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張鬆獻圖(3)
馬謖說服龐柔放棄攻打宛城以後,就親自領兵退守武關,大肆修繕城牆,一幅占山為王的樣子。
夏侯惇自然容不得馬謖掐住自己的通往關中的咽喉要道,也曾經多次親自領兵攻打,但任憑他強攻、偷襲,用盡手段,也不能撼動武關分毫,白白損失了數百名精銳。
這些敢死隊,大都是夏侯惇自己出資畜養的死士,有一半折損在武關,夏侯惇的心中也在滴血,不敢再強攻,拚著被曹操責怪,讓信使繞道潼關,前往長安向曹操求援。
夏侯惇也不是推卸責任,他在求援信建議曹操派兵從長安方向夾攻武關,可以不戰而勝!
曹操接到夏侯惇的公文以後,知道是劉雄鳴的手下被馬謖收複,劉雄鳴前去收攏舊部倒也順利,但他投奔曹操不成,反而被一幫手下逼迫他在關中造反。
然後假裝曹軍,這才出其不意襲取了武關和宛城,洞開了中原門戶。
曹操正奇怪馬超留下鎮守潼關的龐柔軍馬突然消失,原來是前往宛城給馬謖助戰。
夏侯惇看到西涼騎兵在襄陽露麵,以為曹操在潼關交戰不利,害怕馬超與劉備夾攻襄陽,當機立斷,放棄襄陽,並奇襲宛城成功,算是穩住了中原防線。
曹操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原來這次荊州發生的變故,都是自己一念之差,派劉雄鳴回去收攏舊部,這才讓夏侯惇丟失襄陽!
襄陽雖然是進攻江南的橋頭堡,但因為江河阻隔,江北的支援不易,鎮守襄陽的兵力可不少,也是朝廷一個沉重的負擔,既然已經丟了,曹操也不想再去收複。
劉雄鳴的那幫烏合之眾,雖然占據了武關,因為夏侯惇占據了宛城,隻能在關中流竄,也形不成什麽威脅,但曹操特別擔心的是劉備腦子發熱,率軍攻破許昌,迎回獻帝。
劉備作為臣下,有了獻帝的掣肘,要想有所作為,難度可不是增加一點,想必諸葛亮也看得清楚,但沒有了漢獻帝這張皇牌,曹操的處境就不妙了!
曹操失去了大義的支持,他的東征西討就變得名不正言不順,甚至會被冠以謀逆的罪名,手下很多將領也會離心離德。
但曹操可不敢冒險,賭劉備不想迎回獻帝,隻得把長安交給夏侯淵鎮守,自己匆匆忙忙離開長安,直接從潼關返回許昌。
劉雄鳴領軍占據武關的事情,曹操都懶得順道前去攻打,隻是把收編的劉雄鳴舊部留給夏侯淵做向導,讓他去端掉劉雄鳴的老巢,然後再和夏侯惇攻取武關。
馬謖雖然加強了武關的防禦,但隻是虛張聲勢,吸引曹軍的注意,並沒有長久占據的想法,他派出大量斥候打探軍情,掩護龐柔的騎兵進入漢中。
龐柔進入漢中以後,馬謖加強軍隊訓練,在天水、長安已經建立商號的馬劍合派人前來聯係。
他因為招不到可靠的人手,商鋪貨源不足,有些舉步維艱,言下之意,希望馬謖能夠給與支持,從軍中挑選一批可靠人手加入商行。
馬謖料定劉家寨已經無法藏身,早就想好了退路,從抄山路進入漢中,自然需要提前準備。
在武關讓手下將領訓練軍隊期間,馬謖也沒有閑著,親自挑選訓練了一批親信,本來就準備留在關中收集情報,每一個人在關中都有合法的身份。
但因為這些人手都是來自一些小地方的普通農民,外出收集情報並不方便。
現在馬劍合的商鋪前來要人,剛好可以替馬謖安置這些情報人員。
馬謖因為要離開關中,留在劉雄鳴秘密據點的那些糧食也需要打理,就全部交給馬劍合。
劉備和諸葛亮其所以讓馬謖留在關中騷擾,原本以為西涼聯軍能夠與曹操相持很長一段時間,馬謖或者能夠成為決定雙方勝負的一顆棋子!
