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各有謀算(18)
  諸葛亮為了讓曹丕與孫權放開手腳火拚,一手導演了所謂的“南征”。

  在發給孫權的公文裏,諸葛亮把事情說的很嚴重,實際上隻是一個由頭。

  但他也不是無的放矢,他要徹底掌控南蠻,免除後顧之憂。

  諸葛亮好整以暇,軍隊開拔不緊不慢,往越嶲而去。

  而曹丕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長江北岸,孫曹之間的戰爭,已經是一觸即發。

  這次東吳對抗曹丕的主將是徐盛,但手握重兵的宗室將領孫韶,對徐盛消極防守的策略,非常不滿!

  他非常想要主動出擊,又怕徐盛另有安排,畢竟違反主帥的軍令,可不是小事,就算他是孫權非常看重的侄兒,也擔當不起。

  孫韶耐著性子,等待了數天。

  他看到徐盛的備戰,隻是在江麵構建防禦闌珊,並沒有渡江迎戰的意向。

  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是每一個將軍都夢想做到的事情。

  孫韶認為,一旦讓曹丕大軍渡過長江,登陸造成的損失,遠不止當地的百姓流離失所,對軍心、民心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

  作為宗室將領的傑出代表,孫韶再也忍耐不住,就在軍議時站出來,責問徐盛道:

  “大王對將軍委以重任,百姓希望你擊破魏軍,禦敵於國門之外,將軍何不領軍早早渡江,把戰選擇在淮南之地,一旦曹丕領軍到達對岸,把住險要之處,恐怕我軍再也無法渡江而戰了,隻能是被動的防禦。”

  周瑜、魯肅、呂蒙等江東名將相繼凋零,徐盛作為少壯派的代表,在防守上很有特點,但無論是在軍中的威望還是資曆,都不是主帥的最佳人選。

  他能夠被孫權任命為主帥,是因為他給孫權獻計穩健防守,非常符合孫權的思路。

  徐盛就任主帥以後,在建業(吳國都城)周邊築起圍欄,製造籬笆,圍欄上設下假樓,江中準備浮船,做出一幅防守反擊的姿態。

  諸將認為,這些設置都是花花架子,在數百裏長江防線上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這樣做沒什麽意義。

  而且這些防禦設施,耗費的錢糧不少,但憑這種防禦設施,也許可以在短時間內阻擋魏國軍隊在建業城附近登陸,但很難擊退魏軍,更無法保證整個長江防線的安全。

  但徐盛這樣做,也是有道理的!

  當初曹丕三路伐吳,徐盛在洞口與曹休對峙,就是依靠隔江防守擊退曹休。

  經過不斷總結經驗,他對隔江防守很有心得。

  雖然將領中反對的聲音很多,但徐盛的設想,得到了孫權的肯定和支持。

  孫權取得赤壁大勝以後,也曾經意氣風發,幾次領大軍渡過長江進攻合肥,但每次都是大敗而歸,成就了張遼的赫赫威名。

  張遼先後隨呂布、曹操征戰數十年,除了武藝還算拿得出手,並沒有特別出彩的戰績。

  自從和孫權對陣以後,有如神助,以弱勝強,每戰必勝。

  也給孫權心理上留下了陰影,雖然張遼已經病故,但孫權也不敢渡江作戰。

  有了孫權撐腰,徐盛堅持己見,全力構建一係列的防禦設施。

  現在孫韶跳出來提出異議,讓徐盛麵上無光。

  但徐盛不是一勇之夫,他的城府也不淺,心裏很不高興,臉上並沒有異狀。

  孫韶是孫權的親屬,官授揚威將軍,在軍中的威望和地位地位,並不在徐盛之下,他又深得孫權的喜愛,有提出異議的資格。

  孫韶曾領軍在廣陵守禦多年,極有膽勇,攻防俱佳,立下不少的功勞。

  這次出兵抵抗曹丕大軍,孫韶熟悉地形,也是主帥人選之一。

  但孫韶提出的策略是主動進攻,意在“禦敵於國門之外”;而徐盛卻主張防守反擊,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韶因為戰略部署,不符合孫權的心意,沒有能當上主帥。

  不是孫韶能力不行,也不是他提出的策略不好,而是因為孫權對宗室將領信心不足。

  當年抵抗劉備之時,孫權曾經用孫家宗親為主將,但都乏善可陳,戰績不佳。

  呂蒙領軍偷襲荊州時,孫權也曾經派出宗室將領協助,但呂蒙拒絕和孫皎合作。

  這次用徐盛為都督,孫權吸取經驗,並沒有讓孫韶製衡徐盛,而是讓他完全接受徐盛的指揮。

  現在三國鼎立的局麵已經形成,孫權並不想和曹丕拚損耗,徐盛的穩健防守策略,更符合他保存實力的心意。

  但孫韶還是不死心,趁軍議時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徐盛作為主帥,不好隨意訓斥手下大將,就耐心地解釋道:

  “曹丕禦駕親征,精銳盡出,兵馬眾多,更有名將徐晃、張郃等人統兵,騎戰、陸戰是魏軍的強項,我軍的強項是水戰,不可渡江迎敵,隻能揚長避短,等曹丕軍渡江之時,我自有計破之。”

  孫韶敢用責備的語氣和主帥說話,也是有底氣的。

  他並不是要徐盛改變戰略,隻是自己想要立功,就主動請命道:

  “我本部自有三千軍馬,是我在廣陵時的老班底,特別熟悉廣陵的地形,我願意獨自領兵前往江北,找一個險要之處伏擊與曹丕軍,挫敵銳氣,如其不勝,甘當軍令!”

  徐盛作為大軍統帥,得到孫權的信任,他可不敢冒失。

  讓孫韶渡江作戰,無論勝敗,對他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就斷然拒絕了孫韶的請求。

  孫韶作為孫權的侄兒,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對徐盛的拒絕不以為然,堅執要去,徐盛隻是不肯。

  兩人都是年輕氣盛,自認為有理,互不退讓,爭執良久,言辭也變得激烈起來。

  軍中眾將,很多人資曆、職位都不在徐盛之下,心底裏對徐盛並不服氣。

  加上有不少將領都不支持徐盛的策略,他們抱著看熱鬧的態度,並沒有明確支持孫韶出戰,但也沒有人出來替徐盛打圓場。

  徐盛找不到台階,麵子掛不住,不由得怒氣上升,大聲喝道:

  “我為都督,孫將軍如此不聽號令,讓我如何節製麾下諸將?”

  說完以後,也不等別的將領說情,直接下令帳中武士把孫韶先關押起來,等打完仗以後再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