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一口老血
  皇甫翰鈺以為他已經把一切都抹得幹淨,但是,隻要是人做過的,總會留下痕跡,何況還有楊寬這麽個活生生的人在。

  皇甫宇軒為此事,謀劃這麽久,又豈會給他翻身的機會。要不是有一擊而中的把握,他也不會選在這時候發難了。

  先是梁王的喊冤,接著是京兆尹那邊查到的證據直指太子,再是落到京兆尹手中的楊寬……

  一環一環,他都算計好了。

  至於那些證據,有些是他的手下查到的,有些是他請江湖人,也就是昊天寨的人幫忙弄到的,還有些,是根據當時的情形,他適當地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假證據。

  那些假的證據畢竟是假的,單獨拎出來一點用也沒有,但是,在一環一環之中,在無數實錘證據之中,這些就足夠做為佐證,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了。

  楊寬在皇甫宇軒的酷刑裏都沒有招供,招供之後,就再無保留。他不但把當年怎麽和皇甫翰鈺來往,還留有來往的證據。

  等到太子意識到不對,想要反駁時,如山的證據都拋了出來。

  這些證據,有些是京兆尹那邊的,有些是梁王提供的,有些是籬王提供的,各方麵,各類型,鋪天蓋地,互為佐證,像一張天羅地網,將皇甫翰鈺包圍在其中。

  皇甫翰鈺臉色大變,哪怕他再咬緊牙關死不承認,但是也隻是蒼白無力的辯解。

  派細作潛在儲君身邊,引誘犯錯!

  殺害藩王優秀的兒子!

  當街刺殺藩王世子,製造血案,讓京城不安,人心不穩!

  身為儲君,沒有容人之量!

  ……

  沒錯,皇甫經綸,皇甫泰和的死,皇甫宇軒很成功地把這一切都栽贓到了太子頭上。其實在最初動手的時候,他就把痕跡指向的是皇甫翰鈺。本來也想指向籬王的,但是籬王的那個兒子當初是引起了皇祖父注意的。

  這麽優秀的兒子,籬王怎麽可能為了使苦肉計就自己動手除掉?

  因此,當去查的時候,可不就是直指皇甫翰鈺嗎?

  其實皇上的暗衛當時查的也是這麽個結果,隻是還是覺得有疑點,還要繼續查的時候,皇上阻止了。

  這種事雖然惡劣,但說到底,都是為了儲位各使手段,既然他默許了他們的爭鬥,事已至此,他再出手把人除去?

  所以,皇上沒有深查的結果,就是皇上也沒有查到真正的幕後之人,而憑著現有的疑點,也在懷疑皇甫翰鈺,隻是壓在心底而已。

  如果皇甫翰鈺沒有對皇甫景宸動手,皇甫宇軒也栽不上,畢竟他也死了一個庶子。可是誰叫他對皇甫景宸動手呢?現在是百口莫辯!

  皇上氣得一口老血噴了出來,指著他大怒:“畜生!”

  留下的眾臣驚呼:“皇上,保重龍體!”

  康王急忙道:“快請禦醫!”

  好一陣忙亂,皇上擺手:“不用!”他就是一時急火攻心,完全是氣的。這裏的事還沒了結,宣什麽禦醫?

  籬王急道:“父皇,身體要緊,別的事以後再說。”

  皇上沉聲道:“都這個樣子了,還等什麽以後?你們幾個打的什麽心思朕一清二楚,讓他們說!不說清楚不許走!”

  梁王不失時機地哭道:“父皇,兒臣冤枉,老三處心積慮這般害兒臣,兒臣心裏好痛!”

  皇甫翰鈺麵如死灰,跪倒在地,雖然大勢已去,但他不能不做垂死掙紮:“父皇,兒臣絕沒有對老九的兒子動手,對老五的兒子動手也隻是因為敬兒的死一時糊塗的遷怒,何況我的人去時,老五的兒子也已經重傷垂死了。至於大皇兄,兒臣承認兒臣是使了一些計謀。但是,這也不能全怪兒臣,若是大皇兄自身正,豈會被人所引誘。就算有人引誘,難道強征民婦的不是他嗎?難道下令滅人全家的不是他嗎?兒臣隻不過是讓大皇兄的真實性子暴露了而已。父皇明鑒啊!”

  皇上氣得又差點吐血,他剛才都吐血了,除了老九關心了一下他的身體,這兩個逆子,竟然隻顧著自己!

  他氣怒地指著他們:“都給朕滾!”

  梁王還想哭慘,被皇甫宇軒扯了袖子,立刻收了眼淚就走。

  籬王倒是想留下,但是他很清楚,父皇這時候是暴怒之中,他也算是推波助瀾的人,父皇定然不想看見他,他留下反倒容易吸引父皇的怒火。於是也走了。

  太子覺得應該還掙紮一下,但是,一抬眼,話還沒說,就被皇上幾乎要吃人的目光給嚇住了,也急忙倒退出去。

  皇上目光落在留下來的眾臣身上,雖然說是相關人等才留下,但其實除了康王這樣的宗室,皇上還留下了左右丞相,包太師,趙太傅等七八位重臣。

  畢竟,雖是家事,但太子之事,儲君事關國體,這些重臣也是可以參與的。

  皇上沉聲道:“諸卿,朕生子不肖,梁王無視律法,犯下大錯。如今的太子又草芥人命,派人當街行刺皇侄,使誠王世子慘死。這兩個畜生,真是氣死朕了!”

  眾臣麵麵相覷,皇上雖然氣怒交加,但是這畢竟都是他的兒子,他罵畜生可以,別人可不敢這麽罵。

  皇上直接看向包太師:“包卿,你有什麽想說的?”

  包太師被點了名,隻得硬著頭皮道:“梁王當年以太子之身犯錯,被貶禁足,京城嘩然,百姓們街頭巷尾都在談論此事,影響極其不好,皇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方才消除這樣的影響,讓百姓對朝廷重新敬重。如今太子因長子枉死之事,就對同樣無辜的誠王世子動手,與梁王所犯之事,大同小異!”

  他到底是欠著皇甫宇軒人情,這話說得雖然隱晦,但皇上聽懂了。

  梁王在太子之位時,犯了錯,被貶禁足。

  如今太子又犯了錯,雖然不如梁王那樣影響大,但是僅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枉死,就遷怒於人,殺了自己的侄兒,從小事可見一斑,這心胸未免太過狹小。

  普通人心胸狹小尚不可取,何況堂堂一國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