他靜靜的坐在沙發上,看著嬰兒床裏熟睡的兩個孩子,臉上露出溫馨的微笑。柔兒、燕兒不敢打攪,自從孩子生下來後,齊王都會這樣坐上一陣子,才會休息。

  齊王生了一對雙胞胎的事情,早就傳遍了整個北京。不管是不是和齊王交好的,這會兒都有所表示,每天登門道賀的人不少,把個管事太監李蓮英忙的腳不沾地,既要收禮,又要按規矩辦。

  齊王府有規矩,不能收過於貴重的財貨,小李子這段時間,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不過心裏很高興。皇親國戚、內閣六部、武將勳貴都送了不少禮品來,話說當時孩子還沒滿月呢,各種禮品就已經收了一大堆,僅僅是金鎖、玉鎖就不少,全戴上地話,估計孩子的脖子就不用要了。

  正所謂,有子萬事足。雖然有些偏頗,不過,倒能形容朱厚煒此刻的狀態,看他忙碌的身影就知道,每天一早去軍機處坐班,見人就嗬嗬笑著,四下抱拳行禮打招呼,早晨嚴肅的各部門會稽例會,差點兒被他搞成團拜會,搞得眾人哭笑不得。

  朱厚煒這心裏頭啊天天盼著正德皇帝回,自己也能輕鬆一點,可大半年都過去了,這位爺還在江南打轉呢。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遊三吳不可缺揚州,冶揚州不可無虹橋。虹橋這地方,麵湖臨河,西鄰“長堤春柳”,東迎“荷浦薰風”,虹橋閣、曙光樓、來薰堂、海雲龕……諸多勝地橫亙其間,粉牆碧瓦掩映竹樹,天風雲影山色湖光,隻須一葉扁舟便覽之無餘,原是維揚北郊第一佳麗之地。

  這自然風光粉黛不施乃天生其美,就勾得離鄉遊子、騷人遷客到此一掃胸中積垢塊壘,流連忘返。若論起風土,那就又是一回事。橋北有個廟,名字起得也怪,叫“虹橋靈土地廟”,每年正二月祀神廟會,俗名兒叫“增福財神會”。

  逢到會期,早早的就有城裏商家趕來,錯三落五搭起席棚,圍著這座土神祠連綿起市,一二裏地間耍百戲打莽式的、測字打卦的、鑼鼓、“馬上撞”、小曲、灘簧、對白、道情、評話、打十番鼓的……喧囂連天,湖下遊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蟻,夾著高一聲低一聲唱歌似的賣小吃的吆喝

  “李錦記的麻辣醬,誰要?齊王府秘製手藝哦,皇上吃過都說好,一天不吃飯不香。”

  “肯德雞,肯德雞哦,田家獨門手藝的肯德雞!香酥焦嫩!”

  “瞧一瞧,看一看。譚胖子魚香肉絲,不吃算你沒來揚州!”

  “走過路過,機會不要錯過。徐九公家紅油小龍蝦,南洋新貨,天下一絕囉……”

  “驢肉喂……登州驢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滾一滾,神仙站不穩。”

  ……如此種種,更把廟會場子攪得開鍋稀粥般熱鬧。

  正德四年的春天,二月二剛過,揚州地氣溫暖,虹橋兩岸已是春花姹紫嫣紅,芳草新綠如茵。

  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書生手裏拎著個布袋,出了橋南的“蘇州客棧”慢慢踱著,他不緊不慢地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上了虹橋。此人名叫唐寅,蘇州有名的才子。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其父是做小生意的商人,有錢沒地位,所以,為了改變家庭的命運,唐家從小就努力培養唐寅讀書。小唐寅也很爭氣,和所有的天才一樣,有著過目不忘的神奇本事

  四歲就能作詩,六歲就能畫畫,技驚蘇州當地,驚為神童轉世,比當年的老神童程敏政和李東陽都牛。

  十八歲的時候娶妻徐氏,夫妻相濡以沫,舉岸齊眉,相敬如賓。之後,唐寅繼續發憤苦讀,詩詞書畫造詣都上了一個台階,但對科舉功名無心了守著這樣的日子,家境優越,自己又逍遙快活,受那份累幹嗎?

