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周瑜之死(18)
  陳武等四將,目送趙雲引軍遠去,誰也沒有提出追趕。

  罵者無心,聽者有意!徐盛前後數次聽得孫尚香痛罵周瑜,其中不乏“逆賊”等字眼,這可不是隨口就能說出來的,肯定是心中早就對周瑜不滿。

  徐盛心中打開了小九九,雖然這話是孫尚香情急之下說出來的,未必就能夠當真。但孫權平日在家裏,未必就沒有表露出這方麵的擔憂!

  徐盛心中有了計較,肯定不想跟得周瑜太近,需要恰到好處表明自己的態度,他長歎一聲,對陳武、潘璋說道:

  “不管是什麽理由,我等都沒有能夠截住劉備,有負主公重托!你們回去見了主公,也是多有不便!不如我們一起去拜見周都督,稟告此事,也好討教應對之計。”其實,徐盛的意思很清楚,是想要他們找周瑜分擔責任!

  陳武、潘璋因為走了劉備,正沒有計較,聽得徐盛相邀,樂得多一個周瑜頂缸,就一起來到柴桑。

  剛好周瑜收到孫權的文書,不許他傷了劉備和孫尚香的性命,周瑜心中不以為然,認為孫權這是婦人之仁。

  但周瑜也不敢公然違抗孫權的命令,在出動水軍攔截劉備之時,正在向部下諸將宣布這件事。

  一見徐盛、丁奉領著陳武、潘璋前來,就知道他們沒有能夠攔住劉備,

  周瑜心中正沒有好氣,自然給他們沒有好臉色,也不細問,揮手讓他們仍然從陸路追趕,自己帶領水軍去封鎖長江水麵。

  於是,徐盛、丁奉、陳武、潘璋四個領兵,督促軍士並力向前,朝趙雲逃跑方向趕去。

  好在他們幾個前往柴桑的方向,在陸路與劉備軍逃跑的方向一致,並沒有被趙雲拉下太多的路程。

  趙雲護著孫夫人剛剛到達江岸邊,忽報後麵塵土衝天而起。料必又是周瑜派兵來追。

  好在江岸邊,剛好有拖篷船二十餘隻。趙雲連忙對孫夫人稟報道:

  “主母,後麵追兵又至,這次肯定是得了周瑜將令,不肯輕易退讓!天幸有船在此,請主母速速下船,渡過長江,再作區處。對岸卻是荊州的地界,可容不得周瑜兵馬橫行!”

  徐盛等四將,眼看就要追到江岸,馬上就可以攔住孫尚香,但四人俱無喜意,反而是暗暗捏著一把汗!

  眼看趙雲他們登船而去,四將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他們要真的趕上了,也是左右為難!

  因為船上客人非常配合,上船的速度很快,趙雲等孫夫人和女衛都上船了,他領五百軍亦都上船。隻見船艙中一人綸巾道服,大笑而出,輕搖羽扇,對趙雲問道:

  “主公何在?諸葛亮在此等候多時!”

  原來,船中扮作客人的,皆是荊州水軍。趙雲見了諸葛亮,就把馬謖定計,劉備已經隨馬家商船回到荊州的事情,一一告知諸葛亮。

  沒有多久,四將也裝模作樣地趕到江岸。諸葛亮也不諱言,指著他們幾個笑著說道:

  “吾已算定多時矣!汝等回去傳示周郎,教休再使美人局手段。”

  孫尚香聽了這話,雖然麵有羞澀,但心中對自己被稱為“美人”,還是有幾分得意的!

  岸上徐盛幾人,都是勇武之輩,心中對周瑜的計策頗有微詞,但對諸葛亮的公然藐視江東軍,還是非常惱怒,命軍士亂箭射下,但船已開的遠了。

  徐盛等四將,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諸葛亮揚帆遠去,很快就到了對岸。

  忽然,下遊喊聲大震。孔明回頭視之,隻見戰船無數。帥字旗下,周瑜自領慣戰水軍,左有黃蓋,右有韓當,勢如飛馬,疾似流星,飛速趕來。

  孔明的小船早已靠岸,教軍士棄船上岸,孫夫人上了早就準備好的車馬,向前而去。

  周瑜趕到江邊,眼看諸葛亮他們並沒有走遠,亦令全軍皆上岸追襲。

  周瑜一馬當先,黃蓋、韓當緊隨其後。望見孔明一行車馬不遠,周瑜令部下將士並力追襲。

  正趕之間,一聲鼓響,山窩內一彪刀手擁出,為首一員大將,乃關雲長也。

  周瑜回頭一看,部下水軍已經被拉下數裏,自己身邊隻有韓當、黃蓋等數人騎馬相隨,嚇了一跳,急撥轉馬頭便走。

  關羽並沒有提刀追殺,隻是虛張聲勢,麾軍追殺。

  江東水軍一見主將敗回,自然不敢迎戰,盡皆掉頭就走,逃往江邊,吳兵大敗。

  周瑜下到船上時,岸上荊州軍士,齊聲大叫道:

  “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江東數千兵馬,被關羽追殺,雖然丟盔棄甲者眾,但因為關羽得了諸葛亮將令,也不想和江東撕破臉皮,也隻是虛張聲勢,周瑜隻是失了一些軍械,折損非常之少。

  周瑜其所以敗的如此之快,並不是江東水軍真的是陸戰戰力低下,而是將領們從孫權的命令中讀懂了他的內在意思,那就是不想和劉備開戰,背上背盟的惡名。

  因此,將領們對周瑜的將令陽奉陰違,一看關羽也沒有玩真格的,自然沒有一個人力戰,隻是保著周瑜逃到船上。

  周瑜一見自己莫名其妙大敗一場,又遭諸葛亮的嘲笑,心中怒氣勃發,對左右將領說道:

  “孔明如此可惡!諸君助我再登岸決一死戰!”

  黃蓋、韓當等好不容易才脫離戰場,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哪能再讓周瑜登岸,一並力阻!

  周瑜羞怒交加,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眾將急救,卻早不省人事。

  孔明見江東軍退走,自然不會乘勝追擊,自歸荊州,去見劉備。

  陳武、潘璋回到建業,回報劉備已經逃回荊州,孫權雖然假裝忿怒,但也沒有追究陳武、潘璋的失職。

  周瑜醒來以後,咽不下心中那口氣,上書孫權,請求興兵雪恨。

  孫權不能置之不理,聚文武官員商議,張昭諫道:

  “主公不可興兵!曹操日夜思報赤壁之恨,因恐孫、劉同心,故未敢興兵。今主公若以一時之忿,自相吞並,曹操必乘虛來攻,國勢危矣。”

  顧雍也提出反對道:

  “許都豈無細作在此?若知孫、劉不睦,曹操必使人勾結劉備。劉備畏懼江東,必投曹操。若是這樣,主公四麵皆敵,江南何日得安?

  孫權大局觀不差,自然知道現在還不是撕毀盟約的時間,本來就沒有和劉備開戰的心思,自然是從善如流。

  孫權拜見母親,老夫人唯恐女兒在荊州缺了用度,擔心不已!

  為了博得母親歡心,孫權索性好人做到底,把東府內留下的劉備、孫尚香的財物,裝了整整一船,作為嫁妝,讓魯肅押送到荊州,並沒有責問劉備不辭而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