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變臉的順治皇帝(第三更!求推薦票支持!)
  朱由榔對文安之是無比敬重的。但敬重不代表無條件的聽之任之。

  一個君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決斷力,不然怎麽領導天下臣民

  朱由榔據理力爭,和文安之擺事實講道理,竟然使文安之的態度有所軟化。

  雖然文安之還未徹底放棄進諫,可也不像一開始那樣“咄咄逼人”了。

  得空下來朱由榔主動轉移話題道:“文督師覺得以延平郡王和張閣部在舟山的大軍能否撼動東虜在江南的統治”

  得知鄭成功、張煌言及時撤走主力在舟山群島駐紮後朱由榔的心情很不錯。

  至少這個結果比曆史上精銳盡失親信四散好的多。

  隻要這支水師主力在,那麽便有對東南沿海的威懾力。

  文安之聞言歎了一聲道:“單靠水師恐怕無法犁庭掃穴,但總歸能夠牽製一二。”

  朱由榔的看法和文安之大致相同,鄭成功的水師固然強,但也隻是在海裏。

  福船體積極大,吃水很深,在內江內河裏便顯得有些笨重。

  這也是他們發動長江之戰最終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但正如文安之所說的,舟山距離東南沿海很近,隻要鄭成功的水師哪怕出現那麽一下也會嚇得清軍調兵遣將。

  威懾才是最大的意義。

  但是要想攻城掠地難度就有些大了,畢竟鄭成功在當地沒有根基,即便一時奪取了幾個城池也守不住。

  要想全麵收複東南還得先拿下湖廣,屆時不管是進攻江西還是謀取南直隸、浙江都不是什麽難事。

  “訓練一隻水師是當務之急啊。”

  朱由榔說的卻不是鄭成功,而是朝廷。

  這次攻打重慶,明軍所用船隻基本都是趕製出來的。

  像夔東十三家所用的基本都是竹筏,哪怕是朱由榔禦駕旗艦也隻能算是中小型船隻。

  雖說內江內河不需要太大的船隻,但也不能太小了。否則在某些場合的作戰會很吃虧。

  就比如這次攻打銅鑼峽,如果不是李定國知道一條小道可以抄,發動奇襲從上遊攻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明軍還真沒有那麽容易拿下銅鑼峽。

  以後少不了要進攻湖廣。事到臨頭再造船肯定來不及,必須盡早籌劃。

  文安之頷首道:“陛下所言極是。隻是現在朝廷急缺造船工匠,要想造出一批像樣的船來恐怕並不容易。”

  鄭成功那裏肯定有不少造船工匠,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不說這些了。朕之前跟文督師說的遷移部分百姓到四川的事情可有章程拿出來啊”

  “大體思路已經有了,不過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推敲。最快三日就能拿出來。”

  文安之的答複令朱由榔很滿意。

  不愧是有著賢相之稱的文安之,辦事能力效率就是高。

  要是大明多一些文安之這樣的能幹之人就好了。

  “很好,這事便辛苦文督師了。”

  可惜文安之已經古稀之年,朱由榔不能用的太狠。

  不然萬一文安之有個什麽好歹,朱由榔便會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

  抗清伐清的道路很漫長,朱由榔必須合理利用一切的人力物力。

  “洪經略,京城來了消息,皇上命議政大臣鼇拜率上三旗精銳星夜朝貴州趕來”

  趙良棟急衝衝的走進洪承疇的書房,一臉憂愁的說道。

  洪承疇此刻正在閉目養神,聽到消息並沒有太過驚訝,反而是清了清嗓子道:“擎之,老夫說過你多少次了,便是天塌下來也不用你頂著,你怎麽就是沉不住氣呢”

  趙良棟心道好嘛都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了,您老還在這裏養氣呢。你真就像表現出來的那樣一點都不著急

  他不信

  “洪經略,皇上此舉是為何意啊。您是皇上親封的五省經略,皇上曾親自說過由您一人總督軍務兼理糧餉事宜,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戶部不得稽遲。都說君無戲言,這才過去多久不過六年,皇上就忘了自己說過的話了嗎”

  趙良棟就像個炮仗一點就著,連珠炮似的抱怨道。

  “住口你聽聽你說的話,妄議君父,還有點臣子的樣子嗎”

  洪承疇歎了口氣道:“皇上怎麽想的,老夫不清楚。不過咱們打了敗仗,皇上心裏不痛快是肯定的。如今皇上雖然派鼇拜來貴州,但並沒有對我們降職問罪,你也不要過於擔心了。”

  鼇拜是誰,洪承疇當然十分清楚。

  此人是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

  出身將門的鼇拜早年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攻克皮島、參戰鬆錦立下赫赫戰功,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後來皇太極去世,在諸方權貴勢力的博弈下福臨登基,也就是順治皇帝。

  鼇拜便是支持順治皇帝的從龍派。

  多爾袞暴斃後,鼇拜的身份地位遂水漲船高,成為議政大臣。

  可以說鼇拜是順治皇帝的頭號狗腿子,順治皇帝派鼇拜來貴州,足以見得對西南局勢的重視。

  說是重視那是好聽的,換個詞那就是不放心。

  為什麽順治皇帝不放心

  說到底是如今執掌兵權的都是一些漢人。

  原先還有趙布泰這個滿洲奴才在一邊製衡,如今趙布泰死後洪承疇大權獨攬。

  吳三桂、趙良棟等將領也都是漢人。

  那麽,洪承疇會不會夥同一幫漢人養寇自重呢

  站在順治皇帝的角度,這麽想完全沒有問題。

  洪承疇自問若是他處在順治皇帝的位置,也會往那個方向想。

  這種時候派鼇拜來西南穩一手便再正常不過了。

  隻是皇帝變臉確實很快,原本趙良棟都準備出發佯攻一番重慶了,現在好了老老實實的待在貴州等著鼇拜率領上三旗來就行了。

  上三旗為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滿清入關之前,上三旗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

  其餘五旗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統領。

  入關後多爾袞將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豪格的正藍旗降入下五旗。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雖然對其進行清算,但上三旗的劃分並未再做改變。

  也就是說鼇拜此次帶來的乃是由皇帝親自掌管的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精銳

  ps:第三更送到,老坤好疲憊啊,求推薦票支持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