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孫劉聯盟 1
劉備與劉琦一起至江夏,諸葛亮清點整頓軍馬,共得兩萬餘人,交由關羽訓練。
關羽最近迷上了水戰,每天早出晚歸,訓練水軍。
劉備非常憂慮,以前江夏可守,是憑借水上之利,和有一個可靠的後方,現在曹操占領江陵,又得了蔡瑁和張允的水軍,憑借上遊之利,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擊江夏。
江夏城池堅固,雖可暫保不失,但水陸兩麵受敵,久守必失,劉備邀請劉琦與孔明共議良策。
劉琦把劉備請到江夏以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所有政務、軍務,均交給了劉備處理,好在有諸葛亮幫忙,倒也沒有難住劉備。
劉琦本來要學他老爹,讓位給劉備,但劉備那哪好意思接啊,他老爹讓荊州都沒有要,一個江夏就想讓出去,劉琦也太小看他叔了!
但劉琦吸取了他老爹的教訓,堅決要把江夏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出去,就差點搭建禪讓台了。
還是諸葛亮腦子轉得快,做通了劉琦的工作,他答應充當名義上的江夏郡守,政務由諸葛亮處理,軍務由關羽擔當。
本來劉琦是要無官一身輕的,但被諸葛亮嚇住了,他聲稱如果劉琦要連名義上的郡守都不當,他就和劉備往投江東孫權。
諸葛亮也不完全是嚇唬劉琦,他會來真的!
因為他心裏有一個小算盤,就是要把戰火快速引到江東,使南北相持,兩虎相鬥,然後於中取利。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劉備依附江東,這樣不但加速了曹操攻打江東的步伐,也能堅定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
一個孤零零的江夏,還真沒有放到諸葛亮的眼裏,他要的是整個荊州,最不濟也要在江南搶幾個郡的地盤落腳,然後慢慢成就鼎足之勢。
劉琦一聽,害怕劉備和諸葛亮真的要丟下他逃跑,江東是他的世仇,孫權就算不找他報仇,也不可能收留他。
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劉琦心下焉能不急!連忙跪下對劉備說道:
“荊州乃亡父基業,病重時曾多次想要將荊州讓與叔父治理,我今讓江夏郡給叔父,隻不過是完成父親的遺願而已!唯叔父決之,何必前往江東寄人籬下?如果叔父一定要走,我將隱居山林之間,不再理荊州之事。”
劉備一聽,隻得說道:“賢侄請起,我答應幫你治理並鎮守江夏,肯定不會丟下你不管,但這郡守還得你自己來當!江夏一郡畢竟勢孤,需要與江東孫權聯盟,集雙方之力,方可抗衡曹操,未必就需要依附江東。”
有了劉備的保證,劉琦這才放下心來,安心當起了他的甩手掌櫃。
劉備和諸葛亮與江東孫權素無交往,正為如何與江東聯絡之事發愁,忽然在江中巡視的關羽差人來報:“江東孫權差魯肅前來吊喪,船已傍岸。
諸葛亮一聽江東來人,不由大喜,對劉備道:“大事濟矣!”
諸葛亮問劉琦道:“往日孫策亡時,襄陽曾遣人去吊喪否?”
劉琦道:“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安得通慶吊之禮!”
諸葛亮對劉備道:“不是正常的禮尚往來,這次魯肅到來,並不是吊喪,實乃來探聽曹操軍情。”
諸葛亮與劉備密謀已定,才讓劉琦接待魯肅,遂收過禮物,劉琦請家中長輩劉備出來,答謝魯肅。
兩人相見,禮畢,劉備邀魯肅入後堂飲酒,魯肅向劉備打探曹操軍情,按照定計,劉備隻說不知,全推給了諸葛亮。
魯肅又求見諸葛亮,劉備許之,兩人相見之後,言語交談甚歡,魯肅拐彎抹角向諸葛亮詢問劉備的下一步行止。
諸葛亮卻告訴魯肅:“曹操勢大,江夏勢孤,難以久守,準備往投蒼梧太守吳臣。
魯肅一聽,就有點急了,他這次主動要求以吊喪的名義到江夏探聽軍情,其實孫權還是有些顧慮的!
