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各有謀算(45)
這次糜竺在洛陽推銷糧食,雖然有所斬獲,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糜竺認為,這是因為自己聲望不夠,也就是說,炫富的力度還是不夠。
在返回徐州的上,他斜靠在舒適的豪華馬車上,考慮如何說服家族那些長輩,把徐州的祖宅建成徐州最好的豪宅,讓糜氏家族的名聲大振。
離徐州還有數十裏時,路旁有個美麗的婦人,向他請求搭車。
這個婦人急著回徐州城,是因為家裏遭了火災,回娘家尋求幫助。
那時候科學技術不發達,對抗天災人禍,全靠眾人聯手相抗,真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這個優良傳統,在華夏保持了數千年,同情、幫助弱者,成為一種傳統美德。
糜竺是當地的名人,當然無法拒絕一個落難女子的求助,就讓女子上車。
糜竺的馬車,非常寬大舒適,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是可以帶家眷出遊的豪華交通工具。
多帶一個婦人上車,並沒有什麽難度。
二人同車而行,隻是簡單交流了幾句,糜竺以禮相待,為了避嫌,他讓美婦在舒適的車廂裏,他自己坐在外麵。
那時馬車製造技術落後,當時最豪華的馬車,車廂也隻是半封閉的三個座位,加上一個頂棚遮陽擋雨,美婦坐車的事情,路人有目共睹。
大約前行了二十多裏左右,美婦人下車,向糜竺道謝告辭。
麋竺掌管家族財政大權,隻有數年的時間。
他能夠順利掌管家族的權利,也是因為他過人的經商能力。
糜竺得到了範蠡的傳承,自然是要改變家族的現狀。
他努力提高家族的聲譽,並大力發展家族商業,尤其是糧食的銷售。
那時候,糜家作為一個以種植業為本的家族,家裏的主要的財產就是存糧。
要知道,漢代的糧食可是硬通貨。
糜家每年賣出的糧食,得到的錢財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在當地是一個非常殷實的大家族。
但糜家長輩們遵守“財不露白”的原則,糜家的祖宅,非常陳舊,沒有一點世家豪族的樣子。
糜竺並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但每次和人談生意,都感覺對方對他不太重視。
經過思考,糜竺認為:這是因為家族太過低調,在徐州的知名度太小,讓他的生意大受影響。
糜竺深切體會到,在商界,僅僅有誠信是不夠的,還要用各種手段,彰顯自己的經濟實力,這與現在的商人喜歡購買名車豪宅,是一個道理。
那時候,房子和土地,才是一個家族的根本。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彰顯家族實力,非新建一棟豪宅不可。
但家族的那些長輩,不少人都是過慣了苦日子,可不同意糜竺揮霍家族錢財,大興土木。
他幾次提出翻新祖宅,但都遭受上一代大多數長輩的一致反對。
糜竺沒有辦法,就采用收買人心的辦法,先給那些反對的長輩建造新居,把他們全部安排好。
偌大一個祖宅,隻留下糜竺兄弟居住。
糜竺雖然接手家族的權力,但他本人的財力非常有限,要想用家族的錢財建造豪宅,就必須取得長輩們的同意。
糜竺的收買人心,也不是沒有效果,修繕祖宅已經得到大部分長輩的同意,但要想建造豪華大宅,還需要尋找合適的借口。
糜竺一路上,都沒有想到好辦法,受到美婦家裏遭受火災的啟發,他思得一計。
他馬上派人回到家裏,命令他們把值錢的財物全部搬出來,吩咐心腹手下,在正午時分,悄悄點燃了空房子。
糜竺還沒有到家,糜家的祖宅失火了,火勢非常猛烈。
房子被燒毀以後,屬於天災,糜竺要蓋新房子,家族的長輩們無話可說。
糜家的聰明人可不止糜竺一個。
糜竺派人提前搶出來這麽多的糧食和財物,也引起了家族一些人的疑心。
但糜竺早有準備,他編造了一個“天帝的使者,因為自己是正人君子,提前告知家裏將有火災”的故事。
那時候的人非常迷信,當年陳勝、吳廣,用朱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裏等手段,獲得了戍卒的擁戴,劉邦也編導了“醉斬白蛇,自己是赤帝子”的故事,提高了聲望。
糜竺隻是為了興建豪宅,才編造了這麽一個故事,漏洞也不少。
但因為糜竺是正人君子的名聲,早已經傳開,他車載美婦同行的事情,有很多人親眼目睹,沒有敢懷疑糜竺編造故事的真實性。
很快,糜竺編造的故事,就在徐州以驚人的速度傳播開來。
糜竺的新房還沒有開始建造,他的知名度就已經飛速提升,成為徐州的熱點人物。
這是他意想不到的收獲。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糧食生意,一下子就好起來。
“蹭熱度”,可不是現代網絡所獨有!