  可惜好景不長,六年後忽降晴天霹靂,妻子、妹妹、父親、母親,四個親人竟然在同一年相繼去世,唐寅大受打擊,雖然生活不是問題,可家庭已了無牽掛,功名的心思,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考吧,就像悼念亡親的詩歌裏寫的“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是該為自己,也為離去的親人搏一次了。可那不是手到擒來的嗎?

  從小就是風流才子,蘇州又是文化之鄉、全國的教育先進基地,蘇州我都沒有對手,天下還有誰是對手?果不其然,這唐寅先是毫無懸念的考舉人中了解元,接著是參加弘治十二年的會試。

  會元不照樣能手到擒來,再到殿試大比,狀元也會是我的,連中三元的高難度,舍我其誰。這是唐寅的夢想,很美好,當然他也很有實力實現。

  弘治十二年,唐寅進京會試,興高采烈地告別眾親朋上路,路遇富家子弟徐經,結伴而行。京城大比,果然“洋洋灑灑,不過如此”,考完後,酒會之上誇海口別爭了,今年的頭名是我的。可天有不測風雲,唐寅灰溜溜地回來了,沒有功名,沒有榮耀,沒有鮮花和掌聲,隻有一生抹不去的恥辱。

  原因就是眾所周知的科場舞弊案,唐寅酒宴上的一句話被給事中華昶當證據告發,查來查去查無實據,卻也落得個酒後狂言的罪名。朝廷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唐寅就糊裏糊塗地坐了牢,這正是莫裝逼,裝逼被雷劈。

  他最後被革除一切功名,不許再考,並發配至浙江做小吏。遭此厄運,唐寅以為恥,而不就,在好友文正明的幫助下返回蘇州。

  案件的是非經過,這裏就不作探討了,反正是筆糊塗賬。作者這裏要說的是一點上天為唐寅關閉了通向仕途的門,卻為他打開了一扇成為大師的窗。但凡成為大師,無不經過千錘百煉,盡品世態炎涼,或是曆經寂寞孤獨,在迷茫中苦苦追問。

  唐寅之前不過是一個以文采自居、自視甚高的小才子,隻見得風花雪月,又怎明白世事的艱辛?而這一次,一次性的,三十年來他不懂的,全都懂了。

  妻子拋棄了他,往昔的朋友也離他遠去,走投無路的唐寅生活陷入了困頓,光明無限的前程成為過眼雲煙,未來的道路一片漆黑,怎麽辦?他不知道怎麽辦,隻能繼續迷茫地活下去。

  迷茫中他開始作畫、寫詩,不再是花前月下、浪漫多情,不再是飽漢不知餓漢饑的無病呻吟,卻是生活底層人們的哀痛、人生裏迷茫的尋求。

  爾後卻歪打正著,他的畫聲名鵲起,加上其獨特的身份,而當時江南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閑情逸致的人多了,求畫買畫的人也就多了,唐寅的手頭漸漸寬裕起來。

  到了三十六歲,唐寅買了房,又重新娶了新媳婦,青樓裏認識的官妓沈九娘。一個潦倒的窮酸文人,前途無望,一個妓女卻站到了他身邊。唐伯虎作畫,九娘洗硯、調色、鋪紙。沒有秋香,勝似秋香。唐伯虎畫美人溫柔賢良,想來該是九娘的風姿神韻。

  可惜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好日子沒過幾年,蘇州又發了水災,誰還買畫?唐寅的生活自然又艱難起來,連柴米錢都沒有了著落,一家全靠九娘撐持。九娘日久生病,按照現在的說辭就是嚴重的營養不良,乃是虛弱致死。

  一個寒冷的冬至黃昏,九娘緊握了唐伯虎的手“承蒙君子不棄,讓妾身做你妻子,本想盡心力理好家務,讓你專心詩畫,成為大家。但我無福、無壽,又無能,日後望你善自保重。”

  如果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景,我想誰也不忍去看這個一生坎坷的男人最後一次放聲的號啕。人生裏峰回路轉的唯一幸福生活,剛剛握住他的手,卻又撒手人寰,希望像肥皂泡一樣破滅,無助、孤獨、悲涼,徹底侵蝕了他的心。

