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孫劉聯盟 5
  自孫堅起兵以來,孫家與曹操並沒有什麽交情,而是與袁術攪在一起,可算是曹操的敵人。

  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時刻,孫策更是領軍要偷襲許都,這是要在曹操的後輩捅刀子。

  雖然因為被許貢門客刺殺而終止,但孫家與曹操結下的仇怨可不少,孫權投降以後,肯定麵臨清算,朝不保夕!

  孫權繼位以後,為了穩定江東,鏟除了不少曹操的明暗棋子,沒少給曹操添堵,這仇怨結的可是不小!

  程昱在江東布局多年,已經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孫權的首席謀士張昭,已經不遺餘力地勸說孫權投降!

  但這些文人們的想法,顯然還沒有動搖孫權的信心,曹操想要兵不刃血平定江東,難度很大!

  但程昱契而不舍,還是不停的在江東他還是做了大量工作,江東的文臣謀士,他大部分都有過接觸,他們的忠心並不比劉表手下的官員強多少。

  得到孫權重用的張昭兄弟,已經收下了程昱送去的禮物,等於默認了曹操的許願的官職。

  但他們絕對不明著表態,堅守著他們所謂的文人“氣節”!

  這些文官們,他們可以勸孫權投降,但絕對不會背叛孫權,所以,盡管程昱以曹操的名義。許諾了高官厚祿,動心的人不少,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背叛孫權。

  隻有少數人隱晦的表示,隻要曹操兵臨江南,他們就會帶領家族第一時間接受支持曹操。

  魯肅已經說服劉備結盟,還帶來了諸葛亮,如果結盟成功,自然是大功一樁。

  但現在看來,形勢有點不妙!堂上的爭論,投降派占據很大的上風,魯肅害怕孫權會動搖抗曹決心,到時候失信劉備的就是他魯肅,他裏外不是人!

  魯肅心中焦急,想要堅定孫權抗曹的決心,看到孫權起身如廁,魯肅急忙站起來跟隨於他的後麵。

  孫權知道,魯肅有話要單獨和他說,就牽著魯肅的手說道:“|你有什麽話隻管說出來,孤不怪罪於你!”

  魯肅抓住機會,指出了孫權不能投降曹操的關鍵之處,堅定了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

  孫權非常慶幸,自己選魯肅當了代言人,處處替自己著想,不由讚歎道:

  “諸人議論,大失孤望。子敬開說大計,正與吾見相同。此天以子敬賜我也!但曹操新得袁紹之眾,近又得荊州之兵,恐勢大難以抵敵。”

  其實,魯肅因為充當孫權的代言人,也得到了不少好處,身份地位,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但機遇與風險,從來都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在與曹操的大戰中孫權落敗,趁著還沒有山窮水盡,投降曹操就是孫權唯一的出路,那時候,魯肅就是孫權的頭號替罪羊。

  就算孫權想保住他也難,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絕對不會放過魯肅這個巧言蠱惑孫權的奸臣!

  孫權雖然心裏已經決定要打這麽一仗,但也不想打無把握之仗,他主動與劉備結盟,另一個目的,就是要借助劉備與曹操交戰的經驗!

  等到當天的討論結束以後,孫權單獨把魯肅留下來,打聽曹操的軍情。

  魯肅對孫權說:“我在江夏向劉備打聽軍情,他告訴我說與曹操交戰,都是諸葛亮的謀劃,盡知曹操軍情,我已經引他來此,他是諸葛瑾之弟,素有才名,在荊州有臥龍之稱,主公可問之,便知曹軍虛實。”

  孫權問道:“臥龍先生在哪裏?”

  魯肅回答道:“現在館驛中安歇。”

  孫權說道:“今日天晚上,不見他了,先晾他一下,讓他憋足了勁,等明天聚文武於帳下,先教他見見識我江東英俊,然後再升堂議事。”

  魯肅領命而去,麵有憂色,心裏認為孫權怠慢盟友,不知道怎麽和孔明分說。

  次日早晨,魯肅到館驛中見了孔明,先是問了孔明的飲食起居,然後再次叮囑道:“今天見了我主孫將軍,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將廣。”

  孔明因孫權並沒有及時召見,心中已有了幾分猜測,知道孫權抗擊曹操的信心還是不足,就笑著對魯肅說道:

  “亮自見機而變,決不至有誤。”

  諸葛亮隨魯肅來到大廳之中,與江東群臣見禮,張昭、顧雍等人,也知道孔明是劉備的軍師,料到此人必來遊說孫權抗曹。

  在張昭的示意下,江東一眾文臣謀士,開始輪流向孔明發難,他們準備用車輪戰駁倒孔明。

  清談舌辯,本是孔明最擅長的本事,他引經據典,舌戰江東群儒,絲毫不落下風,博得在座的武將一陣陣喝彩聲,而眾文人見孔明文思泉湧,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躲在裏麵的孫權,麵露滿意之色!他對魯肅請來的這個說客還真的非常滿意,就他憑一張利嘴,就差不多壓服了投降一派的所有人員,讓主戰派抬起頭來。

  孫權見火候已經差不多了,就差黃蓋和魯肅出來,請孔明進去詳談。

  兩人引孔明至堂上,孫權降階而迎,優禮相待。

  孔明觀言察色,卻巧用激將法,激起了孫權的鬥誌,然後再給他談論曹操虛實,孫權心裏有底,就答應了結盟,準備商議起兵,共滅曹操。

  但張昭等人還是不服氣,不斷找孫權理論,他們危言聳聽,搞得孫權無所適從,退入內宅,寢食不安,猶豫不決。

  吳國太見孫權如此難以決斷,就提醒孫權道:“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何不請公瑾問之?”

  孫權一聽大喜,終於找到了一個台階,隨即遣使往鄱陽請周瑜議事。

  本來,周瑜作為名副其實的江東第一智將,孫權早就應該向他問計。。

  但因為他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孫權作為主公,也不想首先服軟,這樣就意味著他在讓步,他害怕以後再難以駕馭心高氣傲的周瑜。

  因此,他寧願把魯肅納為心腹,也不願意向周瑜請教,而且還是一直把周瑜晾在潘陽湖!但這絕對不是長遠之計,兩人都需要一個和解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