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水淹七軍(35)
  眼看天色不早了,江陵城已入囊中,呂蒙心中高興,準備在城外的沙丘上舉辦盛大的宴會,權當是給糜芳接風,

  實際上,呂蒙大肆慶祝這次勝利,是激勵士氣,為麵對關羽的反撲做準備。

  至於接收江陵城,呂蒙並不著急,他這次采用的是懷柔政策,並不想半夜驚擾城中百姓,準備明日天亮以後,再派兵進駐江陵城。

  虞翻跟隨傅士仁進城勸說糜芳投降,成為主要功臣,但他並沒有得意忘形,特別留意城內的情形,發現江陵城內並不是糜芳一家獨大,

  在跟隨糜芳出城之時,虞翻感覺到一股異常的氣氛,就出言提醒呂蒙道:

  “呂將軍,劉備、關羽在江陵經營多年,忠於劉備的官員將士不在少數,糜芳獻城,他手下的軍卒未必都與他一條心,他投降的消息肯定已經走漏,忠於劉備的將領,很可能在城內設下埋伏,呂將軍不宜耽擱,趁著現在糜芳還能指揮調動守城軍卒,趕緊領軍進城,控製城池,方為上策。”

  呂蒙幡然醒悟、及時派軍隊入城掌控城中要地,讓原本想要伏擊江東軍的將士來不及設集結人馬,隻有數百人來到了埋伏地點。

  雖然倉促發動了襲擊,但因為人數太少,指揮伏擊的人也隻有幾個隊率,很快就被呂蒙平定了,造成的損害相當小。

  呂蒙占領江陵城,還要麵對關羽的反撲,他不敢大意,派出手下將領清除江陵周邊的據點,解除後顧之憂。

  呂蒙自己率主力坐鎮江陵城,並不驚擾百姓,優待荊州軍屬,等待關羽前來反撲。

  在呂蒙占據江陵之前,陸遜早率兩萬大軍,緊隨呂蒙之後上岸,他繞過公安、江陵城,直撲宜都郡。

  宜都太守樊友,隻是文官,雖然軍政一把抓,但能用的武裝力量,隻要百餘名維持治安的衙役。

  本來每個郡都有三到五千不等的郡兵,平時防止叛亂,戰時派往戰場。

  因為宜都緊鄰西川,並無受曹軍攻擊的危險,關羽北伐到了關鍵時刻,調走了幾乎全部軍隊。

  現在宜都已無可戰之兵,看到陸遜領大軍前來,樊友一個文官,除了棄城而逃,確實沒有其他辦法。

  他及時逃跑,也是為了西川的安危,前往永安城,向永安都督陳到報信。

  其它縣鎮、部落所在的據點,長吏和蠻夷酋長,手下也隻有不足千人的小股軍隊,根本無法對抗陸遜的兩萬大軍,都是望風而降。

  接著,陸遜又派將軍李異、謝旌等率三千人,攻打駐守在進入西川峽口的詹晏、陳鳳。

  李異率水軍,謝旌率步兵,水陸並進,前後夾擊。

  詹晏、陳鳳也是世家大族派出來的領兵之人,並沒有什麽傑出的軍事才能。

  因為準備不足,現在背腹受敵,軍力也不占優,大軍進退失據,被謝旌打得大敗,詹晏敗逃,陳鳳被俘。

  陸遜又親率大軍進攻房陵郡,大破房陵太守鄧輔。

  南鄉太守郭睦,手下也是無兵可用,他選擇了不戰而降。

  秭歸大族文布、鄧凱等,招聚夷兵數千人,企圖抵抗陸遜大軍。

  文家和鄧家,是秭歸最大的兩個家族,為了家族的利益,經常大打出手。

  在他們看來,秭歸是他們的一畝三分地,自然需要保住自己的利益。

  麵對外敵,兩家雖然沒有摒棄前嫌,但一致對外、合力抵抗還是必須的。

  作為占住秭歸大部分資源的文家和鄧家,斷然出兵,並不是忠於劉備集團,而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有點待價而沽的味道。

  陸遜命令謝旌攻討文布、鄧凱,雙方短兵相接,激戰了不到一頓飯的功夫,文、鄧二人找到便宜以後,就倚仗熟悉的地形,順利脫離戰場,而謝旌的傷亡人數首次超過敵人,達數百人之多。

  相對數千大軍大混戰來說,軍隊傷亡不足一成,而且戰而勝之,這樣的傷亡,確實不算大。

  但這是謝旌進入荊州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戰,前麵大小十餘戰,傷亡人數加起來也沒有這次多。

  文布和鄧凱,雖然不敵而逃,但也讓陸遜也領教了他們的實力。

  陸遜這次隻想快速截斷關羽和西川的聯係,可不想和這些世家大族死磕,增加不必要的傷亡。

  陸遜本身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深知這些家族的需要是什麽,就派入前去誘降,除了維持秭歸的現狀,還對這兩人大加吹捧,許以高官厚祿。

  果然,陸遜許諾的條件符合各大世家的利益,雙方一拍即合,文布、鄧凱等人,率眾而降。

  陸遜指揮的江東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占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出入西川的峽口,堵住了劉備支援荊州和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

  接到陸遜的捷報,孫權這才鬆了一口氣,就算一時不能擊敗關羽,至少也不會兩麵受敵。

  陸遜在荊州腹地轉戰,前後招納關羽軍數萬人,本身兵力接近五萬,又占據了有利地形,足以抵擋來自西川的援兵。

  孫權任命陸遜為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負責抵擋來自西川的劉備援軍。

  ……

  ……

  徐晃領軍救援曹仁,並沒有急於進兵,而是按照曹操的吩咐,穩打穩紮,與關平率領的荊州主力對峙。

  雖然隻是聲援,但因為吸引了關羽大量的軍隊,關羽也不敢全力攻城,曹仁壓力大減,牢牢守住了樊城。

  關羽本人因為箭傷沒有完全愈合,親自領軍在樊城坐鎮,每天由周倉等人領兵攻城。

  而關平、廖化兩人,則領軍五萬,攔住徐晃救援曹仁的大路,關羽要求不放一個曹兵通過。

  為了不讓徐晃有時間從小路偷過,關平每天領軍來徐晃大營前搦戰。

  也隻有關平敢來搦戰,因為就算是武功僅次於關平的廖化,也不是徐晃三合之敵。

  廖化作為正印先鋒,當然也沒有閑著,他每天引軍查看徐晃能夠偷過去救援曹仁的小路,從郾城到四塚,二十餘裏的距離,一共發現十二個路口,可以派小股部隊從山坳偷過,支援樊城的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