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呂蒙之謀(5)
  曹操西征歸來,大肆封賞手下心腹,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人敢提出異議。

  因為要算計劉備,曹操故意趕走西川使者張鬆,在許都把持朝政,對漢獻帝的威逼日甚,隱隱有篡位之勢。

  涼州刺史韋康被馬超所殺,涼州別駕楊阜聯合薑敘等人討伐馬超,把馬超在西涼的勢力連根拔起,隻能到漢中投奔張魯。

  自此之後,曹操算是平定了西涼,心中大喜,上表漢獻帝,楊阜等多達十一人因討馬超的功勞被封侯,其中不乏搭順風車的曹操心腹。

  曹操心腹謀士董昭,很有才幹,因為善於揣摩他人心意,很得曹操歡心,被委以丞相府長史的重任。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濟陰定陶人,少年成名,曾經被舉為孝廉,後擔任袁紹帳下參軍,多有戰功。

  但是袁紹聽信讒言,董昭被袁紹堂下其他謀士結夥排擠,不得已離開袁紹投奔張楊。

  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隨行,並被拜為議郎。在洛陽與曹操一見如故,表示臣服,並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

  董昭自此成為曹操的核心謀士,雖然很少隨曹操出征,但曾經擔任許多地方的要職,頗有政績,在朝堂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董昭一心想要成為開國元勳,一直在為曹操得篡漢自立做鋪墊,一見時機漸漸成熟,就在丞相府議事之時進言道:

  “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雖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櫛風沐雨,三十餘年,掃蕩群凶,與百姓除害,使漢室複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侍中荀彧,心存漢室,看出了董昭的用意,就站出來反對道:

  “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誌,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心知曹操大勢已成,隻能用大義來阻止曹操篡漢自立。

  荀彧可謂用心良苦,荀家在天下紛亂之時,為了家族的生存,也是多處下注,甚至在同一個勢力中效力的荀彧、荀攸,主張也大不相同。

  其實,這也是大家族兩麵下注的一個雙贏之法,免得因為下錯注而讓家族遭到滅頂之災。

  荀彧、荀攸兩人,都在曹操陣營之中,地位同樣重要,但荀彧主張扶持漢室,恢複漢朝正統。而荀攸認為漢室氣數已盡,支持曹操自立。

  不管是誰獲得成功,失敗者都隻是本人,而不會禍及家族。

  因為荀彧是最早跟隨曹操的重要謀士,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威望無人可比,聽到他不支持自己受封魏公,心中非常不快,臉上也勃然變色,但荀彧畢竟功勳卓著,當時並沒有說什麽。

  因為荀彧開口反對,一眾文武因為不知曹操心意,都不想當出頭鳥,非常默契地一言不發,董昭隻得再次站起來,非常氣憤的說道:

  “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遂上表漢獻帝,請尊操為魏公,加九錫。

  荀彧見董昭堅持如此,曹操並沒有謙讓,而眾人也沒有提出異議,知道這就算不是曹操的本意,也是得到了他的默許,內心相當失望,不由歎道:

  “我沒有想到,會出現今天這樣的事情!”言下之意,是自己看錯曹操的為人了!

  曹操知道以後,心中自然懷恨!

  他認為,以荀彧在朝中的地位和人脈,是自己篡漢自立最大的障礙,就有了除去他的心思。

  雖然董昭已經上表,漢獻帝也無奈朱批同意,但曹操要表現出應有的高風亮節,並沒有馬上接受,而是非常堅決地推辭。

  所謂無功不受祿,曹操準備先領兵出征,等自己取得軍功以後,再接受魏公的封賞,就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剛好,劉備領軍進入西川替劉璋防禦張魯的消息傳來,曹操召集手下一眾文武商議對策,決定出征的對象。

  對此,曹操手下謀士的意見並不統一,有的人主張征伐漢中張魯,不但可以收取漢中,而且還可以為收取西川做好準備。

  有的人主張征伐荊州,奪回失去未久的襄陽郡,並迫使劉備從西川撤軍,但曹操卻不發表自己的看法,顯然沒有采納這些建議的意思。

  董昭等心腹之人,揣摩曹操的心意,認為曹操這次出征,並不需要建功立業,隻是找一個受封“魏公”的借口,董昭建議就近從合肥征伐江東孫權。

  讓劉備進入西川與劉璋相爭,本來就是曹操定下的計策,自然不會去進攻襄陽讓劉備回軍,襄陽有關羽鎮守,曹操也沒有把握能夠攻破。

  起大軍進攻漢中,不但路途遙遠艱難,而且曹操認為還不到征伐漢中的時機。

  賈詡和荀攸這兩大謀士,早就給曹操獻計,等劉備和劉璋在西川相爭之時,才是他征伐漢中的最佳時期。

  因此,江東孫權,成為了曹操立功受封的最佳對象。

  董昭提出這個建議以後,立刻得到了賈詡和荀攸以及程昱等重量級謀士的讚同,曹操從善如流,決定再次南征孫權,以報赤壁之仇。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興兵下江南。

  按照慣例,應該是荀彧留守許都,做好軍隊的後勤保障工作。

  但因為他反對曹操受封魏公,曹操也害怕他在朝堂上興風作浪,就命荀彧隨軍同行。

  荀彧知曹操已經有殺己之心,大軍到達壽春的時候,他索性托病不前。

  曹操知道實情以後大怒,使人送一食盒至,盒上有曹操親筆封記。

  荀彧打開食盒一看,裏麵並無任何食物,荀彧知道曹操的意思,遂服毒自殺而亡,時年五十歲。

  荀彧死後,其子荀惲,哀書報與曹操。曹操得知荀彧死亡,心中頗有些懊悔,命厚葬之,諡曰敬侯。

  曹操親率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

  到建安十八年正月,曹軍進軍至濡須口,攻破了孫權的江西營,俘獲其都督公孫陽。

  於是,孫權親率軍七萬大軍至濡須,與曹操對峙,互有攻守,各有勝負。

  因為孫權聽取呂蒙之計,已經提前在濡須築塢,軍隊進退自如,以少敵多,並沒有落入下風。

  曹操見孫權軍隊伍嚴整,指揮得當,無懈可擊,不由感歎不已,以鞭指著孫權說道: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曹操久戰不勝,遂有退兵之心。忽報,東吳有使齎書到。

  曹操取過書信,信中說道:

  “孤與丞相,彼此皆漢朝臣宰。丞相不思報國安民,乃妄動幹戈,殘虐生靈,豈仁人之所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當去。如其不然,複有赤壁之禍矣。公宜自思焉。”書背後又批兩行雲:“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看完來信,大笑著對眾人說道:

  “孫仲謀不欺我也。”重賞來使,遂下令班師,命廬江太守朱光鎮守皖城,自引大軍回到許昌。

  孫權也收軍回秣陵,孫權與眾將商議,呂蒙進言道:

  “曹操雖然退兵北去,但劉備尚在葭萌關未還,關羽在襄陽與曹仁相持不下,不知魯都督與諸葛亮的交涉是什麽情況,如果劉備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交待,主公何不引拒曹操之兵,徑取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