  他的詩、文、畫,徹底地沉浸在無盡的痛苦中,打破了所有的界限,肆意奔騰,揮灑心靈的哀愁。每個觀摩的人無不身臨其境,感受到沉沉的悲涼。

  也因這沉沉的悲涼,讓他後來屹立於中國文學藝術史上而不倒。然而,這一切是以無數次充滿希望卻破滅的生活、無數次得到又失去的痛楚、無數次失之交臂的幸福,人世間最沉痛的代價換來的。

  ……

  揚州的瘦西湖綠蔭環抱,山色蔥蘢,雲樹籠紗,畫橋煙柳,吸引著眾多人前來。這天下第一驢友正德皇帝如何能錯過這樣的美景?這一天他駕臨揚州,在如今的南直隸總督王守仁的陪同下,一行人便裝也逛起了西湖。518中文網

  且說弘治十二年科考舞弊案的受害者唐伯虎東遊西逛,也來到了西湖邊上。這場冤案,對唐伯虎的打擊太大了。眼看著當年就要金榜題名,卻頃刻間化成了泡影,為天下人恥笑,這怎能不使他羞慚、怨恨、憤怒和沮喪呢?

  九娘死後,心灰意冷的唐伯虎沒有留在蘇州,而是滿懷辛酸地到處遊蕩,一時萬念俱灰。缺錢時,就賣張畫,以此為生。

  來到西湖邊,唐伯虎看見西湖旁有一家酒店,酒旗飄展,酒香四溢,不覺酒興大發,欣然進去。把盞酣飲罷,想結賬離開,不料往囊中一探,竟空空如也。

  唐伯虎立時心急起來,環顧了一下店內,沒有一個熟識的人,沒辦法,隻得叫來酒保說道“我因為走得匆忙,一時大意,竟把銀兩落在客棧中,這位仁兄能否行個方便,賒回酒錢,在下不勝感激,改天定當奉還。”

  那酒保哪裏肯就範,對唐伯虎道“客官,不好意思。我們是小本經營,概不賒賬。”

  唐伯虎立覺難堪,看到手中的扇子,一計頓上心頭,便對酒保說“這把扇子做工精良,我就是那個很會畫畫的唐伯虎,這把扇子上還有我精心畫的山水圖,能否以扇抵酒呢?要不,我把扇子先放這,回頭我再拿銀兩來換取,可否?”

  酒保看看這扇子,再打量了一下唐伯虎,見他一副潦倒的樣子,還是不答應。無奈之下,唐伯虎便拿著扇子,走到酒店中間,對著店中的酒客吆喝著,要把手中的這把扇子賣掉。

  店中一位錦衣老者問道“喂,你這不過是一把普通的扇子,能值幾個錢呢?”

  “這位大爺,您看了便知。”唐伯虎把扇子遞給這位老者。

  老者一瞥,便說道“扇上之畫,分明是信手塗鴉,出自無名小子之手罷了!分文不值。”

  說罷,便把扇扔到了酒店門口。不買也就罷了,小瞧也就罷了,扔到門口豈不是傷人自尊?唐伯虎一怒之下,正欲上前理論。

  這時從外麵走到酒店門口一群人,為首的是一位錦袍的公子。這不是別人,正是正德皇帝和王陽明一行人,因為中午餓了,便想過來找家酒樓吃飯。

  正德皇帝沒有在意,直接走進了酒樓。王陽明卻停下腳步,將扇拾起,撫扇而觀,見扇上有“唐伯虎”落款,便打量酒店中的人。王陽明見賣扇人器宇軒昂,風流倜儻,便知是蘇州唐伯虎。

  王陽明疑惑的看了看對方,實在有些不敢相信,便問道“閣下莫非是唐解元?”