看到糜竺的聲望越來越高,不少“蹭熱度”的商家,主動上門,用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糜竺家著火後從房子搶出來的糧食。
很明顯,這些“蹭熱度”的商人,是要跟著糜竺刷一波聲望。
糜竺得了範蠡經商的真傳,這次有人來蹭熱度,正合糜竺之意,他可不想失去這個繼續刷聲望的機會。
糜竺馬上宣布,為了感謝天帝使者對自己的特別關照,他繼續鞏固自己“正人君子、樂善好施”的形象,拿出一部分糧食,送給當地的窮苦人家。
同時,他也投桃報李,用低於市價兩成的價格,把糧食賣給那些蹭熱度的商人。
看起來,糜竺似乎是虧本了,其實隻是減少了一些利潤。
糜竺精研《陶朱公商訓十二則》,非常讚同範蠡“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的經商原則。
以前,他也曾經采取降價銷售的手段,但很快引起了整個市場糧價的波動。
這樣一來,就觸犯了其他商家的利益,受到了他們的集體抵製。
要不是糜竺及時收手,差點就被那些糧商集體針對。
糜竺認為,這是因為自己聲望不夠,也就是說,炫富的力度還是不夠。
在返回徐州的上,他斜靠在舒適的豪華馬車上,考慮如何說服家族那些長輩,把徐州的祖宅建成徐州最好的豪宅,讓糜氏家族的名聲大振。
離徐州還有數十裏時,路旁有個美麗的婦人,向他請求搭車。
這個婦人急著回徐州城,是因為家裏遭了火災,回娘家尋求幫助。
那時候科學技術不發達,對抗天災人禍,全靠眾人聯手相抗,真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這個優良傳統,在華夏保持了數千年,同情、幫助弱者,成為一種傳統美德。
糜竺是當地的名人,當然無法拒絕一個落難女子的求助,就讓女子上車。
糜竺的馬車,非常寬大舒適,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是可以帶家眷出遊的豪華交通工具。
多帶一個婦人上車,並沒有什麽難度。
二人同車而行,隻是簡單交流了幾句,糜竺以禮相待,為了避嫌,他讓美婦在舒適的車廂裏,他自己坐在外麵。
那時馬車製造技術落後,當時最豪華的馬車,車廂也隻是半封閉的三個座位,加上一個頂棚遮陽擋雨,美婦坐車的事情,路人有目共睹。
大約前行了二十多裏左右,美婦人下車,向糜竺道謝告辭。
麋竺掌管家族財政大權,隻有數年的時間。
他能夠順利掌管家族的權利,也是因為他過人的經商能力。
糜竺得到了範蠡的傳承,自然是要改變家族的現狀。
他努力提高家族的聲譽,並大力發展家族商業,尤其是糧食的銷售。
那時候,糜家作為一個以種植業為本的家族,家裏的主要的財產就是存糧。
要知道,漢代的糧食可是硬通貨。
糜家每年賣出的糧食,得到的錢財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在當地是一個非常殷實的大家族。
但糜家長輩們遵守“財不露白”的原則,糜家的祖宅,非常陳舊,沒有一點世家豪族的樣子。
糜竺並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但每次和人談生意,都感覺對方對他不太重視。
經過思考,糜竺認為:這是因為家族太過低調,在徐州的知名度太小,讓他的生意大受影響。
糜竺深切體會到,在商界,僅僅有誠信是不夠的,還要用各種手段,彰顯自己的經濟實力,這與現在的商人喜歡購買名車豪宅,是一個道理。