他和劉表之間的仇恨還是小事,畢竟仇人黃祖已經伏誅,怕的是劉琦不給麵子,熱臉貼到冷屁股,淪為笑柄!
一旦江夏郡被曹操攻陷,東吳將獨自麵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難有勝算,因而魯肅極力邀請諸葛亮前往東吳,締結盟約,共圖大事。
此事正中孔明下懷,但還是假意推脫一番,在敲定結盟的大框架以後,劉備方許諾諸葛亮前往江東締結盟約。
魯肅別了劉備、劉琦,與孔明登舟,望柴桑郡而去。
曹操在當陽河被張飛連續嚇退兩陣,臉上不太好看,再也不敢急追;又恐劉琦從水路先奪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而來。
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早就被賈詡說服,已經知道襄陽之事,裝模作樣請眾將商議一番以後,料不能抵敵曹操,遂引荊州軍民出城投降。
曹操入城、安民已定,投降眾官,各有封賞,也有一些官員看不慣他們的行為,棄官而去。
江陵已定,曹操聚眾將商議:“今劉備雖敗,但實力尚存,已投江夏與劉琦合兵一處,聲勢複振,恐結連東吳,是滋蔓也,當用何計破之?”
荀攸獻計道:“我軍逐劉備於江夏,輕取江陵,兵威大振,可派人送檄文到江東,邀請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孫權實力不濟,必驚疑而來降,則兵不刃血就可以平定江東!”
本來,謀取江東和荊州布局之事,是分別由賈詡和程昱負責的,荊州移入囊中,江東卻還是沒有動靜、
以前江東情報係統,是郭嘉親手建立的。因為郭嘉深得曹操信賴,在人力和財力都得到了大量的投入,江東情報網非常強大。
當年的吳郡太守許貢,也被郭嘉用高官厚祿網羅到曹操麾下,因為暗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被孫策發現而殺害。。
其門客刺殺孫策,就是由郭嘉一手策劃的,他授意手下提供的情報,輕易讓許貢的幾個門客得到了刺殺機會,並獲得了成功。
孫策的死,也印證了郭嘉對他的評價:“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讓郭嘉在曹操軍內的聲名更盛!
關羽最近迷上了水戰,每天早出晚歸,訓練水軍。
劉備非常憂慮,以前江夏可守,是憑借水上之利,和有一個可靠的後方,現在曹操占領江陵,又得了蔡瑁和張允的水軍,憑借上遊之利,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擊江夏。
江夏城池堅固,雖可暫保不失,但水陸兩麵受敵,久守必失,劉備邀請劉琦與孔明共議良策。
劉琦把劉備請到江夏以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所有政務、軍務,均交給了劉備處理,好在有諸葛亮幫忙,倒也沒有難住劉備。
劉琦本來要學他老爹,讓位給劉備,但劉備那哪好意思接啊,他老爹讓荊州都沒有要,一個江夏就想讓出去,劉琦也太小看他叔了!
但劉琦吸取了他老爹的教訓,堅決要把江夏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出去,就差點搭建禪讓台了。
還是諸葛亮腦子轉得快,做通了劉琦的工作,他答應充當名義上的江夏郡守,政務由諸葛亮處理,軍務由關羽擔當。
本來劉琦是要無官一身輕的,但被諸葛亮嚇住了,他聲稱如果劉琦要連名義上的郡守都不當,他就和劉備往投江東孫權。
諸葛亮也不完全是嚇唬劉琦,他會來真的!
