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天子南下(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
  網 ,南明第一狠人</a>最新章節!

   “陛下,捷報,捷報啊。晉王殿下發來捷報,我大明大獲全勝啊。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

   司禮監掌印太監韓淼十分興奮的向朱由榔稟報道。

   這稟報未必沒有討好天子的意味,但是捷報卻是實打實的。

   朱由榔一聽不由得喜笑顏開,示意韓淼速速把捷報遞過來。

   在他的心目中,李定國是一個軍事奇才,也是一個完美的主帥人選。

   李定國果然沒有讓他失望,繼收複西域之後又迅速和薩非帝國聯盟,擊敗了如日中天的奧斯曼軍隊。

   這一戰可算是為大明揚名了。

   之前明軍雖然收複了西域,但那也隻是恢複到了漢唐巔峰時期的狀態,並未有所突破。

   朱由榔若想做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開創之君,就必須多想一些辦法。

   所以他提出了恢複絲綢之路和開拓海上絲綢之路兩套方案。

   換句話說,這其實就是兩步走。

   一方麵利用李定國的強大軍事指揮實力,利用明軍強大的陸軍戰力一路平推,跟西亞擁有統治勢力的奧斯曼帝國叫一叫板。另一方麵利用鄭成功強大的海軍指揮能力帶領水師探索海上絲綢之路。

   大明在將來若想有所發展,解決土地兼並的怪圈,不能隻在中原想辦法。如果美洲大陸能夠有所開拓的話,對於百姓們無疑是一大喜事。

   幸運的是李定國和鄭成功都似乎完成的很出色。

   從效果來看,李定國完成的要更好一些。

   真的不枉朱由榔對二人充分信任,實現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事實上,曆朝曆代的皇帝要做到這點是很難的。

   畢竟當皇帝的都會害怕權臣謀反,把自己的江山奪了去。

   這樣他非但沒有辦法給自己的子孫宗族交代,也沒有辦法給祖宗交代。

   所以皇帝們對權臣大將都是提防再提防,秉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在這種心態下,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會給一名大將太多的權力。

   而朱由榔完全不管這些,把他所有的信任給予到了李定國和鄭成功。

   這一方麵因為朱由榔對於曆史的認知,他知道二人都是忠心耿耿的大將。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朱由榔對自己的個人威望很自信。

   他是不可多得的中興之主,而且不是那種花瓶皇帝,是真的禦駕親征,在掃平清軍的過程中發揮出重大作用的。

   可以說朱由榔、鄭成功、李定國是一個鐵三角。

   在北伐之戰中,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輕易的成功。

   所以朱由榔才有這個自信放任二人領兵。

   因為他知道朱由榔和鄭成功是打心眼裏服他了。

   “賞,當賞。所有有功將士皆按照規製獎賞!

   朱由榔知道封賞在這個時候的重要性,其可以很好的激發出將士們的積極性,使得將士們能夠有更大的熱情去為了朱明朝廷拚殺。

   畢竟說到底,朱由榔還是得靠人治。

   所以光靠個人魅力是不夠的。

   做皇帝啊絕對不能太摳,太摳們的話誰替你拚命啊。

   這也是朱由榔前往東南督戰剿滅倭寇前得到的最重要的好消息,他終於可以昂起頭興奮的去東南了。

   ...

   ...

   在擬完最後一道旨意後,朱由榔在虎賁軍和錦衣衛的護衛下正式從京師出發,經由京杭大運河往南方而去。

   而太子朱慈煊則理所當然的成為監國,留守京師。

   朱慈煊出任監國的次數已經很多了,體現出了不俗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對此,朱由榔還是很欣慰的。

   朱慈煊體現出來的能力作為開國之君肯定是不夠的,但充當一個守成之主,守住大明的基業是完全夠用的。

   眼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朱由榔的身上,這樣朱慈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朱由榔已經是盡自己的可能替朱慈煊緩解壓力了,他當然希望朱慈煊不要辜負他的所望。

   張煌言雖然很想跟著天子一道親征,但是朱由榔對他賦予了重任,讓他輔佐太子。

   在之前這是文安之的職責。文安之退休之後張煌言理所當然的要把擔子挑起來。

   所以陪伴在朱由榔左右的都是一些嫡係近臣。

   其中有錦衣衛指揮使王賀年,還有虎賁軍總兵趙旭、以及司禮監掌印太監韓淼。

   可以說這是朱由榔最能信任的心腹。

   有這些人在身邊,朱由榔完全可以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了。

   不管怎麽說,這還是大明定鼎天下之後朱由榔第一次禦駕親征,他難掩興奮的心情。

   自打上了船就一直在甲板上欣賞著兩岸的沿途風景。

   如今正是夏秋之交,天氣十分不錯。

   朱由榔站在甲板上吹著風,別提有多愜意了。

   若放在五六年前,朱由榔可沒有這樣的心態。

   那個時候他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把大明王朝延續下去。

   那個時候洪承疇和吳三桂的大軍可是把整個雲南團團圍住。

   誰能想到大明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世事不可料啊。

   “陛下,聽聞江南的倭寇要比山東多,福建的倭寇又要比江南多。陛下此去是要坐鎮杭州還是要移駕福建呢?

   見朱由榔的心情很是不錯,王賀年不禁也開始打趣。

   按照他對朱由榔的了解,皇帝陛下一定是想去戰況最激烈的地方的。

   果不其然,朱由榔沉聲道:“若真是如此,朕自然要去福建了。不過朕卻覺得未必浙江的倭寇就比福建少。

   王賀年聽到這裏不禁感到十分驚訝。

   根據他的了解,確實福建的倭寇要更多一些。

   為何陛下會如此斷言呢?

   而且陛下這兩年深居宮中,又是從什麽渠道了解到的這些消息呢?

   靠奏疏?這不可能。奏疏的消息太滯後了。

   還有什麽比錦衣衛的消息更靈通呢?

   難道說陛下又建立了一個新的情報機構,淩駕於東廠和錦衣衛之上?

   王賀年的心裏不由得開始緊張了。

   都說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尊貴,是天子的第一近臣。

   可是曆史上的錦衣衛指揮使除了少數機構似乎下場都不是太好。

   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天子的猜忌。

   畢竟如此重要的位置,天子豈能輕信於人。

   ...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