那時候,房子和土地,才是一個家族的根本。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彰顯家族實力,非新建一棟豪宅不可。
但家族的那些長輩,不少人都是過慣了苦日子,可不同意糜竺揮霍家族錢財,大興土木。
他幾次提出翻新祖宅,但都遭受上一代大多數長輩的一致反對。
糜竺沒有辦法,就采用收買人心的辦法,先給那些反對的長輩建造新居,把他們全部安排好。
偌大一個祖宅,隻留下糜竺兄弟居住。
糜竺雖然接手家族的權力,但他本人的財力非常有限,要想用家族的錢財建造豪宅,就必須取得長輩們的同意。
糜竺的收買人心,也不是沒有效果,修繕祖宅已經得到大部分長輩的同意,但要想建造豪華大宅,還需要尋找合適的借口。
糜竺一路上,都沒有想到好辦法,受到美婦家裏遭受火災的啟發,他思得一計。
他馬上派人回到家裏,命令他們把值錢的財物全部搬出來,吩咐心腹手下,在正午時分,悄悄點燃了空房子。
糜竺還沒有到家,糜家的祖宅失火了,火勢非常猛烈。
房子被燒毀以後,屬於天災,糜竺要蓋新房子,家族的長輩們無話可說。
糜家的聰明人可不止糜竺一個。
糜竺派人提前搶出來這麽多的糧食和財物,也引起了家族一些人的疑心。
但糜竺早有準備,他編造了一個“天帝的使者,因為自己是正人君子,提前告知家裏將有火災”的故事。
那時候的人非常迷信,當年陳勝、吳廣,用朱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裏等手段,獲得了戍卒的擁戴,劉邦也編導了“醉斬白蛇,自己是赤帝子”的故事,提高了聲望。
糜竺隻是為了興建豪宅,才編造了這麽一個故事,漏洞也不少。
但因為糜竺是正人君子的名聲,早已經傳開,他車載美婦同行的事情,有很多人親眼目睹,沒有敢懷疑糜竺編造故事的真實性。
很快,糜竺編造的故事,就在徐州以驚人的速度傳播開來。
糜竺的新房還沒有開始建造,他的知名度就已經飛速提升,成為徐州的熱點人物。
這是他意想不到的收獲。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糧食生意,一下子就好起來。
“蹭熱度”,可不是現代網絡所獨有!
看到糜竺的聲望越來越高,不少“蹭熱度”的商家,主動上門,用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糜竺家著火後從房子搶出來的糧食。
很明顯,這些“蹭熱度”的商人,是要跟著糜竺刷一波聲望。
糜竺得了範蠡經商的真傳,這次有人來蹭熱度,正合糜竺之意,他可不想失去這個繼續刷聲望的機會。
糜竺馬上宣布,為了感謝天帝使者對自己的特別關照,他繼續鞏固自己“正人君子、樂善好施”的形象,拿出一部分糧食,送給當地的窮苦人家。
同時,他也投桃報李,用低於市價兩成的價格,把糧食賣給那些蹭熱度的商人。
看起來,糜竺似乎是虧本了,其實隻是減少了一些利潤。
糜竺精研《陶朱公商訓十二則》,非常讚同範蠡“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的經商原則。
以前,他也曾經采取降價銷售的手段,但很快引起了整個市場糧價的波動。
這樣一來,就觸犯了其他商家的利益,受到了他們的集體抵製。
要不是糜竺及時收手,差點就被那些糧商集體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