因為他心裏有一個小算盤,就是要把戰火快速引到江東,使南北相持,兩虎相鬥,然後於中取利。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劉備依附江東,這樣不但加速了曹操攻打江東的步伐,也能堅定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
一個孤零零的江夏,還真沒有放到諸葛亮的眼裏,他要的是整個荊州,最不濟也要在江南搶幾個郡的地盤落腳,然後慢慢成就鼎足之勢。
劉琦一聽,害怕劉備和諸葛亮真的要丟下他逃跑,江東是他的世仇,孫權就算不找他報仇,也不可能收留他。
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劉琦心下焉能不急!連忙跪下對劉備說道:
“荊州乃亡父基業,病重時曾多次想要將荊州讓與叔父治理,我今讓江夏郡給叔父,隻不過是完成父親的遺願而已!唯叔父決之,何必前往江東寄人籬下?如果叔父一定要走,我將隱居山林之間,不再理荊州之事。”
劉備一聽,隻得說道:“賢侄請起,我答應幫你治理並鎮守江夏,肯定不會丟下你不管,但這郡守還得你自己來當!江夏一郡畢竟勢孤,需要與江東孫權聯盟,集雙方之力,方可抗衡曹操,未必就需要依附江東。”
有了劉備的保證,劉琦這才放下心來,安心當起了他的甩手掌櫃。
劉備和諸葛亮與江東孫權素無交往,正為如何與江東聯絡之事發愁,忽然在江中巡視的關羽差人來報:“江東孫權差魯肅前來吊喪,船已傍岸。
諸葛亮一聽江東來人,不由大喜,對劉備道:“大事濟矣!”
諸葛亮問劉琦道:“往日孫策亡時,襄陽曾遣人去吊喪否?”
劉琦道:“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安得通慶吊之禮!”
諸葛亮對劉備道:“不是正常的禮尚往來,這次魯肅到來,並不是吊喪,實乃來探聽曹操軍情。”
諸葛亮與劉備密謀已定,才讓劉琦接待魯肅,遂收過禮物,劉琦請家中長輩劉備出來,答謝魯肅。
兩人相見,禮畢,劉備邀魯肅入後堂飲酒,魯肅向劉備打探曹操軍情,按照定計,劉備隻說不知,全推給了諸葛亮。
魯肅又求見諸葛亮,劉備許之,兩人相見之後,言語交談甚歡,魯肅拐彎抹角向諸葛亮詢問劉備的下一步行止。
諸葛亮卻告訴魯肅:“曹操勢大,江夏勢孤,難以久守,準備往投蒼梧太守吳臣。
魯肅一聽,就有點急了,他這次主動要求以吊喪的名義到江夏探聽軍情,其實孫權還是有些顧慮的!
他和劉表之間的仇恨還是小事,畢竟仇人黃祖已經伏誅,怕的是劉琦不給麵子,熱臉貼到冷屁股,淪為笑柄!
一旦江夏郡被曹操攻陷,東吳將獨自麵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難有勝算,因而魯肅極力邀請諸葛亮前往東吳,締結盟約,共圖大事。
此事正中孔明下懷,但還是假意推脫一番,在敲定結盟的大框架以後,劉備方許諾諸葛亮前往江東締結盟約。
魯肅別了劉備、劉琦,與孔明登舟,望柴桑郡而去。
曹操在當陽河被張飛連續嚇退兩陣,臉上不太好看,再也不敢急追;又恐劉琦從水路先奪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而來。
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早就被賈詡說服,已經知道襄陽之事,裝模作樣請眾將商議一番以後,料不能抵敵曹操,遂引荊州軍民出城投降。
曹操入城、安民已定,投降眾官,各有封賞,也有一些官員看不慣他們的行為,棄官而去。
江陵已定,曹操聚眾將商議:“今劉備雖敗,但實力尚存,已投江夏與劉琦合兵一處,聲勢複振,恐結連東吳,是滋蔓也,當用何計破之?”
荀攸獻計道:“我軍逐劉備於江夏,輕取江陵,兵威大振,可派人送檄文到江東,邀請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孫權實力不濟,必驚疑而來降,則兵不刃血就可以平定江東!”
本來,謀取江東和荊州布局之事,是分別由賈詡和程昱負責的,荊州移入囊中,江東卻還是沒有動靜、
以前江東情報係統,是郭嘉親手建立的。因為郭嘉深得曹操信賴,在人力和財力都得到了大量的投入,江東情報網非常強大。
當年的吳郡太守許貢,也被郭嘉用高官厚祿網羅到曹操麾下,因為暗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被孫策發現而殺害。。
其門客刺殺孫策,就是由郭嘉一手策劃的,他授意手下提供的情報,輕易讓許貢的幾個門客得到了刺殺機會,並獲得了成功。
孫策的死,也印證了郭嘉對他的評價:“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讓郭嘉在曹操軍內的聲名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