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各有謀算(20)
  孫韶作為孫氏宗室參戰的唯一大將,他的壓力也不小!

  這次戰鬥能否立下戰功,關係到孫氏將領在軍隊中的地位和話語權。

  孫韶可不是孫氏嫡係,他的祖上本姓俞,孫韶的伯父孫河追隨孫策,忠心耿耿,孫策很喜愛他,便賜姓孫,將他整個家族列名孫氏家族之中。

  建安九年(204年),孫河被殺,孫韶統帥孫河的軍隊,被孫權任命為承烈校尉。後任廣陵太守、偏將軍。

  黃初元年(220年),孫權受封吳王,升任他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他的這個身份,在孫氏家族中相當於家奴賜姓,地位還比不上孫氏旁係。

  也是因為他的這種身份,他和堂弟孫恒都得到孫權的重用,手握重兵。

  反而是孫權的幾個親兄弟,都沒有統領兵馬。

  就連外放丹楊太守的弟弟孫翊,都沒有兵權,最後落得被手下將領刺殺。

  孫韶這次代表孫氏宗室將領出戰,如果按照徐盛的防守布局,這次基本就沒有他什麽事情,孫權要想在軍隊中安插更多的宗室將領的想法就落空了。

  孫韶的輩分雖然是孫權的侄子,實際上年齡相差不大。

  孫韶小時候,因為叔父孫河的關係,曾經作為陪讀和孫權一起學文習武。

  孫權年齡大了幾歲,無論是兵法謀略還是武藝,都在孫韶之上。

  孫權是天生的孩子王,在一起玩耍時,孫韶對孫權言聽計從,就是一個鐵杆小弟。

  赤壁之戰大勝曹操以後,孫權坐穩了江山,他躊躇滿誌,不想讓哥哥孫策專美於前,他也想領軍殺敵、開疆拓土。

  他幾次親自領兵渡江,在合肥作戰,希望能夠在淮泗地區開疆拓土,打開局麵,進而進軍中原。

  但事與願違,在優勢兵力下,孫權幾次铩羽而歸,反而成就了張遼的赫赫威名。

  孫權不是一個偏執的人,後來,他改變了主意,自己不親自領兵出戰,重用自己一手培養的孫皎、孫恒等宗師將領,作為自己的代理人。

  在他的支持下,孫皎、孫恒先後參加了偷襲荊州和夷陵之戰,取得了一定戰績。

  得到了荊州,雖然背上了背信棄義的名聲,怎算是實現了孫權開疆拓土的願望。

  按道理,也算說得過去,但孫權心裏還是不滿意。

  孫策死前,曾經對孫權說過這樣一段話: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當時旁邊聽到這話的文臣武將可不少!

  孫策這話聽起來,怎麽也是誇讚之詞,大部分也認可孫策的話語,認為孫權是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但孫權卻聽起來非常刺耳,認為孫策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軍事才能,僅僅是一個守成之主。

  孫權卻認為自己文武全才,開戰場上也不比哥哥孫策做得差。

  聽了孫策的話語,孫權嘴上沒有說什麽,但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用戰場上的勝利來證明自己。

  但他在合肥幾次敗北,未得寸土,成為他的心魔,這才讓他為了開疆拓土不擇手段,悍然對盟友出手,偷襲荊州成功。

  全取荊州以後,這樣的戰果,也算說得過去。

  但這些功勞,還是與孫權本人的軍事才能沒有多少關係,無法顯示自己的文武雙全之才,未免美中不足,成為孫權的心結。

  本來,孫權選定了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學生孫恒,作為表現自己軍事才能的代理人。

  孫恒被孫權稱為宗室顏淵,指的就是他的好學不倦,尤其是兵法謀略,與孫權一脈相承,能夠很好的體現孫權的軍事才能。

  孫權以功拜孫桓為建武將軍,封丹徙侯,並把他調到牛渚,督修橫江塢,準備讓孫恒積累資曆和聲望,以後可以作為北伐的主將。

  誰知天公不作美,孫恒英年早逝。

  其餘的孫氏親將領,大部分才具平庸,不足以委以重任,也就孫韶可堪大用。

  這次孫權派孫韶領兵參戰,頗多期許。

  孫韶也想要立功,幾次找孫權陳述自己的方略,要求主動出擊。

  孫權嘴裏說他不能幹涉主帥徐盛的戰略部署,要孫韶顧全大局,聽從主帥的安排。

  但孫權話語之間,並沒有否決孫韶的戰略戰術,甚至不經意間流露出讚許之意,這才是孫韶與徐盛叫板的底氣所在。

  孫權熟讀《孫子兵法》,認為孫韶戰略戰術,非常符合“以正合以奇勝”論述,隻是不好幹涉徐盛的安排,這才沒有幹涉。

  眼見得曹丕就要進攻了,孫權這次來,就是想要徐盛采納孫韶的建議,以孫韶的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

  誰知道,一進來就發現徐盛已經和孫韶鬧翻了。

  孫權心知是兩人意見相左,不好調和,他眼珠子一轉,心裏就有了主意。

  他假裝毫不知情,先喝令刀斧手放了孫韶,然後轉向徐盛追問情由。

  徐盛回答道:

  “大王命臣為都督,提兵拒魏;今揚威將軍孫韶,不遵軍法,正想請示大王當如何處置。”

  孫權假裝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看帳中沒有別人,有心偏幫孫韶,就示意孫韶出言辯解。

  孫韶心領神會,他本來心中就覺得非常委屈,就拜倒在地,對著孫權哭著訴道:

  “臣往年鎮守廣陵,深知地利;在那裏截住曹丕軍廝殺周旋,是最好的防守辦法,一旦被魏軍渡過長江,則我吳國就非常危險了!”

  孫韶雖然隻說了大概,但這是他已經向孫權匯報過的作戰方案,孫權完全明白了孫韶的意思,就他心裏也想著讓他與徐盛分兵拒敵。

  雖然有意偏袒孫韶,但孫權也不能削了徐盛的麵子,就開口說道:

  “徐將軍,孫韶年輕氣盛,誤犯軍法,萬希寬恕。”

  徐盛拿下孫韶,就是為了立威,如果被孫權這麽輕輕放過,那就適得其反,他在軍中的地位堪憂。

  徐盛心裏不忿,就壯著膽子回答道:

  “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國家之典刑也。若以親而免之,何以令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