  唐伯虎笑而未語。

  話說這王守仁和唐伯虎還真有過一麵之緣。弘治十二年,兩個人都參加了北京會試。唐伯虎與前科舉人、江陰巨富徐經以及好友都穆等人一同赴京參加會試。

  徐經包下了一條船。三人在船中談笑風生,好是快活。尤其唐伯虎,躊躇滿誌,意在必得。到了北京城,三人住在招福客棧。唐伯虎少年輕狂,放蕩不羈,常常與徐經駕車外出,招搖過市。

  許多人慕名宴請,唐伯虎酒後醉語,更是目空一切,大庭廣眾麵前舉杯自誇自是“當魁名士”,言下之意,本次會元、狀元是非他莫屬了。唐伯虎又說什麽蘇州城普通舉子朱希周能為狀元,蘇州城的名士、南直隸的解元為何不能?

  唐伯虎還說什麽風水輪流轉,當年浙江商輅取得“三元及第”,現今應該是南直隸人奪得這項殊榮了,言下之意,唐伯虎將成為第二個商輅。一時間,眾人為唐伯虎側目。

  弘治十二年二月,是會試的日子。王守仁在京城參加會試。同時進入考場的還有徐經、唐伯虎、都穆,等等。王守仁就是那時候遠遠的看見過唐伯虎。

  結果是,王守仁、都穆,都中了進士。隻可惜受科考舞弊案影響,王守仁又是禮部尚書王華的兒子。李東陽等考官不敢將王守仁考卷評為第一。

  言歸正傳,其他酒客一聽眼前的賣畫人是個解元,不由都爭著看扇中之畫,嘖嘖稱讚。眾人皆出高價欲購唐伯虎之扇,其中一位出到二十銀元。唐伯虎沒賣,將扇子給了王陽明。

  王陽明摸了摸身上,隻有二塊銀元,他現在陪著皇帝,不敢暴露身份,便說道“不好意思,我的身上隻有這些銀元了,恐怕玷汙了唐解元畫作。”

  唐伯虎嗬嗬一笑,說道“嗬嗬,足下慧眼識珠,我是佩服至極,你也算是這把扇子的有緣人,此扇非君莫屬,我隻收你兩塊銀元,夠幾天吃喝就行了。”

  王陽明收受扇子,拱手道謝。心裏惦記著已經上樓的正德皇帝,變拱拱手告辭而去。

  那錦衣老者見狀,如夢初醒,拱手說道“唐解元大名遠播,老朽有眼不識泰山。解元畫作,天下無雙,人間神品。老朽方才多有冒犯,還望海涵。”

  連忙將唐伯虎拉至自己席上喚酒呼菜。盛情難卻,又是幾大杯酒下肚,唐伯虎有些醉意朦朧,便欲出酒店。

  老者喊道“解元留步!”

  唐伯虎問道“你又有何事?”

  “解元能否將那扇賣與老夫?”老者說道。

  “不能,我已將它付與剛才的仁弟,豈能出爾反爾?”

  老者誠懇說道“我出一百個銀元,怎麽樣?”

  唐伯虎不語,隻顧往外走路。

  老者大怒,吼道“我如此盛情待你,難道你也像市痞那樣騙人吃喝嗎?”

  唐伯虎打一飽嗝,哈哈大笑,又要邁步,老者攔住,厲聲說道“那你現在就還我酒食,否則,休想離去!”

  唐伯虎對著酒客們說道“誰是市痞,大家一看就知道啦。是他拉我喝酒,又不是我向他索取,大家說是不是?”

  眾酒客嘩然大笑。

  此時,樓下的動靜驚動了樓上的正德皇帝,便問“出了什麽事?這酒樓怎麽如此喧嘩?”

  王守仁便將剛才的事一說,朱厚照頓時來了興趣。他聽說過唐伯虎這個人,也想見識見識這個所謂的江南名士。便起身下樓,打算去看個究竟。

  朱厚照和王守仁重新來到前庭時,早已有人請來了當地捕快,捕快向唐伯虎說道“唐解元乃江南名流,在下早有耳聞,閣下可知這老者何許人嗎?”

  唐伯虎說道“不知。”

  捕快道“此乃揚州著名的海商,胡天富胡老爺!”

  唐伯虎說道“那這與我有何幹?”

