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夷陵之戰(12)
  劉備對孫權的背信棄義非常氣憤,就算是給自己和張飛一個交代,也要給關羽報仇。

  他心中明白,他與孫權之間,也許還有調和的餘地,但這一戰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如果被人背後插刀子,還能忍聲吞氣,那他劉備的威望大受影響。

  因此,他攻打江東的心思不死,等到帳下眾人說的差不多了,就開口向馬良問道:

  “季常,前幾日探子報告,曹操在洛陽病逝,曹軍暫時顧不上攻擊我們。你治理荊州日久,對荊州情況非常了解,熟知江東虛實,我欲出兵替關羽將軍報仇,借機教訓孫權並收複荊州,你認為如何?”

  馬良並沒有馬上回答,沉思片刻以後才說道: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雖然對荊州和江東的情況比較熟悉,但也僅僅限於政務,在軍情方麵,我並未涉及,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也沒有拿定主意,唯主公自決!”

  聽了馬良的話,劉備隻得打消進攻荊州的主意,而神情緊張的諸葛亮,這才鬆了一口氣。

  因為昨天晚上諸葛亮雖然說服了馬良,那是馬良自己主動讓步,在辯論上,馬良和馬謖早有準備,也算有理有據,差點就把諸葛亮給說服了。

  看到劉備詢問馬良,諸葛亮害怕馬良把昨天晚上的說辭拿出來,劉備和在座的許多官員,都有可能被馬良說服。

  但現在和孫權開戰,太過倉促,沒有什麽勝算,無非勞民傷財而已。

  因此,諸葛亮堅決反對現在和孫權開戰,不僅僅是結果難以預料,麵子也有些放不下來,這可是關係到個人威信的大問題。

  好在馬良接受了自己的意見,諸葛亮不想在節外生枝,就主動站起來轉移話題,說道:

  “關將軍父子遇害,實與劉封、孟達不派兵接應有很大關係,袍澤之間不相互扶持,因私廢公,此例不可開,主公可升此二人為郡守,分調開去,然後出其不意擒住兩人問罪。”

  姐夫蒯祺的死,是諸葛亮心中的一根刺。

  不管是劉封還是孟達,都對蒯祺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諸葛亮雖然公正無私,不會專門找劉封、孟達的茬子,但也不在意在公私兩便的情況下替姐夫報仇。

  劉備不能與孫權開戰替關羽報仇,他也需要找一個替罪羊,給張飛和關羽的家人一個交代,也不要給自己一個理由。

  於是,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建議,派使者前往上庸,準備調遣劉封去守綿竹,把劉封和孟達分開再說。

  ……

  ……

  雖然在樊城戰場,是徐晃擊敗了關羽,才解除了樊城之圍。

  但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才是擊垮關羽的主要原因。

  孫權用諸葛瑾之計,上書勸進曹操,果然得到了回報。

  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

  孫權非常高興,他現在官職的地位,雖然還比不上曹操和劉備,但也隻在兩人之下,可以名正言順割據江東。

  因為與劉備之間的仇怨很難消解,孫權也知道,他與劉備之間那一戰不可避免,而且主動權還抓在劉備手中。

  因此,現在對孫權來說,曹操是不能得罪的主。

  投桃報李,孫權決定俯首稱臣,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曹操,作出示好舉動。

  孫權是江東之主,他的治所在建業,他在公安鎮守數月以後,已經回到了建業。

  離開荊州的時候,因為考慮很可能要與劉備交戰,很多原來劉備手下的留用官員,是一個隱患。

  孫權與張昭等人商量以後,他對荊州的官員做了較大的調整,把荊州的重要郡縣,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為樂打贏和劉備的這一戰,孫權提前謀劃,任命呂岱接替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率領一萬名交州精兵進駐長沙,準備隨時支援陸遜,一起抗擊劉備。

  傅士仁、糜芳兩人不戰而降,他們對荊州非常熟悉。雖然另投明主,在軍閥混戰的三國初期不算什麽大事情,但兩人還是沒有臉麵與以前的同僚為敵,因而都不想留在荊州。

  兩人主動找孫權請命,要求帶領本部兵馬,前往吳郡、廬江、合肥等地,防禦曹操。

  孫權對兩人也不敢放手使用,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但對潘濬的安排,孫權卻有點舉棋不定。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漢壽人。

  他得到劉備的重用,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是荊州有名的青年才俊,與表兄蔣琬齊名。

  弱冠時,潘濬就跟隨宋仲子求習學問。

  潘濬為人聰慧,明察事理,應對問答機智有條理,山陽人王粲見到而特別重視他。

  因此在荊州知名,曾經任郡裏的功曹。

  年紀不到三十歲,被荊州牧劉表徵辟為部江夏從事。

  當時沙羨縣長貪贓汙穢不脩德行,潘濬誅殺他,全郡為之震竦。

  後來潘濬當湘鄉縣令,治績十分有名。

  劉備領荊州,用潘濬當治中從事。

  劉備入蜀,留潘濬統典荊州事務。

  關羽北伐,把江陵政務交給潘濬,並給與節製糜芳、傅士仁的權利。

  這是關羽的一個敗仗,因為糜芳是名正言順的江陵太守,而且掌管軍隊,潘濬就變得有名無實,這才導致糜芳開城獻城是潘濬無能為力。

  孫權占領江陵以後,所有將領官吏都歸附,而獨獨潘濬稱病不前往相見。

  孫權親自乘車到潘家,去勸降潘濬。

  而潘濬卻還是作秀,伏麵貼著床席不肯起身,涕泣交錯縱橫於臉龐,哀傷嗚咽無法自製。

  孫權慰勞並與他談話,非常親昵地稱呼他的字道:

  “承明,以前觀丁父,是來自鄀國的俘虜,武王用以作為軍帥;彭仲爽,是來自申國的俘虜,文王用以作為令尹。此二人,是你們荊國之地的先賢,起初雖然被囚禁,後來都被擢用,為楚國名臣。你不想歸降的意思,是認為孤和古人的度量有差異嗎?”

  潘濬其實早都想投降了,但他有點騎虎難下,仍然趴在床上不起來,孫權令左右用手巾擦拭潘濬的臉孔,潘濬這才順勢起身下地拜謝。

  孫權先讓潘濬官複原職,仍然為治中,然後詢問荊州的軍事部署。

  潘濬敢於如此作秀,自然有他的底氣,荊州很多地方的防務,都是他親自安排的。

  官複原職以後,不再有所保留,將荊州各郡縣的軍事部署詳細告訴孫權。

  孫權很高興,馬上派人交給陸遜,並拜潘濬為輔軍中郎將。

  陸遜得到潘濬提供的情報,勢如破竹,快速平定荊州西部,截斷關羽的退路。

  孫權征求陸遜的意見以後,把潘濬留下來屯夏口,協助陸遜,管理荊州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