誰知道馬超和韓遂很不爭氣,被曹操一個離間計就搞得內訌,很快就敗退了。
馬謖鎮守武關數月,並沒有得到馬超、韓遂再次興兵的消息,他留在關中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準備前往漢中。
但他也不想擅作主張,給劉備留下不好的印象,就派人前往襄陽向劉備匯報,等待劉備的首肯。
其實,馬謖也知道,劉備現在的重點是謀取西川,他的數千人馬在關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但到了漢中以後,隨時可以進入西川,說不定還真能助劉備一臂之力!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回許都已經一月有餘,夏侯淵以行護軍將軍職鎮守長安,還有都督朱靈、路招等協助,很快就穩定了長安城。
局勢穩定以後,夏侯淵快開始掃蕩關中,應宛城夏侯惇之請,前往武關夾擊劉雄鳴。
馬謖雖然已經完全掌控軍隊,但一直還是打著劉雄鳴的旗號,他在關中的情報網已經初步形成,在夏侯淵出兵之時早已得報。
馬謖軍隊訓練未久,並不想和夏侯淵血拚,就在他達到武關的前一天,棄關而走,在劉雄鳴的帶領下,從山中小路退往漢中。
……
……
成都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益州牧劉璋的府邸,落座在成都的中心,這裏並不是最繁華的地方,但風景宜人,環境幽靜,非常適合居住。
這天,在劉璋的議事大廳,人聲鼎沸,手下數百名官員濟濟一堂,討論與其他勢力結盟的事宜。
劉璋心中非常煩惱,已經討論了三天,這些屬下官員的意見並不統一!
有的人主張與朝廷正統的曹操結盟,有的人主張與荊州的劉皇叔結盟,甚至還有的主張與江東孫權結盟,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需要劉璋最後拿主意。。
雖然時間緊迫,但劉璋性格軟弱,本身並沒有什麽主意。
他治理益州,也是奉行仁政,執政理念就是“擇善者而從之”,因為這些人的建議,都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他,他也不知道怎麽取舍。
要是劉璋和劉備、孫權一樣有擔當,自然可以一言而決!
但劉璋雖然本身沒什麽主意,偏偏還要作出賢明的樣子:廣納人言,從善如流。
按照以往的慣例,劉璋讓手下官員進行論戰,分別陳述自己的理由,最後論戰勝出的一方,劉璋就選用他們的方案。
現在站出來準備湊對的人叫張鬆,字子喬,官居益州別駕。
張鬆的地位雖然較高,但因為他生得額钁頭尖,鼻僵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而且經常直言犯顏,言語有若銅鍾,並不得劉璋歡心。
劉璋雖然心中不喜張鬆為人,但對他的學問和謀略,還是比較認可的!當初把張鬆聘為別駕,就是因為他的才華過人。
夏侯惇自然容不得馬謖掐住自己的通往關中的咽喉要道,也曾經多次親自領兵攻打,但任憑他強攻、偷襲,用盡手段,也不能撼動武關分毫,白白損失了數百名精銳。
這些敢死隊,大都是夏侯惇自己出資畜養的死士,有一半折損在武關,夏侯惇的心中也在滴血,不敢再強攻,拚著被曹操責怪,讓信使繞道潼關,前往長安向曹操求援。
夏侯惇也不是推卸責任,他在求援信建議曹操派兵從長安方向夾攻武關,可以不戰而勝!
曹操接到夏侯惇的公文以後,知道是劉雄鳴的手下被馬謖收複,劉雄鳴前去收攏舊部倒也順利,但他投奔曹操不成,反而被一幫手下逼迫他在關中造反。
然後假裝曹軍,這才出其不意襲取了武關和宛城,洞開了中原門戶。
曹操正奇怪馬超留下鎮守潼關的龐柔軍馬突然消失,原來是前往宛城給馬謖助戰。
夏侯惇看到西涼騎兵在襄陽露麵,以為曹操在潼關交戰不利,害怕馬超與劉備夾攻襄陽,當機立斷,放棄襄陽,並奇襲宛城成功,算是穩住了中原防線。
曹操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原來這次荊州發生的變故,都是自己一念之差,派劉雄鳴回去收攏舊部,這才讓夏侯惇丟失襄陽!
襄陽雖然是進攻江南的橋頭堡,但因為江河阻隔,江北的支援不易,鎮守襄陽的兵力可不少,也是朝廷一個沉重的負擔,既然已經丟了,曹操也不想再去收複。
劉雄鳴的那幫烏合之眾,雖然占據了武關,因為夏侯惇占據了宛城,隻能在關中流竄,也形不成什麽威脅,但曹操特別擔心的是劉備腦子發熱,率軍攻破許昌,迎回獻帝。
劉備作為臣下,有了獻帝的掣肘,要想有所作為,難度可不是增加一點,想必諸葛亮也看得清楚,但沒有了漢獻帝這張皇牌,曹操的處境就不妙了!