  捕快湊前耳語一番,唐伯虎說道“噢!原來此人與你家老爺有交情,實在不知。罷!罷!罷!筆墨伺候,待我為胡富商作畫一幅。”

  頃刻間,文房四寶一一備齊。唐伯虎說道“請胡老爺轉過身去。”

  胡天富不知何事,隻好照辦。唐伯虎三毫兩筆,畫作立就,眾人見狀,都捧腹大笑。胡天富不知何事,脫下外衣一看,原來唐伯虎在他背上畫了隻活靈活現的大王八。人群中,朱厚照也笑的前仰後合,聲音特別刺耳。

  胡天富不由怒火萬丈,擼起袖子就要打人。王陽明看到此景,急忙過去拉住胡天富說道“唐解元也不是凡人,在當今皇帝那兒也掛了號,認識的京中大佬多的是,豈是你得罪起的?”

  胡天富想想也是,便把手縮了回去。王陽明又把手中扇子交給胡天富說“既然你喜歡這把扇子,就交給你了,我再請唐解元畫一把就是。”

  捕快也來勸和胡天富,胡天富便罵咧咧地離開了。

  等胡天富離開,唐伯虎便向王陽明施禮,答謝剛才出手相助。到了現在,唐伯虎才想起詢問王陽明尊姓大名,卻見王陽明對旁邊一年輕公子執禮甚恭,那年輕公子問道“你便是唐寅,唐伯虎?”

  “正是區區,請問閣下……”唐寅看此人氣宇軒昂,不敢造次。說話便很客氣。

  “嗬嗬,你剛才戲弄對方,雖然有些刻薄,但非常搞笑。朕……真的很有意思。唐解元,有沒有興趣上去一起再飲幾杯。”

  唐伯虎見此人雖然年輕,但說話口氣很大,而剛才幫他的那人顯然也不是尋常人物,心中更是多了幾分小心,隻見剛才幫他的人對他點點頭,便躬身一揖“如此,便叨擾了。”

  上得樓來,隻見包廂裏除了幾個作護衛打扮的人,還有兩位女眷,兩位女眷都是極品角色,唐伯虎心裏一動,立刻想起了如今的傳言,又偷偷瞄了那貴公子一眼,心裏立刻有了譜,便不再猶豫,撲通一聲跪下“草民蘇州唐寅唐伯虎,叩見皇上!”

  “哈哈!你倒是機靈。這麽快就反應過來了。”朱厚照很是欣賞唐伯虎的機靈勁,讚許道,“行了,朕微服私訪,隻是為了開心,動靜別搞這麽大,讓朕露了餡。起來吧。坐下聊。”

  “多謝皇……公子!”唐伯虎立刻起身,改口謝道。

  王陽明說道“在下名叫王守仁,自號陽明,比你小兩歲。弘治十二年,與你同進會試考場。”

  唐伯虎當然知道王守仁,兩個人同時進的考場,如今兩個人的境遇天差地別,你讓他心裏麵如何平衡。文人相輕這是通病,骨子裏的傲氣又讓他不願意丟了麵子。他強作歡顏說“失敬失敬,原來是新任撫台大人,幸會!我當年雖然是南直隸鄉試第一名,但如今卻隻能做個畫師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唐伯虎如今以書畫為職業,有違常倫,邁出這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

  王陽明見他語氣輕鬆,好像沒了科考舞弊案的陰影,便說道“江西有位鄉賢名儒,名叫婁諒,唐解元肯定聽說過。我十七歲那年,曾經拜訪過他。他告訴我,‘聖人必可學而至’。唐解元雖然不再參加科考,但同樣可出來做點實事嘛。”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伯虎故作瀟灑地向王陽明賦詩,又接著說,“我已經做不了官,我也不再去研學什麽理學、新學了。我的目標,就是遊戲紅塵,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沒出息,”朱厚照突然冒出一句,不屑地說道,“做不了官,就不能夠做實事了?怪不得齊王說性格決定命運。所謂的才子都是一副臭毛病,自視甚高,又高不成低不就。聽說你當初不願意去浙江做個小吏,莫非認為做小吏很屈才,容易做而不屑為之,或者以為朝廷這是羞辱你?”

  說罷,正德皇帝兩眼炯炯有神的看著他。唐伯虎這才想起皇帝還在這裏,一時間不好如何做答。額頭上的汗就冒出來了,頓時手腳無措,如坐針氈……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