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都來客
  從泰隆綢莊出來,林宇飛就在錢塘城裏轉悠著,他已經慢慢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錢塘無疑是一座彌漫著商業氣息的“華貴之城”,繁忙的商業活動、密集的人口,以及不斷湧入的客商,形成了笙歌處處、宴飲不斷的盛景。

  飯店、酒樓、茶肆、青樓、客棧一應俱全。

  此時林宇飛正在一家茶樓上悠閑地喝著上好的徑山茶。

  “少……少爺,可把你找到了。”阿牛跑到林宇飛身旁,喘著氣說道:“我都找了兩個時辰了。”

  “少爺,少夫人讓我告訴你早點回去,今天家裏來客人了。”

  妻子這麽急著讓自己回家,想必客人身份很尊貴。

  “知道是誰嗎?”林宇飛招呼著阿牛上座喝口茶。

  “聽說是成都來的,少夫人的舅父。”阿牛喝了一大杯茶水抹了一下嘴巴說道。

  --------

  陳家堂屋

  隻見陳國林挺直身體,恭恭敬敬地坐在一張圈椅上,低頭瞄著對麵的陳若穎跟林宇飛,一臉壞笑。

  因為此時陳浩文正跟成都來的舅父詳細講述女兒跟女婿那蕩氣回腸、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女兒女婿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後女婿因其父親莫須有的罪名跟隨流放瓊州,女兒不離不棄苦苦找尋多年未果,心灰意冷隻得下嫁他人,新皇登基、撥亂反正,有情人終成眷屬。

  聽得兄妹倆一愣一愣的,原來父親講故事的水平這麽高,都趕上樓外樓的說書先生了。

  舅父一家當初正準備從成都出發,趕赴錢塘參加侄女陳若穎的婚禮,出發前不久收到陳浩文來信,婚禮取消了,舅父目瞪口呆。

  等再次收到陳浩文的信件後才知道侄女已經完婚,隻不過新郎換人了,而且是入贅陳家,舅父再一次目瞪口呆。

  舅父名叫鄧青雲,是陳若穎、陳國林兄妹已故母親的哥哥,成都有名的刀王鐵匠工坊老板。

  刀王鐵匠工坊,顧名思義,做的每一把刀劍都經過千錘百煉,從最初選擇材料到最後鍛打成形,需要百餘道程序。憑借過硬的技術和較好的口碑,產品供不應求,事業蒸蒸日上。

  兩年前,鄧青雲透過一位王爺的關係搭上了大月帝國工部的線,為帝國軍隊打造一批刀劍。拿到工部文書後鄧青雲大興土木、購置材料、招募工人,還拉了妹夫陳浩文入股,準備大幹一場。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一個月後大月帝國與燕國的邊境戰場結束,刀劍需求大減。

  雖然有工部文書,但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工部在采購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將文書條款中交貨期限由1年半改為5年。

  禍不單行,新皇登基後,那位王爺失勢,工部變著法子想取消剩下的三年訂單。

  半月前工部派人送來了一把鋒利的短劍,告之如果三個月時間刀王鐵匠工坊打造不出這樣的利器,合同取消。

  看著這把短劍,鄧青雲一夜之間愁白了頭發,並不是因為擔憂合同取消,而是害怕刀王的牌子砸在自己手上。

  鄧青雲將一塊絲綢放在刀刃上,輕輕一拉,絲綢一分為二。自己引以為豪打造出來的刀劍跟這把劍的差距不是一丁點。

  多方打聽,他了解到打造這把劍的材料叫烏茲鋼,是從在錢塘的天竺人那裏購得的。

  鄧青雲立刻趕往錢塘,這不僅僅是為了保住刀王的招牌,更是一種匠人對技術的狂熱追求。

  當然鄧青雲跟陳浩文說自己來錢塘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未能參加侄女婚禮的遺憾,送上遲來的祝福,其次是考察錢塘的鐵器市場,看能否將刀王鐵匠工坊的產品推向海外市場,畢竟錢塘是帝國第二大海港嘛。

  所以陳浩文決定,明天由陳國林和林宇飛陪同舅父逛市場,以彰顯陳家對鄧青雲的重視,盡地主之誼。

  要找一個熟悉錢塘城大街小巷的人,陳國林那是最合適不過了,而林宇飛純粹是這段時間沒什麽事情做,閑著也是閑著。

  --------

  陳國林這導遊當的確實稱職,別看這混世小魔王平時瘋瘋癲癲、做事不著調,在舅父麵前表現得還是挺懂事的。

  “舅父這個叫定勝糕,您看這上麵還寫著定勝兩個字,當年高祖皇帝的軍隊就是吃了這個大敗燕國,建立大月帝國百年基業的,您嚐嚐。”

  “這金黃色的東西叫吳山酥油餅,上尖下圓,看起來像一座座金山,舅父你趕緊嚐嚐,保管以後家裏的金子多的堆成山。”

  “姐夫,我來拿……我來拿,這種粗活讓我幹就行了,”說著陳國林一把搶過林宇飛手中的包裹,一臉正經地說道:“姐夫你身體剛好,不要累壞了。”

  林宇飛一臉疑惑地看著陳國林,什麽情況,這畫風有點不對啊,有問題......一定有問題。

  一天不到,陳國林已經帶著鄧青雲看了幾十家鐵匠鋪和商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鄧青雲找到了經營這種烏茲鋼的商家。一番寒暄後鄧青雲了解到商家的貨是從兩位天竺商人那裏拿的,而天竺商人上個月已經回國,下半年才會回來。

  望著商家那裏僅有的幾十根烏茲鋼條,鄧青雲知道想通過天竺人口中了解到製作工藝已經不可能了,畢竟對方隻是做貿易的中間商。

  “舅父,這個鋼條我能做出來。”望著鄧青雲滿麵愁容的樣子,林宇飛在他身後輕輕地說道。

  困擾鄧青雲的難題對於曾經在軍工行業浸淫十多年的林宇飛來說,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在這個新世界,林宇飛需要一個平台,阜康銀號算一個,但他覺得現在有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為了讓鄧青雲放下疑慮,他想到了一個故事。

  “我在瓊州的時候遇到一艘擱淺的天竺商船,在那裏跟一位天竺的鐵匠學了一斷時間煉鐵術。”

  “侄女婿,你真能把這個做出來?”鄧青雲滿臉疑惑。

  “姐夫,你沒騙我吧?”陳國林也不相信。

  “是否是好鋼,主要取決於煉製時候裏麵竹炭的含量,含量太多容易斷,少了太軟,當然還少不了要添加一些東西,改進工藝流程等。”林宇飛不能說得太專業,因為對方根本理解不了。

  “錯不了,”鄧青雲拍了一下林宇飛的肩膀,說道:“侄女婿,我們邊走邊聊。”

  “……”