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義釋嚴顏(3)
  雖然關羽一直被劉備重用,從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親自領軍平定荊南,就留下關羽鎮守江夏,等於把自己的退路交給了關羽。

  前一段時間,馬謖意外收複襄陽,這才是荊州重鎮,需要防禦曹操的反攻。

  劉備馬上就把關羽派到襄陽擔當重任,與曹仁相持。

  每次都是關羽獨當一麵,而且是軍政一把抓。

  而張飛就沒有這份待遇了,即便同樣是一郡太守,就拿目前張飛鎮守江夏郡來說,他也隻是領軍巡查四郡,發揮他的軍事特長,而江夏郡的政務,與他沒多大關係。

  所有這些,無不顯示劉備和諸葛亮對關羽的倚重。

  但關羽在獨當一麵的任上,讓他引以為憾的是,他在戰場上並沒有任何搶眼的表現,無法證明自己。

  甚至被諸葛亮大肆渲染的長沙之戰,關羽最拿手的武藝,用出了拖刀計,也隻是與黃忠戰成平手。

  因為韓玄高掛免戰牌,攻打長沙城時關羽束手無策,最後還是魏延打開城門獻城,其實與他關羽的能力沒有什麽關係,無論是武功還是謀略,關羽的表現都是乏善可陳。

  張飛和馬謖的組合,雖不能說是所向披靡,但張飛立下的功勞可不少!

  但劉備和諸葛亮絲毫不顧他的感受,強行調走馬謖,其用意自然是怕他的功勞蓋過關羽。

  張飛嘴裏雖然沒說什麽,但他眼神裏的那股不服氣,怎麽也掩飾不住,讓關羽心裏沒有底氣。

  張飛義氣深重,他對自己的兩位哥哥沒有怨言,但對馬謖卻有很深的內疚,他認為馬謖得不到大哥的重用,是因為他的緣故。

  馬謖不遺餘力幫助張飛,其目的就是想讓他鎮守荊州,張飛也心知肚明。

  現在馬謖因為自己的緣故,即使有收複襄陽郡的功勞,還被大哥留在西涼拚搏,如果有機會,張飛不介意把鎮守荊州的差使搶過來,達成馬謖的心願。

  關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如果他這次再假惺惺的推辭一下,張飛肯定會和上次鎮守夏口一樣,毫不客氣地答應鎮守荊州。

  這次鎮守荊州,非夏口可比,事情重大,關羽真怕張飛故技重施,乘機撿漏。

  真是這樣,關羽自不能出爾反爾,和張飛爭搶,等於再一次失去獨當一麵的機會,這夠他後悔一輩子的!

  張飛在劉備手下十餘年,唱慣了黑臉,也幹慣了髒活、累活,可是不怕得罪人的主!

  劉備手下的一眾官員,張飛對誰都是翻臉和翻書一樣快。

  論地位,張飛還略遜關羽一籌,但要說對眾官員的威懾力,反而是張飛更勝一籌,因為就沒有他不敢得罪的人!

  當年龐統在耒陽任縣令,被人狀告不作為,劉備也是第一個派張飛去巡察。當然,張飛的表現也不差,提前挖掘了龐統這個人才。

  張飛雖然誰的帳也不買,但對大哥劉備的決定,從來不敢有絲毫違逆。

  既然諸葛亮抬出劉備做擋箭牌,盡管張飛心裏非常的不爽,但也隻是麵色不虞,並沒有當場發飆。

  隨著張飛屁股重重的落座,諸葛亮懸著的心也跟著落下,這件事情,他怎算是擺平了!

  諸葛亮鬆了口氣,吩咐手下,就在襄陽城內設宴,款待眾人,與眾人辭別,並與關羽交割印綬和荊州一些待辦之事。

  宴會開始前,是交接儀式,諸葛亮拿出大印舉在手上,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說幾句開場白,關羽的雙手早就伸過來了,就要接過代表荊州最高權利的印綬。

  看著關羽迫不及待的樣子,諸葛亮心下微有不快,但還是把大印放在關羽手中,隻是沒有放開手指,而是開口說道:

  “荊州是主公的根本,這幹係都落在將軍身上。”說完,雙眼看著關羽,等著他的回答。

  關羽也不能硬奪印綬,知道自己有點急切了,麵上的尷尬之色一閃而過,因為早就想接管荊州,心情激動,這才表現有些失態。

  關羽已經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經營好荊州,以此為根本,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成為劉備之下第一人。

  關羽正在熱血澎湃之際,對諸葛亮的囑托,絲毫也沒有放在心上,隻是隨口表決心般的說了一句:

  “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諸葛亮見關羽一開口就是“死”字,這可是犯了言語之大忌,以關羽的閱曆和身份,實不應該言語如此不當!

  諸葛亮心中不悅,竟然有一種選錯人了的感覺,甚至憑空出現了想要馬上換張飛鎮守荊州的衝動。

  但讓關羽鎮守荊州,是自己和主公早就商定的,如果還沒有宣布之前,諸葛亮拚著與關羽交惡,也要換成張飛和趙雲兩人鎮守。

  但現在其言已出,而且還是扯著劉備的虎皮當大旗,如果言而無信,還牽涉到劉備的威望和誠信,自不容他朝令夕改!

  諸葛亮心裏有了戒心,隻得亡羊補牢,他除了給關羽多留下一些能幹的官員輔佐之外,還準備給關羽留下鎮守荊州的方略。

  諸葛亮知道,關羽剛而自矜,如果他直接留下方略,關羽肯定心裏不高興,就算嘴上答應,也不會放在心上。因此,需要與他討論以後,方略得到了他的認同,才會堅決執行。

  孔明就把印綬交給關羽,並宣布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留守荊州。

  這些留守的官員,占了劉備以前班底的一大半,諸葛亮還加上了自己最看重的同窗好友馬良,荊州是諸葛亮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他可不敢大意!

  宴會結束以後,諸葛亮又找了一個機會,與關羽單獨探討荊州的防守之策,他開口問道:

  “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

  當初在華容道上,關羽有恩於曹操,他對曹操可沒有什麽敬畏之心,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以力拒之。”

  諸葛亮對關羽的這個回答,還是滿意的!

  因為劉備自從借兵解救徐州以來,就一直與曹操對著幹,這可不是簡單的兩大勢力之間爭搶地盤,而是不同理念的對立。

  現在劉備要在曹操身上搶地盤、刷聲望,他們之間的矛盾,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調和的。

  諸葛亮通古博今,他當然知道,沒有永久的盟友,隻有永久的利益。

  他看出江東孫權的野心不小,就算劉備仁義至盡,早晚也有一天,孫權會單方麵撕毀盟約。為了強調事情的嚴重性,諸葛亮又問關羽道:

  “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

  關羽稍微猶豫了一下,並沒有詢問孫權前來攻打的原因,又是斬釘截鐵回答道:

  “分兵拒之。”孔明聽了關羽的回答,不由麵色黯然,對荊州的擔心,又增加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