曹操失去了大義的支持,他的東征西討就變得名不正言不順,甚至會被冠以謀逆的罪名,手下很多將領也會離心離德。
但曹操可不敢冒險,賭劉備不想迎回獻帝,隻得把長安交給夏侯淵鎮守,自己匆匆忙忙離開長安,直接從潼關返回許昌。
劉雄鳴領軍占據武關的事情,曹操都懶得順道前去攻打,隻是把收編的劉雄鳴舊部留給夏侯淵做向導,讓他去端掉劉雄鳴的老巢,然後再和夏侯惇攻取武關。
馬謖雖然加強了武關的防禦,但隻是虛張聲勢,吸引曹軍的注意,並沒有長久占據的想法,他派出大量斥候打探軍情,掩護龐柔的騎兵進入漢中。
龐柔進入漢中以後,馬謖加強軍隊訓練,在天水、長安已經建立商號的馬劍合派人前來聯係。
他因為招不到可靠的人手,商鋪貨源不足,有些舉步維艱,言下之意,希望馬謖能夠給與支持,從軍中挑選一批可靠人手加入商行。
馬謖料定劉家寨已經無法藏身,早就想好了退路,從抄山路進入漢中,自然需要提前準備。
在武關讓手下將領訓練軍隊期間,馬謖也沒有閑著,親自挑選訓練了一批親信,本來就準備留在關中收集情報,每一個人在關中都有合法的身份。
但因為這些人手都是來自一些小地方的普通農民,外出收集情報並不方便。
現在馬劍合的商鋪前來要人,剛好可以替馬謖安置這些情報人員。
馬謖因為要離開關中,留在劉雄鳴秘密據點的那些糧食也需要打理,就全部交給馬劍合。
劉備和諸葛亮其所以讓馬謖留在關中騷擾,原本以為西涼聯軍能夠與曹操相持很長一段時間,馬謖或者能夠成為決定雙方勝負的一顆棋子!
誰知道馬超和韓遂很不爭氣,被曹操一個離間計就搞得內訌,很快就敗退了。
馬謖鎮守武關數月,並沒有得到馬超、韓遂再次興兵的消息,他留在關中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準備前往漢中。
但他也不想擅作主張,給劉備留下不好的印象,就派人前往襄陽向劉備匯報,等待劉備的首肯。
其實,馬謖也知道,劉備現在的重點是謀取西川,他的數千人馬在關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但到了漢中以後,隨時可以進入西川,說不定還真能助劉備一臂之力!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回許都已經一月有餘,夏侯淵以行護軍將軍職鎮守長安,還有都督朱靈、路招等協助,很快就穩定了長安城。
局勢穩定以後,夏侯淵快開始掃蕩關中,應宛城夏侯惇之請,前往武關夾擊劉雄鳴。
馬謖雖然已經完全掌控軍隊,但一直還是打著劉雄鳴的旗號,他在關中的情報網已經初步形成,在夏侯淵出兵之時早已得報。
馬謖軍隊訓練未久,並不想和夏侯淵血拚,就在他達到武關的前一天,棄關而走,在劉雄鳴的帶領下,從山中小路退往漢中。
……
……
成都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益州牧劉璋的府邸,落座在成都的中心,這裏並不是最繁華的地方,但風景宜人,環境幽靜,非常適合居住。
這天,在劉璋的議事大廳,人聲鼎沸,手下數百名官員濟濟一堂,討論與其他勢力結盟的事宜。
劉璋心中非常煩惱,已經討論了三天,這些屬下官員的意見並不統一!
有的人主張與朝廷正統的曹操結盟,有的人主張與荊州的劉皇叔結盟,甚至還有的主張與江東孫權結盟,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需要劉璋最後拿主意。。
雖然時間緊迫,但劉璋性格軟弱,本身並沒有什麽主意。
他治理益州,也是奉行仁政,執政理念就是“擇善者而從之”,因為這些人的建議,都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他,他也不知道怎麽取舍。
要是劉璋和劉備、孫權一樣有擔當,自然可以一言而決!
但劉璋雖然本身沒什麽主意,偏偏還要作出賢明的樣子:廣納人言,從善如流。
按照以往的慣例,劉璋讓手下官員進行論戰,分別陳述自己的理由,最後論戰勝出的一方,劉璋就選用他們的方案。
現在站出來準備湊對的人叫張鬆,字子喬,官居益州別駕。
張鬆的地位雖然較高,但因為他生得額钁頭尖,鼻僵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而且經常直言犯顏,言語有若銅鍾,並不得劉璋歡心。
劉璋雖然心中不喜張鬆為人,但對他的學問和謀略,還是比較認可的!當初把張鬆聘為別駕,就是因為他的才華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